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资源环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探析文孙海玲刘会晓摘要:我国在2006年6月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本文首先对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

继而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向,对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IEEDGBToolCASBEE一、前序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①。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建筑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27.5%。

因而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关注,在建筑领域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

近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其中第一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IEED(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mentalDesign),第二代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GBTool(GreenBuildingTool);第三代是以日本为代表的CASBEE(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forBuildingEnvironmentalEfficiency)②。

2006年6月,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如何借鉴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修正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在对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向,对于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一)评价对象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公共建筑主要针对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是由政府组织和社会自愿参加的行为。

相比较而言,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划分得更加详尽、细致,尽可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如美国的IEED将评价指标分为新建建筑、楼宇改造工程、商业内部装修、建筑主体和维护结构、住宅评估、社区规划与发展评估;加拿大的GBTool将评价指标分为办公建筑、集合住宅、学校建筑和工业建筑;日本的CASBEE将评价指标细分为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短期使用建筑、改建建筑等,评价对象更广泛,且政府措施强硬。

(二)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等内容组成。

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场地设计、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创新设计等内容;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负担、室内环境质量、设施质量、经济性能、绿色2012年12月中107中国经贸导刊资源环境管理,涵盖从各项详细标准到建筑总体性能等内容;而日本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再利用、当地环境和室内环境等内容,项目繁多,评价工作量大。

(三)评价方法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等三大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而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评估对象,根据需要分别提出对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评价方法不同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评价指标中均有明确的权重体系。

其中美国LEE设置了一级的权重体系,每一类指标有相应的得分点,按照分值的高低,可以分为认证级、银级、金级和铂金级③;加拿大的GBTool设置了四级权重体系,所有评价的性能标准和子标准的评价等级被设定为从-2分到+5分,通过加权系数的不同,可以计算出建筑物各方面的环境性能,分为五级;日本的CASBEE以用地边界和建筑最高点之间的假想空间作为建筑环境效率评价的封闭体系,利用建筑环境效率BEE(BuildingEnviron-mentalEfficiency)进行评价。

BEE=Q/L,Q(quality)即建筑环境质量与性能,L(loadings)即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负荷,CASBEE权重体系为三级,采用五级评分制,按照权重系数,各评价指标累加得到采用评价结果Q和L,最后根据BEE比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④。

(四)可操作性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构成方式虽然简单,但指标体系中控制项过多、量化指标过少,因而可操作性较差。

相比较而言,各国评价体系的特征各不相同。

美国的LEED评价体系是世界上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标准。

同时因为其具有配套的咨询和认证机构以及专业的评估人员,已经被40多个国家采用;加拿大GBTool的评价体系标准灵活,在其四级权重体系中,两级固定,后两级各国、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充分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差额需求,但由于该评估标准操作过于复杂,不利于在市场上推广应用。

另由于各国未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故本标准主要用作指导设计,不能兼顾设计与认证两种职能;日本的CASBEE评价体系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评价项目繁多,评价工作量大。

另未能建立诸如加拿大的灵活标准体系,不利于调整和改进,故适用性较差。

三、由中外差异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通过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一)建立绿色建筑的三级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变,如果单纯按照统一的指标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体现不出地区差异,很难保证其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因而可建立国家、省、市的绿色建筑三级指标体系:即全国制定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各省(自治区)根据各自经济、资源、气候、风俗等的不同建立省(自治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各地市结合地域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标准和内容。

在建立三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绿色建筑的评价管理工作应实现三级管理,即国家、省(自治区)、地市的管理。

绿色建筑的评价管理工作应由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逐步下放到地方管理:国家建设部有关部门负责对全国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各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一星和两星级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各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市绿色建筑的申报和监督工作。

(二)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两个阶段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

按照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理论,建筑物可分为“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和运行管理阶段”四个阶段。

因而,应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建立量化的综合评价方式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采用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合的方式,过分强调了分项评价。

另外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回避了权重的概念,使评价体系在合理性、可控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较差。

国外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采用合理的指标体系,根据其重要程度进行权重体系的分解,可以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合理评价。

因而,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量化的综合评价方式,通过客观、合理的方法确定其权重体系,从而建立一整套量化的、符合程度较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重视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效果我国现今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一方面过分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忽视新技术在实际中的运行效果,造成有的建筑虽采用了新技术实际却没有运行;另一方面鼓励高技术、高成本1082012年12月中中国经贸导刊探索研究的技术,忽视低技术、低成本但高效率的节能措施,对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误导。

因此,应重视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效果,鼓励低技术、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措施的普及⑤。

(五)推广绿色建筑的强制性措施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认证是由政府组织、社会参加的自发行为,这实质是在变相鼓励高能耗建筑的存在。

在国家的“十二五”发展期间,政府应采取强制性措施,规范绿色建筑标识的应用,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逐步完善绿色建筑的注册、审查、评价、公示等程序,来推动我国建筑环境质量的提高。

于此同时,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逐步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申请单位踊跃认证、使用者高度认可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促进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

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照搬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确实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因素。

因而,借鉴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努力探索出一套切实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和建筑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S].见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②支家强,赵靖,辛亚娟.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4):43—47③赵凤.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给中国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0(1):40—42④王祎,王随林等.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J].建筑节能,2010(2):64—74⑤朱颖心.绿色建筑评价的误区与反思———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之路[J].建设科技,2009(14):36—38(孙海玲,河南省焦作市人,河南城建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刘会晓,河南巩义人,河南城建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文汤洪俊摘要:本文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生态安全的关系问题、经济增长与合理分配的关系问题、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国内与国际市场及经济资源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