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正说与反说探讨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执意要按照字词的本身去翻译,在语言上就会显得生硬、不流畅,从而使句子和文章产生翻译遗憾。
然而,使用正反说翻译法,对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翻译出来的句子就会有声有色,顺理成章,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标签:翻译;正说;反说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间交往的频繁,英语这个媒介就成了最大众化的交际工具了。
其独特的实用性、普遍性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英语翻译又在其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一般来说,翻译可分为直译和意译,无论笔译还是口译都牵涉这一既简单又复杂的原理。
很多情况下,直译的效果是生搬硬套的,听起来不顺,因为某些句子的翻译是需要根据语境,及对有关国家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的同时综合应用本身的知识进行翻译,即意译。
1 正说与反说的内涵
本文所述的“正说”与“反说”属于意译的范畴,是引申的翻译。
正说,是以常规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就能够得出的翻译,以肯定的方式表达;而反说就是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从反面推理得出译意的一种否定表达方式。
反说不仅仅包括形容词,也包括副词、名词、动宾词组,介词词组和不定式词组等等。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在社会、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方面存在差异,往往初学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和牵强附会以致词不达意,因此,常需要把英语中的正说译成汉语中的反说。
英语虽然是正说,但译成汉语的反说往往更能表达作者的原意,同时,更能符合汉语的习惯;反过来,有时也需要把英语中的反说译成汉语中的正说,才能曲尽原意。
要想将正反说互译得更好,要选取相关的词语,进行反复的推敲,从汉语中相关场景和氛围中找相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
另一方面,译者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渊博的知识,能熟练运用中国成语、俗语、俚语等使得译文流利顺畅,读来毫无晦涩之感,让读者可以越过语言的障碍,在对原文理解正确上与作者达成默契与共鸣。
下面来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一转换的原理。
2 正说变反说
常见是的正说变反说,也比较容易理解。
例如:
1.Wet Paint! 译成:油漆未干!
2. We have an although open mind.译成:我们完全没有成见。
3.This explanation is quite thin.译成:这种解释的理由很不充分。
4. Appearances are deceptive.译成:外表是靠不住的。
5.This is sometimes a blessing in disguise.译成:有时,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The board was closely divided on the question.译成:董事会在这个问题上意见分歧,双方势均力敌,相差无几。
7.He dived into the water fully clothed and rescued the children. 译成:他没有脱衣服就跳入水中,把孩子们救起来。
8.They had been in Shanghai for a week, but had remained in seclusion.译成:他们来到上海已经一个礼拜了,却一直没有露面。
9.I felt so much at ease that I found myself speaking. 译成:无觉得无拘无束,就不知不觉说起来话来。
10.He seemed to be at a loss for the precise word to complete his thought.译成:他似乎想不出恰当的字眼来把他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
11.They could accept the plan with dignity.译成:他们可以接受这个方案而又不失体面。
12.She has an incisive manner of speaking, happily free from umms and ers. 译成:她说话干脆果断,完全没有哼哼哈哈的腔调。
13.We protested in vain.译成:我们提出了抗议,但毫无用处。
14.The main shortcoming of his article is lack of economy.译成:他的文章的主要缺点,是不惜笔墨。
15.John was a fool for danger. 译成:约翰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
16.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states. 译成:由于时间短促,没有能访问某些国家。
17.He accused them of bad faith. 译成:他指责他们不守信用。
18.Such a chance was denied me.译成:我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
was passed over b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译成:工业革命没有光顾亚洲。
20.We decided that as it was only for a few days our pocket book would stand
the strain.译成:我们断定,由于我们只呆几天的时间,我们的钱袋子还不至于告罄。
22.The news media were barred from the party. 译成:没有让新闻记者采访这次宴会。
23.He accused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anding still on vital issues.译成:他指责行政部门在重点问题上裹足不前。
24.I am tempted here to a quotation which I own to Einstain. 译成:在这里,我不禁想起爱因斯坦的一段话。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英语中的正说译成汉语中的正反说均无不可。
翻译的时候也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
The government had something of a case. 译成:政府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
或可译成:政府也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在把实际动作动词改译为言语和思维动作动词时,也可以把正说转换成反说。
例如:
The officials minimized the senator’s criticisms.译成:官员们指出,这位参议院的批评根本不值得重视。
3 反说变正说
在英汉翻译中,反说变正说比较困难一些,既要求译者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还要求译者用心思索。
现在略举数例如下:
1.He lived in an insecure building. 译成:他住在一座危楼中。
2.A state of uncertainty must disgust and alarm. 译成:扑朔迷离的政局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惊恐。
3.It never occurred to me not to endeavor to do so. 译成: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打退堂鼓。
4.In spite of our mentioning many times, they would not follow our plan and go their own ways. 译成:虽然我们提醒多次,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己见。
5.Evidently he had the first quality of an angler, which is not to measure the pleasure by the catch.译成:显然,他具备了垂钓者最重要的品质,即,以垂钓为乐,不管钓多钓少。
6.The thought of returning to his native land never deserted him amid his
tribulation.译成:在苦难中,重返故土的念头始终在他心头萦绕着。
7.His speech leaves nothing to be desired.译成:他的演讲好极了。
8.These are not always unmixed blessings. 译成:这些事情并不是总是纯益无害。
总之,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 无论是从原文的肯定形式转换为译文的否定形式, 还是原文的否定形式转换成译文的肯定形式, 或是保持原文的形式, 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最主要的还是要由译文的内容来决定翻译的本质。
正说和反说的相互转换是翻译技巧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属于引申的范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方能够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高雷.英汉翻译中的正反译与反正译[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1).
[2]周幼华.漫谈汉英互译中的正说与反说译法[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2).
[3]任崇芬.“正说反译”与“反话正说”―兼议反语分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