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顾客满意度是一个经济心理学的概念,要衡量它就必须建立模型,将顾客满意度与一些相关变量(例如价值、质量、投诉行为、忠诚度等)联系起来。

瑞典、美国、挪威、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实践特点和满意度理沦,都相继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模型。

瑞典scsb模型(swed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是最早建立的全国性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该模型的前导变量有两个:顾客对产品/服务的价值感知;顾客对产品/服务的期望。

满意度的结果变量是顾客投诉和顾客忠诚度。

忠诚度是模型中最终的因变量,因为它可以作为顾客保留(customer retention)和企业利润的指示器;如图1所示(图略),模型中的这些隐变量都是通过一些测量变量来间接衡量的。

scsb模型推出后,在实践中也受到了质疑:价值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价值因素和质量因素相比,哪方面更重要呢?由于顾客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感知是有差别的,如果在模型中加入质量感知变量,如何来衡量呢?等等。

fornell et al.(1996)认为,将质量感知也包括在acsi模型中,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这样可以进行质量因素和价值因素对满意度的作用大小的比较。

同时,因为质量对价值具有影响,模型可以考察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

根据deming(1981)和juran & gryna(1988)的发现,质量感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产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customization),以及这些需求满足的可靠程度(reliability),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别衡量质量感知。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lndex)模型,采纳上述成果,对scsb 模型进行了修正。

目前acsi已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模型,为新西兰、中国台湾、奥地利等所采用,也是挪威和欧盟模型的基础。

acsi模型对scsb模型的修正主要包括:
1.将质量感知从价值感知分离出来。

acsi调查中增加了三个质量感知的问题:产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customization),这些需求满足的可靠程度(reliability),以及总体质量。

1996年acsi模型又针对耐用消费品,将质量感知进一步分为产品质量感知和服务质量感知。

2.与质量感知的测量变量相对应,acsi调查中加入了“满足顾客需求程度期望”和“可靠程度期望”,与原有的“总体期望”一起来衡量顾客期望。

随着实践的深入,后来的ncsb(挪威顾客满意度指数)和ecsl(欧盟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根据各自的国情,又对acsi进行了修正。

主要包括:
1.增加了公司形象及其与顾客期望、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的关系。

2.增加顾客关系隐变量,作为满意度对忠诚度影响的中间变量,以适应现代营销方式的变化。

这个隐变量包括更加感情化的情感分量和更加理性的经济分量(例如转换成本)。

3.删去了顾客投诉变量,因为许多国家的顾客投诉系统已经比较完备。

在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和分歧。

因为模型变量的加入及变量间关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是具有不同强度的(注:例如,fomell(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顾客期望对价值感知的影响就小于对质量感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是因行业而异的。

),因此也不断涌现新模型(注:michael d.johnson等人(2001)对传统模型进行了积极的改进,并采用五个行业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和检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esomar(european society for opinion and marketing research,1998)和richard oliver(1997)也都分别提出过不同的顾客满意度模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