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海峡西岸发展战略的要求,实施城乡规划法,理顺规划事权结构,应对区域交通设施布局的要求,发挥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结合宁德市的实际情况,编制《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生态、社会、经济高效和谐发展。
(2)依托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宁德与海西、宁德与台湾的合作,提升宁德在区域中的地位。
(3)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优化公共设施布局,传承历史文脉,凸显山海格局,建设经济发达、和谐宜居、特色鲜明的海滨新城。
(4)采用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模式,实现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环湾城市和主城区。
第3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 2009—2030 年。
其中,近期为 2009-2015 年,中期为2016-2020 年,远期为 2021-2030 年,远景为 2030 年以后。
第4条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范围为宁德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 13452 平方公里。
(2)规划区(环湾城市)本次规划区范围总面积 1777 平方公里(不含海域)。
包括蕉城区(七都镇、八都镇、漳湾镇、金涵畲族乡、三都镇、飞鸾镇、城南镇、蕉南街办、蕉北街办)、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坂中畲族乡、城阳乡、溪柄镇、溪潭镇、甘棠镇、赛岐镇)和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沙江镇、溪南镇、牙城镇、水门畲族乡、三沙镇、松港街办、松城街办)3 个区县市的 7 个街道办事处、22 个乡镇以及东侨开发区。
规划区范围以乡镇行政边界和自然山体的山脊线共同构成。
(3)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总面积为 999 平方公里(不含海域)。
包括蕉城区(七都镇、八都镇、漳湾镇、金涵畲族乡、三都镇、飞鸾镇、城南镇、蕉南街办、蕉北街办)、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和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沙江镇、溪南镇)三个区县市的 2 个街道办事处、13 个乡镇以及东侨开发区。
中心城区范围南、北面以乡镇界线为界,其余范围以山脊线及温福铁路为界。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5条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建设成为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海西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基地、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第6条总体发展策略(1)对接区域,融入海西主动对接长三角、大福州等经济圈,积极拓展对江西等内陆省市的影响力;全面参与海西经济区城镇群的构建,主动承接台湾等地区产业转移,在港口、能源、临港工业等方面协同发展。
(2)环湾整合,集中发展整合环三都澳地区,将蕉城区、东侨经济开发区,以及福安、霞浦的部分地区整合为环湾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3)彰显山海,生态宜居传承山海格局,优化生态环境,创建特色鲜明、绿色宜居的滨海城市。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措施第7条统筹目标形成宁德城乡功能结构互补、城乡空间布局融合、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统筹协调格局。
第8条统筹措施(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环湾城市的中心地位,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形成环湾城市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2)推进各类工业园区空间整合,鼓励沿海地区工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山区污染工业逐步得到置换,实现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协调发展。
(3)划出永久性生态保护地区,确保区域生态廊道、生态斑块、生态基质空间的永续发展,实现宁德市城乡生态空间统筹健康发展。
(4)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覆盖面,推进城乡社会政策制度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权益平等。
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第9条市域人口规模预测宁德市域总人口:2015 年为 300 万人,2020 年为 330 万人,2030 年为 380 万人。
宁德市域城镇人口:2015 年为 171 万人,2020 年为 215 万人,2030年为 275 万人。
第10条城镇化水平预测宁德市城镇化水平:2015 年为 57%,2020 年为 65%,2030 年为 72%。
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第11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期末形成“一带、一轴,一城”的城镇空间结构:(1)一带:沿海发展带北起福鼎市,依托温福铁路、沈海高速、温福城际等交通干线形成宁德城镇-产业沿海发展带;(2)一轴:沿宁武高速发展轴以宁德主城区为起点,以宁武高速公路为依托,沿赛江流域联系福安市,形成宁德内部山海呼应的城市发展轴,同时力争发展成为内陆省份与宁德间的交通联系轴线;(3)一城:宁德中心城市,包括蕉城区、福安和霞浦部分地区,是宁德的沿海集聚发展区域。
第12条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采用“区域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一般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1)区域中心城市:即中心城区,整合三都澳环湾地区形成高度协调的城市,包括宁德主城区、白马城区、溪南工业区和三都岛群区。
(2)次级中心城市:指福安、福鼎和霞浦(县)城区;(3)一般城市:指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 5 个县城;(4)中心镇:指具有一定的中心地位,带动周边乡镇的重点发展镇。
(5)一般集镇:指除中心镇以外的乡镇,主要承担本乡镇范围内的基本综合服务功能。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13条发展目标确立宁德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依托深水港和铁路客货站点,建设海陆联运物流中心,形成西接中西部省份,东出台湾海峡的交通体系。
第14条铁路网规划规划构建“一枢纽、三纵、五横、七支线”的铁路网络。
包括:沿海货运铁路、宁漳高速铁路、衢宁铁路、宁古铁路以及宁上和宁丽铁路,以及多条疏港铁路。
(1)一枢纽:即宁德主城区综合交通枢纽,包括宁德火车站和漳湾货运站;(2)三纵:温福铁路、沿海货运铁路、宁漳高铁;(3)五横:衢宁铁路(衢州至宁德)、京台铁路(北京至福州)古田段、宁古铁路(宁德至古田)、宁丽铁路(宁德至丽水),宁上铁路(宁德至上饶);(4)七支线:白马、溪南、漳湾、城澳、沙埕(杨岐)、三沙和下白石等港口的铁路支线。
第15条高速公路规划构建“三纵、四横、三连”的高速公路网:(1)三纵:为沈海高速、沈海高速复线和寿宁-周宁-屏南-古田高速公路。
(2)四横:为宁武高速公路、福顺高速公路、宁古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
(3)三连:溪南疏港高速公路、宁德水门机场高速公路、沙埕港区疏港高速公路,远景预留东冲半岛高速连接线。
第16条市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形成“四纵六横”的干线公路网。
“四纵”即 S201 及其延伸线、G104、S202、寿宁下党至蕉城洋中公路;“六横”即福安下白石坪岗至寿宁坑底公路、霞浦溪南港至南平浦城公路、福安下白石至武夷山公路、蕉城漳湾至南平城区公路、霞浦北壁至柘荣熊透公路、闽清下祝界经临水宫至南平玉山公路。
(1)国道规划保留原有 G104 和 G316 国道,将原有 S201、S202、S302、S303 四条省道提升为国道,突出以港口为中心延伸内陆腹地发展的山海联动的发展格局,构建三纵三横的国道干线网。
国道采用一级城乡公路技术标准。
(2)省道规划保留 S301、S304 省道的基础上新增 8 条省道,形成八纵两横的省道网格局。
省道道路采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城乡公路技术标准。
第17条城乡公路网县乡公路网主要承担各县市与环湾城市以及中心城镇相互间的公路交通联系,主干县道采用三级及三级以上技术标准,乡道采用四级及以上公路技术标准。
第18条港口运输规划形成“一主三辅”港口布局。
(1)“一主”:为三都澳港区,是宁德港的主体。
(2)“三辅”:为赛江港区、三沙港区、沙埕港区。
第19条航空运输规划霞浦机场规划为 4D 级别支线机场,成为厦泉、福州机场的重要补充,主要服务于中高端旅游和鲜活农特产品运输。
第四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第20条城市性质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沿海重要港口枢纽,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第21条城市主要职能(1)海西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2)地区性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3)地区性生产及商贸服务中心(4)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5)生态和特色居住第22条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2015 年中心城常住城镇人口约 49 万人,2020 年为 71 万人,2030 年为 99.5 万人。
其中:(1)主城区:常住城镇人口 2015 年 38.6 万人,2020 年为 54.6 万人,2030 年 70.7 万人。
(2)白马城区:常住城镇人口 2015年5 万人,2020 年 7 万人,2030 年 10 万人。
(3)海西宁德工业区:常住城镇人口 2015年5 万人,2020年9万人,2030 年 18 万人。
(4)三都岛群区:常住城镇人口 2015 年 0.5 万人,2020 年保持 0.6 万人,2030 年 0.8 万人。
第23条城市用地规模规划 2030 年,宁德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 218 平方公里。
预计 2030 年,主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约 100.0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40.8 平方米。
规划 2030 年,白马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约 29.31 平方公里;三都岛群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约 1.08 平方公里;海西宁德工业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约 87.76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