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加氢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苯加氢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XXXXXX有限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汇编实施日期:发放部门:目录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2)第一章原料预处理工序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3)第二章加氢系统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7)第三章精馏工序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12)第四章罐区工序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16)第五章装卸站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19)第六章化验员健康操作规程 (21)第七章检修工岗位健康操作规程 (2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总则1、为了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化学有害因素、物理有害因素。

在施工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各生产部门、班组。

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3、本规程适用于XXXXX有限公司。

二、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三、名词解释1、化学有害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有害因素。

如:苯、甲苯、二甲苯、联苯、二硫化碳、萘、苯酚、苯胺、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茚、吡啶、苯乙烯、环己烷、丁二烯、丁烯、钴及其氧化物、镍及其化合物、羰基镍、钼及其化合物、正己烷、正庚烷、环戍烯、戍烷、乙苯、正辛烷、正壬烷等。

2、物理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噪声、高温等。

第一章原料预处理工序岗位健康操作规程一、原料预处理工序在岗人员必须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学习。

培训内容如下:A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B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等;C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设施等。

二、熟知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设备使用方法。

熟知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方法。

三、掌握岗位职业危害因素的规定限值。

A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日不是5d,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 dB(A),B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2、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3、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13时~14时的气温平均值。

4、卫生要求: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IV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限值指数增加1℃~2℃,见表8。

10.2.2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表8中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附: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C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术语解释:1、职业接触限值OELs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h 工作日、40h 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 PC-TWA 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4、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5、超限倍数:对未制定 PC-STEL 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 8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 PC-TWA 的倍数值。

对未制定 PC-STEL 的化学有害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在符合 PC-TWA 的前提下,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 PC-TWA 限值大小)是 PC-TWA 的 1.5~3 倍(见表)。

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 PC-TWA 的关系四、掌握发生职业健康危害事故时应急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五、进入现场作业前必须佩戴完好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如: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塑胶手套、防护服、白帆布类隔热工作服、耐高温鞋、防噪耳塞或耳罩等;六、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负责生产中不正常情况及事故的处理,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正确处理设备故障,搞好检修。

七、有权对违犯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行为提出批评建议,并及时报告。

八、有权对于干扰本岗位操作和损坏本岗位设备管线及清洁卫生的行为进行制止。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九、日常操作时,必须注意:1、定时巡检记录,查看各运转设备情况有无杂音并及时处理跑冒。

2、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回流量及各点温度,保证产品质量。

3、检查T101、V101的液位符合要求。

4、检查V101分离水液位并每小时排放一次。

十、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十一、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使用明火烘烤;十二、设备、管道、阀门等连接点泄漏检查,可采用肥皂水或携带式可燃性气体防爆检测仪,禁止使用明火。

第二章加氢系统岗位健康操作规程一、加氢系统在岗人员必须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学习。

培训内容如下:A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B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等;C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设施等。

二、熟知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设备使用方法。

熟知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方法。

三、掌握岗位职业危害因素的规定限值。

A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日不是5d,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 dB(A),B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2、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3、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13时~14时的气温平均值。

4、卫生要求: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IV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限值指数增加1℃~2℃,见表8。

10.2.2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表8中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附: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C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术语解释:1、职业接触限值OELs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h 工作日、40h 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 PC-TWA 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4、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5、超限倍数:对未制定 PC-STEL 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 8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 PC-TWA 的倍数值。

对未制定 PC-STEL 的化学有害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在符合 PC-TWA 的前提下,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 PC-TWA 限值大小)是 PC-TWA 的 1.5~3 倍(见表)。

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 PC-TWA 的关系四、掌握发生职业健康危害事故时应急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五、进入现场作业前必须佩戴完好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如: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塑胶手套、防护服、白帆布类隔热工作服、耐高温鞋、防噪耳塞或耳罩等;六、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负责生产中不正常情况及事故的处理,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正确处理设备故障,搞好检修。

七、有权对违犯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行为提出批评建议,并及时报告。

八、有权对于干扰本岗位操作和损坏本岗位设备管线及清洁卫生的行为进行制止。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九、日常操作时必须注意:1、每吨轻苯需800Nm3循环氢气,进E301AB循环氢气量为总循环氢气量的15%。

2、每吨轻苯需32~50Nm3新鲜氢。

3、分离器V304压力为2.55MPa,反应气氢气分压为>1.8MPa。

4、反应器进出口限定温度为:R301 进口最大225℃出口最大250℃R302 进口最大350℃出口最大370℃5、正常情况下R301温差为15℃左右,R302温差为20~40℃;6、反应器温差与下列因素有关:1)物料中反应物的含量 2)物料/循环气比例3)氢气分压 4)反应器进口温度7、由于聚合结焦随着时间进行,E301AB的效率下降,当管程出口温度低于110℃时切换到备用台。

8、整个循环系统的压降不大于0.6MPa,造成压降增加的原因如下:1)冷却系统E301AB、E302、E307形成盐的沉积2)反应器R301、R302表面结焦3)换热器过热部分结焦9、正常情况下每周两次,每次8~12小时用P304AB注入软水清洗盐沉积,约每吨轻苯注入100升软水,若压降增加是由于盐的沉积引起,就要适当增加软水注入量。

10、查下面设备的压降:电热器E306进出口压差:PDI03302;预反应器R301压差:PDIA03201;主反应器R302压差:PDIA03301;原料油预热器E301AB管程压力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