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进电机介绍

步进电机介绍

1. 单脉冲运行
T
C
-p a o0 o1
p
b
qse
qr
静态稳定区
q
当加上一个控制脉冲信 号,矩角特性将转移到 矩角特性族中的下一条 矩角特性曲线,转子将 转到新的稳定平衡位置 o1。在改变通电状态时, 只有当转子起始位置位 于ab之间才能使它向o1 点运动。因此称区间ab 为电动机空载时的动态 稳定区。
脉冲频率很低时的低频共振 频率介于极低频与高频 之间,此时脉冲间隔较长,电 动机起动和运行一般不会有问 题。但是,如果等于或接近于 步进电动机的振荡频率时,电 动机就会出现低频共振。 A相通电,OA—d—OB—e— OB—d,此时第二个脉冲到来, 通电绕组由B相换为C相,工 作点由d移到f,由于转矩为负, 转子返向转动向O’C移动。
新矩角特性上对应点的转矩小于 负载转矩,转子不能到达新的稳 定平衡点o”1,而是向q减小的方 向运动,因此不能作步进运动。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由此可知,步进电动机能带的最大负载转矩要比最大静转矩 Tmax小。只有当负载转矩小于起动转矩(最大负载转矩)Tst,才 能保证电动机进行正常的步进运动。 若矩角特性为幅值相等的正弦波时,可得:
转子
q=0, T=0;
q>0, T<0 ;
q<0, T>0;
q=p, T=0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当只有一相绕组通电时,储存在电机气 隙中的磁场能量为
1 Wm LI 2 2
dWm T d
q Zr
磁导变化曲线
1 1 ( d q ) ( d q )cos q 2 2
4.2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结构 1. 单段式 2. 多段式
a)径向磁路 b)轴向磁路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径向磁路
1—线圈;2—定子;3—转子
轴向磁路
1—线圈;2—定子;3—磁轭
4—转子;5—引出线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最大负载转矩(又称起动转矩):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T
o"0
Tst TL1
-p o'0 o0 o'1 o1
-p
T o"1 TL2 Tst
p q
o0
o1
p q
TL1<Tst
TL2>Tst
因新的矩角特性曲线上对应点的电磁 转矩大于负载转矩,使转子加速并向 q增大的方向运动,最终到达新的稳 定平衡点o’1.
(机械角度)
N mC
此处,m为控制绕组相数,C为状态系数,单三、双三拍时, C=1;单双六拍时C=2。 如果连续不断地输入脉冲,则电机转子就连续旋转, 1 其转速与脉冲频率有关。每输入一个脉冲,转子转过: Zr N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每秒钟输入f 脉冲,则转过 f/ZrN 转,故电机转速为: 60 f n rpm Zr N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为减小振荡幅度和时间,可 增加阻尼:
•机械阻尼:增加电机转子的 干摩擦阻力或增加粘性阻力。 缺点:增大了惯性,快速性 能变坏,体积增大。 •电气阻尼:多相激磁阻尼、 延迟断开阻尼。优点:方法 简单,效果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绕组中通以直流电流时,转子的最后稳定位置; (2)失调角q:指步进电动机转子偏离初始平衡位置的电角度。 在反应式步进电动机中,转子一个齿距所对应的度数为2p电 弧度或360o电角度; (3)矩角特性:在不改变通电状态(即控制绕组电流不变)时, 步进电动机的静转矩与转子失调角的关系,即Tf(q)
定子
低频共振现象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脉冲频率很高时的连续运行 当控制脉冲的频率很高时, 脉冲间隔的时间很短,电机转 子尚未到达第一次振荡的幅值, 甚至还没有到达新的稳定平衡 位置,下一个脉冲就到来。此 时电机的运行已由步进变成了 连续平滑的转动,转速也比较 稳定。 当频率太高时,也会产生 失步,甚至还会产生高频振荡。
BC相导通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3. 三相单、双六拍运行方式
按A-AB-B-BC-C-CA或相反顺序通电,即需要六拍才完成一 个循环,因此步距角为: q qt 90 15 s 6 6
A
B'
4 3
A
C'
2 1
C'
1
B'
4
B
C
B
2 3
C
A'
A'
A相导通
AB相导通
W W 2 I
dWm 1 2 dL 1 Zr 2 d 2 T I (WI ) (WI ) d q sin ( Zr ) d 2 d 2 d 4
(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Tmax sin ( Zr ) Tmax sin q
J d 2 qe qe 0 2 Z rTmax dt
解为:
qe qe 0 cos 0t
Z rTmax 0 J
1 Z rTmax f0 2p J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2. 连续脉冲运行
极低频--连续步进运行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齿距角:
360 qt 90 Zr
步距角:
90 qs 3 3
qt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2. 三相双三拍运行方式
按AB-BC-CA-AB或相反的顺序通电,每次同时给两 相绕组通电,且三次换接为一个循环。步距角与三相单三 拍运行方式的步距角相同。
AB相导通
Z r (WI ) ( d q ) 4
2
Tmax
步进电动机的矩角特性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4)静态稳态区:在空载时,稳定平衡位 置对应于q=0处,而q=180度则为不 稳定平衡位置。在静态情况下,如受 外力矩的作用使转子偏离稳定平衡位 置,但没有超出相邻的不稳定平衡点, 则当外力矩除去以后,电动机转子在 静态转矩作用下仍能回到原来的稳定 平衡点,所以二个不稳定平衡点之间 的区域构成静态稳定区。 (5)最大静转矩:Tmax=f(I)
4.步进电机
二、工作原理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有三种运行方式: (1) 三相单三拍运行; (2) 三相双三拍运行; (3) 三相单、双六拍运行 “三相” —指步进电机的相数; “单” —指每次只给一相绕组通电;“双”则是每次 同时给二相绕组通电; “三拍”—指通电三次完成一个循环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当负载转矩为零,且不计阻尼作用时,用外力使转子偏离稳 定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然后释放,则转子将在电磁转矩作 用下向稳定位置运动,形成一个自由振荡,其运动方程为:
d J T dt
d 2q J 2 Tmax sin qe dt
qe Z r q
J d 2 qe sin qe 0 sin qe qe 2 Z rTmax dt
Tmax K
Z r (WI ) 2 ( d q ) 4
最大静转矩特性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6) 矩角特性族
A T B C A
OA
OB
OC
2p qse 3
q
三拍时的矩角特性族
六拍时的矩角特性族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二、动态特性
360 qs pN 2p 2p p q se N 2m m
连续运行状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起动频率和起动特性 fst 是指一定负载转矩下能够不失步地起动的脉冲最高频率, 它的大小与电动机本身参数、负载转矩及转动惯量的大小, 以及电源条件等因素有关。它是步进电动机的一项重要技术 指标。
fst=f(TL) fst=f(J)
起动矩频特性 起动惯频特性
4. 小步距角磁阻式步进电机
转子上有均匀分布的40个齿.
360 qt 9 40
360 360 qs 3 Z r N 40 3 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小步距角步进电动机中的转子齿数,必须满足一定的要 求,才能保证电机产生步进运动。
当A相极面下的定、转子齿对齐时,B和C极面下的齿就分别 和转子齿相错三分之一的转子齿,即3度。 1 转子齿数应符合: Z r 2mp K 2mpK 2 p m
主要缺点:效率较低,需配适当的驱动电源,带惯性负载
的能力不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种类:
磁阻式(反应式)
励 磁 方 式 永磁式 混合式 运 行 方 式 旋转型
直线型
平面型
系统构成:
脉冲信 号输入 脉冲分配器 脉冲放大器 步进 电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
4.步进电机
4.1 简介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用电脉冲信号进行控制,并将电脉冲 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控制电机。
主要优点:步距角和转速不受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影响,
仅与脉冲频率有关。它每转一周都有固定的步数,在不丢步 的情况下运行,其步距误差不会长期积累,从而使它适合于 在数字控制的开环系统中作为驱动电动机,也可用作闭环系 统的驱动元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