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倾听——《认识角》的教学反思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一种思维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基于以上原因,我组从一年级进行了小学数学课低段倾听习惯培养到小学数学课堂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提升研究。
以期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改变目前小学数学课堂里部分学生不听,不会听的现状。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十分重要,其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学生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
在此借助我组校本展评课——《认识角》进行一个梳理,把我们在如何培养低段学生倾听能力方面作的尝试做一个小结。
我们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展示自己的才能,更要让学生自己
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要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着手,提高课堂实效,构
建对学生更有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习惯倾听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作为数学老师在讲课时应
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方法灵活、手段多样化,使得课堂教学引人入胜。
要培养学生认真倾
听的习惯,教师要细化对学生的要求,并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
每次活动之前,一定要
给学生提要求,明确活动目的,并强调回答时要按要求回答,听之前,先想一想发言的同学
会说些什么;听时坐姿端正,眼睛要注视老师或发言的人,做到神情一致,听清老师或发言
人说的每一句话,不随便插话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这样的课堂情境,发言者说:“面
向”,其他同学回应“前面”,当发言者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应该面向发言者认真倾
听。
当与自己的意见一致时,就用微笑、点头等无声的方式给予回应表示赞同或认可;听完
后,对发言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想想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让学生养成边听边想、边听
边记、听后评述、视听结合的学习习惯,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才
能逐步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课前训练,学生齐说:铃声响,进课
堂。
教师提醒:姿势,学生马上坐直。
都是为上好课认真听做好铺垫。
每次做题之前都提出
相关要求,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认真听讲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2、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主动倾听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动机引起的。
数学课堂亦是如此,要使学生
主动倾听,老师就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老师是倾听环境的营造者”。
教师可不断地
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例如把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小组合作学习
等活动引入数学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
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倾听。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数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探索知识的热情与潜力,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而不乱。
在上《认识角》的时候,对角的各部分组成中,老师采用了自探学习(看书自学)——小组合探(组内交流),老师明确了发言的顺序,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重要的是让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学会倾听,用“我来补充……,我有疑问……’等句式让学生注意听别人发言,自己才能有效的提出评价和质颖。
同时,老师采用重音读关键词“有数学眼光的孩子能找到剪刀上哪里有角?“和用缓慢的语速提示认真听”看清楚,老师怎么摆角“,老师在黑板示范摆角是一边示范一边说要点,在之前用以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很快全心投入学习当中。
3、提升个人魅力,让学生愿意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精心准备,以此提升个人教学魅力,让学生愿意听讲,无形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着实下番功夫,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力求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形式多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由浅入深、灵活生动并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喜欢听,听得懂,让学生的眼睛和耳朵跟着你转,如果每一堂课、每一天课都能这样,学生的倾听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提升个人魅力对养成倾听习惯的重要性,并试着在个人语言魅力艺术上有所突破。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课堂结束之前,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情况反馈时,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老师这样说道:“活动后,老师觉得同学们肯定会有许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想和小伙伴、老师说,是吗?那就让你们说说,好吗?”在这样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申所欲言。
4、注重倾听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倾听方法
心理学家指出:“工作成功的人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使别人倾听。
”倾听如此重要,培养倾听的习惯刻不容缓。
让学生多角度认识倾听的重要性,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它要靠教师经过长期的耐心教育引导,和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自己学习实践体验中去领悟,去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听”的态度,做一个积极的“听话者”,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讲话,适时引入新话题。
例如:当请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时,试着引导告诉学生:“不着急,我们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谁来帮帮他?”待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老师要告诫学生“不着急,耐心等待,有收获”。
然后对没有回答对的同学说“你能把他刚才说的复述一遍,可以吗?”学生在复述他人话语的同时,也是在对自己倾听他人讲话的一个检验。
5、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倾听氛围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们不论在讲课还是解题时,都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发表意见和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学生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往往会产
生“上课反正都是老师讲,不关我的事,又不是我讲”的想法,这对于培养倾听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
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倾听。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有发表意见、回答问题、参与教学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在进行角的判断时,我们老师采取分不同小组同号PK的方式,请“1——5组的3号来当小法官,其他小组准备评价“,让都是3号的同学依次判断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在此有个小插曲,2小组的3号回答不太清楚,老师及时追问“2号问过没?”反馈同伴互助的倾听情况,接着下一组的展示,老师手势表扬和安排,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就十分感兴趣。
这样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6、教师要以身作则,认真倾听学生发言
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发言和意见,也是希望有人听取和受到尊重的。
尤其是那些因学习跟不上而存有自卑感的学生,更需老师给予特别的关注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当学生发言时,教师应停下所有的动作,仔细倾听,并做出回应,不管他的表达是否流畅、清晰还是语无伦次(这时老师可以试着告诉他们“不着急,慢慢说,我们都很想听你说”),切忌不要打断他。
在《认识角》小组展示中,有一个同学没有回答出来,老师及时评价”看来3号没有记住各部分名称“,在让其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再次给予机会”再来一次“,师也及时捕捉孩子表述上的错误,给予更正”不是两个边,而是两条边“。
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应是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倾听学生的发言,和他们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在倾听中成长,进而达到教学相长。
课后与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生活语言,在课堂上随机引用,让学生知道老师在生活中也在倾听他们的讲话,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用真心换得童心对教师的信任。
结束语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结果。
泡桐树小学特级教师卢英老师曾为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用了20年,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我们数学教学课堂营造了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
好的倾听习惯是一种素养,是一种能力,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督导、提醒,需要不断地训练和练习。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学会做有心人,善于利用一切时间,让学生(或孩子)倾听别人说话,做一个快乐的欣赏者,做一个快乐的合作者,这样才会让学生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