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

对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

对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
江苏省盐城多伦多国际学校徐群尤玉明2008年11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9年5月11日,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

会议指出,在新形势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各地要胸怀大局、放眼长远,要站在全局的、战略的、历史的高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贯彻落实《指导纲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扎实地推进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

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又是一项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

2009年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指导纲要》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上述一系列的举措,充分反映国家已经把对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上升到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

这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

毫无疑问,民族团结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但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这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面临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下面谈谈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努力提高全体教师对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对广大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我们有必要在开学初期对全体教师就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发动和宣传,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精神等,以提高全体教师对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保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全面顺利地开展起来。

对国家而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事关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综合国力强弱等重要方面。

对学生而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关系到青少年正确的人际关系(平等、友爱、互助协作、相互尊重等)观念的形成和自身友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直接影响个人的成功、发展与幸福人生等。

二、充分认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和渐进性
1.系统性: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还明确指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坚持专项教育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等。

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民族团结教育不仅十分重要,且内容非常丰富而广泛,与众多学科存在紧密联系。

因此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学科积极参与、主动结合其教学内容积极渗透,而不同的学科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是具有不同的优势的,因此不同的学科在
“民族团结教育”中应该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这就需要整合优化、各施其职,同时又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这样才能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计划性:要通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人明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实施的途径。

在此的基础上,明确新学期各学科实施和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以及切入点:如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对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可分别明确侧重点、作如下分工:思想品德:①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科教文卫事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各民族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②知道党和国家制定上述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③正确认识与对待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循并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等。

历史学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渗透:介绍各民族著名人物;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介绍并评价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等。

地理学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渗透以帮助学生①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②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③了解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④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⑤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等。

……
3.渐进性: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校教育的崭新的课题。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

我们应该依靠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循序渐进、不断总结、调整优化,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评估,保证教育效果不断提高。

三、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为了稳步提高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和锻炼一支可靠的民族团结教育的专家学者型教师队伍、我们学校的领导可积极引导有关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发这一创造性的工作,引领热心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认真钻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研读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教材读本,广泛收集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和资料,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实际,在继承和发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整合和提高。

有效提高教师运用驾驭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能力。

如果教材编写质量通过评审,认为可以作为校本教材,那么将大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如果教材编写的质量还存在问题,同样也促进教师继续努力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和锻炼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贴近学校学生的实际。

通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
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在学生的幼小的心灵就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为巩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增强综合国力等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际关系(平等、友爱、互助协作、相互尊重等)观念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