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水利学习题

环境水利学习题

《环境水利学》习题第一章习题一思考题1. 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是什么?2. 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3.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内涵、区别与联系,怎样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4. 水利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5. 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差异有哪些?6. 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7. 环境水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8. 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9. 环境水利学的任务与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习题一简答题1. 环境水利中,水体与水有何不同?2. 据介质粒径大小,天然水可有哪些成分?3. 体的凝聚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4. 体吸附起什么作用?5. 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有哪些?为什么说氧平衡指标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6. 么是生态系统?它有哪几部分组成?7. 阐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

8. 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哪些方面体现9. 态平衡的含义是什么?二填空题1.液体中除汞外,水的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现象。

2.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二是。

3.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是水体具有能力的一种表现。

4.水体悬浮物和底泥中都含有丰富的胶体物质。

由于胶体粒子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带有,因而能吸附天然水中各种分子和离子,使一些污染物从液相转到固相中并富集起来。

5.在水质指标中,1l水中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毫克数称为。

6.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河、湖、海等地表水的,植物叶面,使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然后又通过或其他降水形式重返地球表面,从而完成水的循环。

7.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8.以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一起的链环称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和。

10.如果水体中氮、磷的浓度过高,就会使浮游植物,造成水体的。

11.氧化还原反应是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参与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有电子得失而改变其化合价:失去电子的过程叫做,其化合价;得到电子的过程叫做,其化合价。

三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级消费者。

A.狐狸B.狼C.豹D.兔子2.一个成年人体重中含有( )的水。

A.20%~30% B.40%~50%C.60%~70% D.80%~90%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三种物质的循环。

A.氧、硫、氮B.水、碳、氮C.水、硫、磷D.氧、碳、铁4.化学物在水环境中吸收了太阳辐射波长大于290nm的光能所发生的分解反应称为()。

A.水解反应B.化学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光解反应第三章习题一简答题1. 污染物通过哪些途径污染水体?2. 以汞为例,说明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的特点及危害?3. 什么是热污染?其危害性如何?4. 什么是富营养化污染?5. 何为综合水体污染所造成的危害6.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受那三种作用的影响?7. 为什么说底质可以反映污染历史过程?8. 水体的自净是哪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 为什么说河流的自净能力较强10.为什么湖泊、水库的水体受到污染后不易控制和治理11.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2.污染物质的浓度是怎样对水体的自净作用产生影响的?二填空题1.水体的人为污染源的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大致可分为、和三大类。

2.当水中溶解氧含量显着减少时,水中的将大量繁殖,有机物在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使水体发黑变臭,恶化水质。

3.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二是,这两种现象互为依存,始终贯穿于水体的污染过程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4.河流的径流量决定了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

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的径流量越,稀释能力就,污染程度就。

5.被降雨、径流等动力因素带入河湖中,沉淀到水底,以沙粒、粘土、有机物残体为主的沉积物,称为,又称为或。

6.河流中溶解氧的变化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排进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时的,一是河流自身不断的。

7.在湖泊、水库水体中,表水层的活跃,中间水层作用明显,而在湖库底部基本上是作用。

8.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水情要素有:、、和等。

三选择题1.汞的毒性很强,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生物体内,损害()。

A.心脏B.脑组织C.肝脏D.骨骼2.水体污染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属于()。

A.物理作用B.化学作用C.生物作用D.生物化学作用3.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A.污染物迁移速度加快B.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C.底泥的污染物释放D.溶解氧含量提高4.最容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是()。

A.河流B.湖泊C.海洋D.地下水5.一旦被污染,最不易治理、水质恢复最慢的水体是()。

A.河流B.湖泊C.海洋D.地下水第四章习题一填空题1. 污染物有和之分。

前者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原物质的保持恒定。

后者是指污染物本身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也随之变化。

2. 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水环境和水环境。

前者是指流速很低甚至没有流动的水体,比如一些水库、湖泊等;后者则是指具有一定流速的水体,如河流、渠道中的水流。

3. 就污染物质在水中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类是。

4.水质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迁移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的,该方程(或方程组)用来描述与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水质、和提供基础的量化依据。

5.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也有一定限度,这个限度称之为或者,超过了这个限度,环境就可能。

6. 是指在满足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水体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 水环境容量的推求是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以及为基础的,是对污染物基本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

8.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从本质上讲就是由出发,反过来推求水环境在此标准下所剩的,其中包含了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对的估算和再分配。

9. 与瞬时投放的点源扩散不同,时间连续源投放时,在污染源附近的区域内,浓度随时间不是,而是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且越靠近污染源,其起始浓度,距污染源较远的区域浓度。

10. 水质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

求解方法很多,对于简单可解情况,可以求出其解析解;对于复杂情况,则可能采取数值解法。

因此水质模型解的精度及可靠性不会超过。

11. 进行水质模型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现阶段主要是用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水处理技术的进步,点源污染的影响相对变得越来越小;而非点源污染,例如,农业和城市污染变得越来越重要,水质模型也向发展。

12. 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为、且时,可考虑应用零维水质模型。

13. 对于具有较大宽深比的河段,污染物在水流方向以及河宽方向的污染物分布都是我们所关心的,此时,可采用预测混合过程中的水质情况。

14. 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的污染问题逐渐减小,而污染(包括和)和来自农业、城市的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15. 预测水质变化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①根据经验进行的;②从已兴建的类似工程进行;③。

16. 水质的定量预测目前多采用水质模拟(数学模拟或物理模拟),最常用的是采用数学模拟即水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时一定要注意和的变化发展情况。

17. 一定的环境在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对污染物的容纳也有一定的限度。

这个限度便称之为或。

18.境容量则是特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下,水体容纳污染物的,因此又称做或。

19. 水环境容量主要应用于控制,并作为经济综合发展规划的一种。

各项建设与社会生活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与一定的水环境容量相适应。

20. 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是的前提,也是的前提。

21. 水环境容量是建立在和的基础上,因此它与水环境的,、,,及、及等多种因素有关。

22.从水体稀释、自净的物理实质看,水环境容量由两部分组成,即和。

前者出于水体的稀释作用,而后者是各种自净作用的。

23. 从控制污染的角度看,水环境容量可从两方面反映:一是,即某一水体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它不受时间的限制;一是,即在水体中污染物累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前提下,每年(日)水体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4. 年(日)容量受限制,并且和水体的、及净化能力有关。

25. 点排污口推求入湖、库废水的允许排放量即环境容量需要确定排污口附近水域的,一般应根据该区域水体的和确定。

二思考题1. 污染物2. 水流输移运动与扩散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3. 试解释分子扩散与紊动扩散现象?4. 段上考察,如何理解移流扩散三个阶段的运动特点?5. 质模型主要求解方法。

6. 体用途和性质,水质模型的分类标准有哪些?7. 水质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8. 试解释水质预测?9.10. 境容量的应用体现在哪三方面?其具体应用如何?11. 模式控制的是什么?它与排放量有关吗?12.13.三计算题1. 一均匀河段有一含BOD的废水从上游端流入,废水流量q=0.2m3/s,相应C2=200mg/L,大河流量Q=2.0m3/s,相应C1=2mg/L,河流平均流速U=20km/d,BOD衰减系数K1=2/d,扩散系数E x=1m2/d,试推求废水入河口以下1km、3km、5km处的BOD浓度值。

2. 一均匀河段,有一含BOD 5的废水稳定流入,河水流速U=20km/d,起始断面,BOD5和氧亏值分别为B1=20mg/L,D1=1mg/L,K1=0.5(1/d),K2=1.0(1/d)试用S—P模型计算x=1km处的河水BOD5浓度、氧亏值、最大氧亏值及其出现的位置。

3. 仍以第2题数据,已知大河流量Q=50m3/s,若河段内有一排污渠汇入,排污流量q=1.0m3/s,污染负荷*B=4320kg/d,*C=72kg/d,用BOD—DO模型计算x=1.0km处的BOD和DO值。

4. 当有污水入库时,为什么要求水库要保证有一定的蓄水量?某河流岸边有一排污口,大河流量Q=10m3/s,排污口污水流量q=0.8 m3/s。

大河来流的污染物浓度C o=6mg/l,本河段水质标准C N=12mg/l,河段长x=1.2km,衰减系数K=0.25(1/α),河段平均流速U=0.6m/s,试用两种计算模式求该河段水环境容量W p。

若排污口每日入河的实际污染负荷总量为7200kg/d,试确定该河段排污量是否需要削减?削减总量是多少(排污口在河段下断面)5.若某水库枯水期库容2×108m3,枯水期80天,该湖水质标准BOD5浓度C N=3mg/l,BOD5起始浓度C0=12mg/l,枯水期从湖中排出流量q=1.5×106(m3/d),K=0.1(1/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