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渤、黄、东、南四个海区中,渤海营养盐污染面积占本海区总面积的比例最 大,约 20%的海域遭受磷酸盐污染,约 22%的海域遭受无机氮污染。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浙江、天津、江苏和辽宁近岸和近海 营养盐污染较重(图 5、图 6)。
图 4 2000 年各类水质区分布图
6
图 5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无机氮含量比较
1999 年工业废水直接排海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但生活污水和海上污染物排 放量却有增加趋势。2000 年全国海域发现赤潮共计 28 次,累计面积 1 万多平 方公里。
图 1 90 年代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水质标准的面积比较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海量近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减少,特别是新的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入海量将呈增加趋势,因此,我国近岸和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状 况依旧不容乐观,必须保持高度重视。希望各级政府、社会和公众继续关注海洋 环境问题,在利用海洋产出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环境质量及其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1
1.概述
发布时间:2007-10-26
2000 年我国海洋环境总体质量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全国近岸和近海海域水 质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区域的面积仍达 20 万平方公里以上(图 1),其 中,劣于四类水质标准的严重污染区面积约 2.9 万平方公里,大中城市附近和河 口海域污染仍最严重。陆源排污仍然是近岸和近海海域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主 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
鲅鱼圈
350
夜光藻
7.23
渤海湾中部海域
1040
8.13
温坨子岛北部海域
217
8.13
长兴岛西部海域
44
12
8.2 8.2 8.2 7.20-7.21 7.23 7.25 7.20-7.23 5.3-5.4 5.12-5.16 5.18-5.24 5.30 5.30 6.1 9.4 5.19 6.26 9.16 1.12-1.14 3.28-4.2 6.1
氏藻和原甲藻。
11
图 15 沿海地区潮发生次数及面积
7 月 9 日至 15 日,辽东湾鲅鱼圈海域发现中心区域以淡红色为主,边缘区 域以淡黄色、红褐色为主,呈絮状、条带状分布的赤潮,面积约 350 平方公里。
其西南方有近 2000 平方公里的水色异常区分布(图 16)。 5 月 12 日至 16 日,浙江中部台州列岛附近海域发生面积为 1000 平方公里
2000 年对我国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
面积达 20.6 万平方公里,其中,二、三、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区面积分别为 10.2
万平方公里、5.4 万平方公里、2.1 万平方公里、2.9 万平方公里(图 4)。沿海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浙江、辽宁、天津、江苏的近岸和近海海域污
里;渤海发现 7 起,累计面积近 2000 平方公里,黄海发现 4 起,累计面积 800
多平方公里;南海发现 6 起,但累计面积不到 50 平方公里。
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江、辽宁、广东、河北、福建近岸、近海海域(图
15)。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
部近岸等是赤潮多发区。引发赤潮的生物以甲藻类为主,其中有夜光藻、锥形斯
海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降水量锐减,辽河等河流进入渤海的径流量有较大
幅度降低,受此因素影响,辽河口海域的污染程度明显低于去年。

营养盐污染
5
2000 年我国近岸和近海海域继续受到营养盐的严重污染,海水中无机氮含 量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面积达 16.4 万平方公里。其中,二类水质区 7.3 万平方公里,三类水质区 4.2 万平方公里,四类水质区 2.2 万平方公里,劣四类 水质区 2.7 万平方公里。磷酸盐含量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面积达 17.8 万平方公里。其中,二、三类水质区 12.9 万平方公里,四类水质区 3.5 万平方 公里,劣于四类水质区 1.4 万平方公里。
海区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合计
表 2 2000 年各海区海洋倾倒区使用情况统计表
倾倒区数量(个)
倾倒量 (×106米3)
签发许可证数 (份)
10
14.46
35
13
6.39
62
19
46.46
349
23
27.87
92
65
95.18
538
表 3 2000 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倾倒区使用情况一览表
国家海洋局局长:
2001 年 4 月 1 日 北京
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字,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目录
1.概述.............................................................................................................................2 2.排海污水与污染物.....................................................................................................2 3.海水环境质量.............................................................................................................5 4.海洋经济贝类质量................................................................................................10 5.海洋污染损害事件................................................................................................... 11 6.海洋自然保护区.......................................................................................................15
同年,沿海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共 108.1 亿吨,其 中直接排放入海的约 39.5 亿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直接收纳的生活污水 量分别为 6.1 亿吨 、7.6 亿吨、15.9 亿吨和 9.9 亿吨,分别占 15.4%、19.2%、 40.3%和 25.1%(图 3)。
省(自治区、直辖市)
倾倒区数量 (个)
倾倒量 (×106米3)
4
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合计
4
2.78
4
8.20
2
3.65
11
5.37
2
8.63
8
33.49
8
3.62
3
1.58
13
26.83
4
0.32
6
0.71
65
95.18
3.海水环境质量
发布时间: 2007-10-26
图 6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磷酸盐含量比较 营养盐污染较重的河口、海湾有珠江口、杭州湾、长江口、象山湾和三门湾 等(图 7、8)。
图 7 各重点海域海水无机氮含量比较
7
图 8 各重点海域海水磷酸盐含量比较

油污染
2000 年我国海水中油类含量超过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的面积达 5.6
万平方公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河北、天津、福建、浙江、上海的
2.排海污水与污染物
发布时间:2007-10-26
2
陆源排污
1999 年,沿海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放工业废水 100.2 亿吨,其中 直接排放入海的约 36.7 亿吨,比 1998 年减少 3.1 亿吨,降幅为 7.8%。直接排 入各海区的工业废水分别为:渤海 5.6 亿吨,黄海 7.1 亿吨,东海 14.8 亿吨, 南海 9.2 亿吨,分别占 15.3%、19.3%、40.3%和 25.1%(图 2)。
染较重。长江口至杭州湾海域、江苏南部海域、浙江近海海域、辽东湾、渤海湾
西部海域、莱州湾南部海域以及珠江口海域等仍是污染较重的海域。本年度,环
渤海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降水量锐减,辽河等河流进入渤海的径流量有较
大幅度降低,受此因素影响,辽河口海域的污染程度明显低于去年。海水中的主
要污染物仍然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重金属(汞、铅)等。本年度,环渤
图 2 1999 年直接排入各海区的工业废水量比较
图 3 1999 年直接排入各海区的生活污水量比较
3

海上排污
2000 年,我国管辖海域有 25 个油(气)田生产运行,年排海含油污水 4648 万 吨,入海油量 1358 吨,分别比上年增加 1473.5 万吨和 481 吨 (表 1)。
表 1 2000 年各海区海上油(气)田分布及排污状况统计表
也较高,其中大连湾、烟台近岸、秦皇岛近岸等 10 余个重点海域超过一类水质
标准(图 12)。个别重点海域的镉含量偏高,海水中其它重金属含量基本正常。
图 11 各重点海域海水铅含量
9
图 12 各重点海域海水汞含量
4.海洋经济贝类质量
发布时间: 2007-10-26
2000 年对全国沿岸 50 个地点近 10 种经济贝类(毛蚶、文蛤、贻贝、牡蛎、蛏 子、红螺等)进行了抽样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某些地点贝类体内有害物质残留 量仍然偏高,残留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石油烃和砷。图 13 为部分地点自然生长或 人工养殖的蛤类(菲律宾蛤仔、杂色蛤、文蛤)体内残留的有害物质含量比较, 图 14 为部分地点毛蚶体内残留的有害物质含量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