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费尔巴哈论的重要理论价值

费尔巴哈论的重要理论价值

费尔巴哈论的重要理论价值
摘要: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哲学先驱的关系,辩驳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为马克思主义后来的广泛传播以及被广大的无产阶级所接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费尔巴哈论》问世以来,它一直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今天, 它仍对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费尔巴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
一、费尔巴哈论的哲学基本问题
1.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变革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黑格尔哲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既要求革命又害怕人民的两面性。

他的辩证法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性和革命要求,他的唯心主义则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走向创立新哲学的“中间环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转向了唯物主义。

深刻批判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同时,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的世界观,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2.强调了实践是驳斥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武器。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实践之所以是驳倒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武器,是因为:首先,实践能够使人的认识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验证,只要实践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证明了世界的可知性。

其次,实践能够不断创造出人工的认识工具,以弥补人的感觉器官的不足,扩大和增强人的感知能力。

其三,实践的锻炼能够不断地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凭借人脑的思维,使人们能够日益深入地、无止境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由于根本不可能有脱离实践的所谓“先验”的认识能力,因而唯心主义先验论也是不能成立的。

在这里,恩格斯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说明实践标准是证明世界性的根本依据。

3、进一步阐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发展的历史又是通过人们活动创造的。

在肯定了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后,恩格斯指出,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物质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

在这个历史阶段上,阶级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形成了经济利益对抗的各个阶级。

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对抗,又是“围绕着经济
解放进行的”。

这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而从1830 年起,在这两个国家里,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

当时关系已经非常简化,只有故意闭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见,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抓住阶级斗争这个基本线索,才能正确认识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才能使我们从“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

4、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恩格斯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是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变化的”。

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另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另一基本动力。

恩格斯揭示了经济基础决定国家和法等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等思想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等原理———“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

恩格斯还指出,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政治、法律理论到文艺、宗教、哲学,都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和发展规律性,各自发挥着对经济基础能动的反作用。

二、费尔巴哈论的理论价值
1、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鲜明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
着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决定着人们对待客观世界的基本态度。

这一原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提供了根本依据。

在认识路线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唯心主义在认识路线上的集中表现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其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割、认识与实践相脱离。

认识路线反映在党的路线上就是思想路线。

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思想路线曾经给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害。

我们党正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彻底划清了思想路线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

要深刻领会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牢固掌握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等基本观点,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努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

2、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深刻阐明: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观点。

这对于我们分析认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虽然社会发展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却丝毫不能改变历史进程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这样一个事实。

因此,人们的愿望和行动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来制定,应当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我们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越是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我们对社会的改造就越是能顺利进行。

3、现代唯物主义不是书斋里的产物,也不是仅供学者消遣的“学术”。

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凝结了我们时代的最先进的思想成果和科学精神,充分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上下求索而选择的结果。

在当代,崇尚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应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基本取向,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以现代唯物主义为指导。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化的现代唯物主义。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一个重要方面。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倡导科学的理论思维。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攀登上世界的高峰,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缺乏理论思维的民族是精神贫乏的民族。

体现在现代唯物主义中的科学理论思维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辩证性三个基本原则。

客观原则要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世界,避免主观性、随意性,要从现实推导出观念,而非从观念推导出现实。

实践原则要求以实践为认识的基础。

对一切唯心主义、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最令人信服和最有力的驳斥是物质实践活动。

辩证原则要求人们全面地、动态地、历史地看问题,防止机械性、片面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思维。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武装头脑,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规律,自觉地坚持贯彻和执行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