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精品PPT课件

07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精品PPT课件

血涂片检验
1.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片的薄厚主要受到四方面的影响:即血滴 大小、推片速度、推片角度和血细胞的比容。
即血滴越大、速度越快、角度越大则血片 越厚,反之则越薄
厚血膜法
推片的一角接触刺血点上的血滴,取血2 滴,置载玻片上,并从里向外作旋转涂布使 成直径为0.8cm大小的圆形血膜,厚薄要均 匀,然后平置桌上,待自然干燥。
• 抽取时病人有短暂的酸痛。 • 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骨髓小粒。 • 较多骨髓特有细胞。 • 有核细胞多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细胞/分
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粒细胞 /分叶粒细胞的比值。
取材失败
即骨髓稀释,如抽吸血液时混进血液, 称为骨髓部分稀释;如抽出的骨髓液实际就 是血液,称为完全稀释。
完全稀释:与血涂片成分完全一样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检查,其 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是普通显微镜检查, 是诊断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的 重要手段之一。
•骨髓穿刺临床应用范围:
适应症:
1.不明原因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异常:如一 系、二系、或三系减少或增多,出现原始细 胞等。
2.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3.不明原因骨质破坏、骨痛、肾功能异常、 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
4.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的疗效观察
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不易做, 如为明确诊断也可做,但完成穿刺后必须 局部压迫5-10min,严重血友病者禁忌。
2.晚期妊娠妇女应慎重。
骨髓穿刺部位
• 成人骨髓穿刺部位:髂骨上棘(前、后上 棘)
• 2岁以下小儿采用胫骨粗隆
•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1:10 1:20 1:50
增生极度减低 1:200
50-100 20-,增 生性贫血 健康人,贫
血 造血功能低 下,部分稀
释 再障,完全
稀释
3.巨核细胞计数并分类
巨核细胞体积大,全片数量少(尾部等边 缘部位较多),故巨核细胞计数一般在低 倍镜下进行。
4.观察全片有无成堆分布异常细胞
• 当发生干抽时,在针头中有时可以有少量 骨髓组织,如用针心将其推出,可以制作 一张涂片,仍可供检查。一般可更换部位 再行穿刺,部份病例(如骨髓纤维化)须 作骨髓活检
• 骨髓涂片的制备
• 与血片制备基本相同
• 每次制备4-6张,选取制备良好的 染色
•低倍镜观察
1.观察涂片质量
观察涂片厚薄、骨髓小粒多少、油滴、染色 等,然后选择满意的区域进行有核分类、计 数。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骨髓中的 异型淋巴细胞少见,而血象中异型淋巴细 胞常大于20%
4.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象变化不明显
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尼曼匹克病, 其骨髓中分别可见到特异性的骨髓瘤细胞、 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但血象中很少 见到。
5.血象中细胞较骨髓象成熟
血象中的细胞来源于骨髓,因此白血病 时血象中的白血病细胞叫骨髓中成熟,较 易辨认,可结合血象辅助白血病鉴别。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传染病,主 要发生于儿童,少数散发于成人。1941年 由Smith将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区别 开来。本病的特征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 增多,其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持续时 间较长,症状较轻且为非特异性,部分无 症状或体征而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
3.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变化显著
3.计算结果
计算出各阶段细胞的百分比,并填入骨 髓报告单的血涂片栏。
血涂片特征描述
一般描述涂片中有核细胞总数情况, 以何种细胞为主,形态如何血细胞形态、血 小板数量及形态如何,有无寄生虫及其他明
显异常细胞。
血涂片检验的重要性
不同疾病血象和骨髓象存在着不同或相 同之处。血涂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应注意血膜尾部等边缘部位,如骨髓 转移癌细胞、恶性淋巴瘤细胞、戈谢细胞、 尼曼匹克细胞等。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骨髓中有核细胞的多少可以反映出骨髓
增生程度,一般采用五分类法。
•有核细胞/红细胞是指所有有核细胞(包括 有核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
骨髓增生程度五分类法及标准
分级
有核细胞/红 有核细胞数/高 临床意义
细胞
倍视野
增生极度活跃
1:1
>100
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2.计数与分类
计数分类一定数量的有核细胞(至少100 个),同时注意观察各细胞形态,并要全片 观察血涂片的其他部位(尤其尾部等血膜边 缘处)。
粒细胞系统
观察各阶段粒细胞的数量(50%-70%) 及形态,注意有无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 棒状小体、粒细胞毒性改变、粒细胞分叶过 多或过少等。
淋巴细胞系统
1.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
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急性失 血的骨髓象相似,但血象有区别;神经母 细胞瘤转移时,骨髓中神经母细胞呈弥散 性增多,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但 前者血象中中性粒细胞增多伴左移,后者 白细胞增多伴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 多。
2.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
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中皆有小淋巴细胞增多,但前者 骨髓中淋巴细胞稍增多,而后者骨髓中淋 巴细胞明显增多。
观察淋巴细胞数量(20%-40%)及形态, 有无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及异型 淋巴细胞等。
单核细胞系统
观察单核细胞数量及形态,有无原始单 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棒状小体等。
其他有核细胞:有核红细胞、浆细胞巨核 细胞、淋巴瘤细胞、吞噬细胞等。
无核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应注意 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中央淡染区、内含 物(包括疟原虫)注意各种异型红细胞如点 彩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泪滴 形红细胞及豪焦小体等,并注意观察血小板 的数量、大小、形状、聚集性等。
部分稀释:骨髓小粒、油滴少或不见,骨 髓特有细胞少,有核细胞少,成熟细胞/幼稚 细胞>3/5
•干抽
•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而抽不 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常见于:
1)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2)骨髓极度增生,细胞过于紧密结实,如 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骨髓增生减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4)肿瘤骨髓浸润,包括恶性淋巴瘤,多发 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