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辅修双学位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工作,加强辅修双学位教学管理,保证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求》和学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辅修、双学位工作特点,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辅修双学位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招生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条学校的辅修双学位教学管理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教务部负责辅修、双学位班的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的审核、成绩审核、教学质量的监控、结业资格及学位资格的复核、证书的制作;学院负责辅修、双学位班的招生、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任务的落实与安排、日常教学管理及成绩的录入与管理、结业资格与学位资格的初审、证书的发放等。
第四条我校凡有三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且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方面有一定优势的本科专业,都可申请开办辅修双学位班。
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市场需求等情况,每年公布开设的辅修双学位专业目录供学生选择。
申请新设专业时应报教务部审批,招生时必须是按专业招生而不能按专业方向招生,但可根据市场需求在专业后面标明专业方向。
第五条辅修双学位专业的招生计划,由专业所在学院根据本专业特色和优势及社会需求、办学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并报校主管部门批准后向学生公布。
第六条辅修双学位班招生对象原则上为我校全日制本科二年级学生和在汉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学生必须按规定缴纳相应的培养费用。
辅修双学位实行学时学分制管理,学生按年级专业参加课堂教学,应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纪律、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
每个学期的教学活动由各学院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统一安排。
第七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开展辅修双学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辅修双学位专业所在学院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各专业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工作,研究和探索辅修双学位工作的特点,制定科
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第八条培养方案内容一般应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主要课程、主要实践环节、结业与学位要求、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教学方式、开课学期、实践环节安排等);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第九条为了保证培养方案实施的连续性、稳定性,一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但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培养方案可每2-3年修订一次。
如执行过程中,确实作局部调整时(如个别课程的设置、学分分配、课程顺序调整等),必须履行必要的报批手续。
第十条加强对辅修双学位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课程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日常教学、学籍、教师工作、教学资源、教学档案管理等方面。
第十一条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文件,是选用和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辅修双学位班开设的所有课程均应编制符合学校相关要求的课程教学大纲或直接选用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无课程大纲的课程不能开课。
第十二条课堂教学是辅修双学位教学的基本形式,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的开课时间和要求组织并安排教学,教学任务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三条承担辅修双学位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必须具备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和较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主讲教师原则上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者硕士以上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的教师担任。
各学院应注意选聘有一定学术水平、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承担辅修双学位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予及时调换。
第十四条教师在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要求,按照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履行其职责,认真做好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验实习指导、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及答辩等教学环节的相关工作,不得擅自调整或压缩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或调课、缺课、停课或者私自请人代课。
如因特殊原因需要调停课的必须办理
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根据辅修双学位教学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扩大课堂教学信息。
第十六条每学期的第12周左右,各学院应制定辅修双学位各专业年级教学执行计划和具体的教学任务(包括课程、分班合班安排等),并下达各教研室落实教学任务,安排任课教师并编排课表。
15周左右由教务部统一安排上课教室并确定课程考试时间。
第十七条各学院根据各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做好试卷命题、试卷保密、试卷评审等组织工作。
辅修学院负责学生成绩管理与试卷存档管理。
第十八条辅修双学位学生的学籍由教务部负责管理。
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注册、学籍异动处理、学生成绩审核、结业及学位资格审查和学生学位证书上网等。
同时做好辅修教学管理系统的维护,保证数据更新及时、记载准确、完整规范。
第十九条承担辅修双学位教学任务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课时津贴由各学院按学校核定的标准发放。
教师课酬发放标准各学院之间原则上应统一。
第二十条各学院应加强对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日常教学管理。
主要包括招生质量、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反馈、考试管理等。
第二十一条每个教学班应配备一名班主任。
班主任应热爱教学管理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办事公正,作风正派,熟悉和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熟悉学校教学管理情况,有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
班主任的聘任由各学院负责。
各学院应为班主任发放相应的班主任津贴。
第二十二条辅修双学位工作应纳入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范畴,并按照本科教学工作的管理规章进行管理。
学校主管部门和各学院应定期研究有关辅修双学位教学工作,保证辅修双学位的培养质量。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教务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