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每日写作素材库一句话一辈子多年前,一个15岁的男孩来到杭州胡庆余堂做学徒。
在去胡庆余堂的路上,他的小脚老祖母颤巍巍地送他,一路上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男孩记住了这句话。
学徒很苦,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
清晨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擦拭摆放在柜台上的器具,然后又要服侍师傅起床,帮他倒洗脸水。
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低,除了混饱自己的肚皮外就所剩无几了。
有天凌晨,男孩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地上躺着几枚钱币,面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五元钱。
他很需要钱,在身边没人的情况下,他完全有条件把钱占为己有,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把钱捡起来,天明的时候交给了师傅。
这样的事后来发生过多次,每次师傅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
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笨小孩,做事一板一眼,不懂得变通。
而且,有些学徒变着法子偷懒,他却不会。
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
这是一件细致活,几两鲜竹沥往往要在火堆旁蹲上个把时辰。
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
如果按现在有些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学徒成不了大气,他缺乏商人应有的灵活和世故。
但他现在的身份是杭州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名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
他靠的不是灵活,而是诚信和戒欺。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多次提到他的小脚祖母。
他说当学徒那阵清早捡到的钱币,都是师傅故意放在地上的,他知道原委已是多年以后。
如果当时他把钱币放到自己的口袋中,他的人生肯定会是另外的样子。
都说人生的关键只有几步,其实,人生最关键的话也只有几句。
为了一棵树两户人家的空处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秋天的时候,成熟的果子落在地上。
孩子们捡回一些,却都不敢吃,老人们说银杏果子有毒。
这棵树不知道是属于两户人家中的哪户,这样的日子过了许多年。
有一年,其中一户人家的主人去了一趟城里,才知道银杏果可以卖钱。
于是,他摘了一袋背到城里,换回一大叠花花绿绿的票子。
银杏果可以换钱的消息不胫而走。
另一户人家的主人上门要求两家均分那些钱,他的要求当然被拒绝了。
情急之下,他找出土地证,结果发现这棵银杏树划在他家的界线内。
于是,他再次要求对方交出银杏果的钱,并且告诉对方这棵银杏树是他家的。
对方当然不会认输,他也开始寻找证据,结果从一位老人处得知,这棵银杏树是他曾祖父当年种下的。
在谁也不肯让步的情况下,两家闹起纠纷,反目成仇。
乡里也不能判断这棵树究竟应该属于谁,一个有土地证,白纸黑字,还盖着大红章;一个有证人证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古使然。
于是,两人起诉到法院。
法院也为难,建议庭外调解。
两人都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棵银杏树本应属于自己,为什么要共享呢?案子便拖了下来。
他们年年为这棵银杏树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这样的故事延续了十年。
十年后,一条公路穿村而过,两户人家拆迁,银杏树被砍倒,这场历时十年的纠纷才画上了句号。
奇怪的是,两户人家谁也不要那棵树,因为树干是空的,只能当柴烧。
为了一棵树,他们竟然斗了十年!三千多个本来可以快快乐乐的日子,难道不比一棵树重要?为什么不去种一棵树呢?要知道,十年光阴,小树完全可以长成大树了。
问题是,他们心中只有一棵会给他们赚钱的树。
想来真的很可怕:有时候,一个人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往往会失去比这种东西重要得多的东西。
母亲的谎言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特不好,尤其是作文简直就是一塌糊涂,经常挨老师的“批”,因此我对作文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恐惧。
有一次,老师看完我刚交上去的作文后对我说:“放学后让你妈妈来一趟。
”我想这下完了,要是妈妈知道我作文这么差劲,非打死我不可。
妈妈去见老师了,我胆战心惊地坐在家里等她,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
没想到,母亲回来后却是满心欢喜:“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你作文大有进步。
这不,老师还让我把你的作文本拿回家好好保存起来,说只要你继续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作家的。
”说着,母亲扬了扬手中的作文本,“让妈妈替你保存着,儿子,你真棒。
”先前的担心一下子化为乌有,我顿时高兴起来。
后来,我就真的不再害怕写作文了。
我天天写,常常把写好的作文给母亲看一遍,她每次看过总忘不了说一声:“儿子,你今天又进步了!”再后来,我的作文成了全班最好的,全校最好的;再后来我成了一名校园作家,一边读书一边写作,目前已发表了几十篇文章。
去年春节回家,我无意间发现了那本母亲当年替我保存下来的作文本。
打开一看,我愣了,老师当时给我的评语:“一塌糊涂,重写!”母亲的谎言成就了我。
母亲的礼物“孩子,等你嫁人的时候,妈妈一定送你一个特别的礼物。
”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正是春天,说完,母亲就到屋后的果园里劳作去了。
母亲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第一个学会果树嫁接的,就是母亲。
她嫁接出的苹果梨,既甜又水灵。
多年来,母亲就是靠经营果园,供我们兄妹三人读完大学。
我的婚期定在明年的元旦。
这天早晨太阳还没出山,先生和接亲的车队就从县城赶到了。
直到把我送上车,母亲都不提春天说过的话,大概是忘了吧!晚上,等到客人散尽,我终于禁不住好奇,便给母亲打去电话。
母亲在电话里开玩笑地说,你们还没入洞房吗?我说,您还没有兑现诺言呢,女儿睡不着啊!母亲说,现在就去铺床,就能发现我的礼物。
放下电话,我和先生赶忙拿出母亲陪嫁的棉被铺在床上。
果然,在被罩的右下角,我们发现了母亲的礼物——一只又圆又大的苹果梨,上面“长”着一行字:嫁接彼此的优点,才能甜蜜,永不分梨(离)——显然,那是母亲春天刻上去的。
断箭的启示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成绩的取得寄托在老师身上;把希望寄托在爸妈身上;把幸福寄托在儿女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
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
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
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昂起头来真美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
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飞翔的蜘蛛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阴影是条纸龙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
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
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
”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