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概
论
文
姓名:王mm
班级:商本0902
学校:轻纺美院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摘要: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年均9%以上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出现了社会成员间、城乡居民间、不同行业间、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使得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陷入了一个困难的局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关键字:收入差距分配现状应对策路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越不均匀。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我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全国4万个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20%的高收入者拥有42.5%的国民财富;2004年,占城市总人口10%的高收入者占有45%的城市财富。
专家计算,我国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31提高到2001年的0.45,2002年的0.46,2006年的0.50,到了2008年基尼系数又上新高,已达到了0.65,显著超过通常所说的警戒水准(0.4),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在世界范围中也处于很高水平。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1,只有3个国家超过了2﹕1,我国是其中之一。
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2366元,这其中包括40%的实物收入,实际的现金收入在1800元左右。
在这1800元当中,还有20%的现金要备来年生产资料之需,这么下来,农民手中真正用来购买消费的现金只有1500元左右。
而当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6860元,是农民可支配现金收入的5倍。
如果再考虑到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城乡之间真实的差距大约在6﹕1之间。
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城镇居民,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
(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
1978年改革以来,尽管各地区人均GDP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它们之间的差距却在持续扩大。
1980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
这说明1990年的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比1980年分别扩大了5.9%和5.6%,2002年比1990年又分别扩大了28.4%和38.4%。
而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2﹕1﹕0.86。
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四)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主要表现为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
资料显示:1987年我国收入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的工资比是1.38﹕1,1991年行业平均收入最高与最低水平相差1.55倍,到2002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99倍。
而到了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行业相差已超过10倍。
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从1978年起至今,电力、煤气、
金融保险、房地产、烟草等行业成为国有经济中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行业。
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二、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
(一)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
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公平的竞争原则,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产品的行业性垄断使得石油、电信、电力能源等行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这是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体制改革不到位
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一大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体制改革不但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也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既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
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明显、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区域间收入差距拉大
自然环境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环境常常会导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这也会致使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差异。
东南沿海一带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每年都可为当地创造大量的税收,因此地方经济相对发达。
另外由于东部地区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较早,因此经济结构相对较为合理,这也是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传统的城乡经济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产品市
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的与城市消费品市场的等级在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
总之,由于旧体制依然存在,因此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有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三、解决我国当前分配差距的方案
(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我国应该将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放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来,以保证整体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政府可以利用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再分配等措施积极构建“中部大、两头小”新分配格局。
并且,还有必要针对国有企业实施限薪措施,防止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
(二)建立工资管理机制
最低工资制度是劳动和资本间分配关系优化的重要前提,能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因而,在制定科学合理工资指导线的过程中,应该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建立起政府主导、工会推动、劳资互助的协商处理模式。
(三)积极调整再分配机制
首先,增强再分配支出力度。
对于城镇居民基本的福利、补贴应采取货币化措施,针对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尽最大努力提升新型农业技术含量、提升规模农业的竞争力和农民的实际收入。
其次,改革税收分配制度。
国家需要制定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分配制度,保证个人收入规范化、合理化的实现。
在法治层面,立法机关应该积极推动税收方面的法律制定工作。
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必须坚持公平原则,将重点目标定位在高收入人群。
尤其是对于高收入行业的从业人员,全面做好征税规划,严厉处罚逃税、漏税等非法行为。
在税率方面,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情及时做出调整,以保证我国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次,建立完善的第三次分配体系。
为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