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1、地震的分类
(1)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2)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按震级大小: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

2、判别活断层的证据
(一) 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标志。

(1)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被错断;断层破碎带构造行迹。

(2)地貌特征: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

(3)水文地质特征: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

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

(4)地物错断。

(二) 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
(三) 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检测标志
(四) 地球物理标志
3、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烈度: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4、内动力地质作用:
5、滑坡的识别标志
(1) 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地貌不协调或反常等 (2)变形破裂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 (3) 水文地质方面:
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 (4) 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5)滑动面的鉴别及研究:勘探:钻探变形,监测:钻孔倾斜仪
6、滑坡的形态要素P122 图
7、滑坡的分类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分类: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按滑坡的动力学特征分类:(a)推动式滑坡 (b)牵引式滑坡 (c)混合式滑坡 (d)平移式滑坡。

按岩土体类型分类:土体滑坡、基岩滑坡
8、岩溶的形态
大的地貌形态及蚀变:峰丛(溶蚀);峰林(溶盆);溶蚀平原
地表形态正形态:石林、石笋、峰林、孤峰。

负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洼地、溶盆、溶原。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9、可溶性岩石有哪些
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等
10、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
(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即避开逆断层的上升盘、正断层下降盘)。

如有较大的正、逆断层,场地往往需要选在距主断面数千米之外。

(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
11、水库蓄水以后对库底岩体产生的效应
12、典型的泥石流流域的划分:
泥石流形成区、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堆积区。

13、斜坡破坏的类型:崩塌、滑坡
14、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岩溶渗漏防治措施
归纳起来有两方面措施:一是降低岩体透水性,封堵渗漏通道。

常用灌、铺、堵、截等措施。

二是合理导水导气。

(1)灌浆:通过钻孔向岩体灌注水泥、沥青、粘土等浆液,充填裂隙、洞穴,降低岩体的透水性,形成防渗墙,达到防渗目的。

(2)铺盖:在地表水(如库水)入渗地层(如坝上伏)铺设一定高度的粘土等隔水层,阻止水体向地下入渗。

(3)堵洞:用块石、混凝土等材料对规模较大的渗漏通道进行填塞封堵,截断水流。

(4)截流:在地下岩溶管道的集中漏水处,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等筑成截水墙,已截断地下水平集中渗流通道
由于岩溶洞体循环于水位变动与无水饱气等复杂状态,有时封堵不当,在洪水期水位突然上升情况下,形成较高的水气压力,或下水位下降形成负压,即可能对堵体及洞体产生破坏作用,形成塌陷等,从而加剧渗漏作用。

对此,常常还可以采取疏导措施。

15、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的内容
位置、规模、类型、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可能造成的危害、运动距离、发生时间
16、工程地质问题:区域稳定、边坡稳定、地基稳定、渗透稳定、洞室稳定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环境的各项因素。

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

17、地震波:是震源所发出的一种弹性波,它是地震发生时引起建筑物破坏的原动力。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18、卓越(特征)周期: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的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

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也叫卓越周期。

19、活断层: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断层错动速率:一般是通过重复精密地形测量和研究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及其错位量而获得的。

活断层分类:粘滑型断层、蠕滑型断层
20、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P99图
21、比溶蚀度Kr=试样溶蚀量(试样试验前后的质量差)/标准试样溶蚀量(标准试样试验前后的质量差)
22、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P129 自然历史分析法、力学计算法、图解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23、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具可溶性岩石(2)具溶蚀能力的水(3)具良好的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即具有良好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24、渗透变形的类型与特点
(1)潜蚀。

特点是在粗颗粒中的细颗粒被渗流带走,形成“架空结构”,强度降低,甚至造成地面塌陷。

(2)流土。

特点是一般发生在均质砂土层或粉土中,危害性较管涌大,它可使土体完全丧失强度。

25、水对斜坡稳定性的作用(1)软化作用(2)冲刷作用(3)静水压力(4)动水压力(4)浮托力作用
26、砂土的地震液化机理哪些土易液化
机理:饱水砂土因地震而受到强烈振动,使砂砾处于悬浮状态,丧失强度,致使地基失效的现象,称为砂土液化。

在地震过程中,较疏松的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引起的剪切力反复作用下,沙砾间相互位置产生调整,而使砂土趋于密实。

砂土要变密实就势必排水,但在急剧变化的周期性地震力作用下,伴随砂土孔隙度的减小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越来越不通畅。

应排出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超孔隙水压力。

此时砂土的抗剪强度为
疏松饱水的细砂土和粉土容易液化;饱水砂土埋藏愈浅、砂层愈厚,液化的可能性愈大。

27、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2)充足的水源(3)特定的地貌条件
28、正断层、逆断层或平移断层的受力方式
29、单一软弱面斜坡的赤平投影及稳定情况判断P135
30、岩溶的地基稳定性评价P163
31、粘滑性活断层: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地突然滑动。

32、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

33、弯折倾倒:由陡倾板(片)状岩石组成的斜坡,当走向与坡面平行时,在重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向临空方向同步弯曲的现象称弯曲倾倒。

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叫做岩溶。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称潜蚀或管涌。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称流土或流沙。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34、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1)岩土类型和性质。

在相同的地震力作用下,基岩上震害最轻,其次为硬土,而软土是最重的。

松软沉积物厚度对震害的影响也很明显,冲积层愈厚,木架房屋的震害愈严重。

岩土的性质和松软土厚度对震害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特征周期的作用。

因为土质愈松软,厚度愈大,特征周期愈长,所以对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烟囱和木架结构房屋能引起共振,加重震害。

此外,厚层软土的振动历时加长,也会使震害更加重。

若地表分布饱水细砂土、粉土和淤泥土的话,则会因振动液化和震陷,而导致地基失效。

地层结构对震害也有较大影响。

上硬下软的结构震害重,而下软上硬则震害可减轻。

尤其当硬土中有软土夹层时,可消减地震能量。

(2)断裂。

对发震断裂来说,强震时的地表变形破裂,对跨越其上的建筑物来说是不可抵御的;非发震断裂应根据断裂带物质的性质按一般岩土对待即可,不应提高烈度。

(3)地形地貌。

孤立突出的地形震害加重,而低洼平坦的地形震害则相对减轻。

(4)地下水。

饱水的岩土体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使场地烈度增高。

地下水埋深愈小,则烈度增加值愈大。

35、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1)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2)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3)地形地貌条件(4)水的作用(5)地震(6)人类工程活动
36、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1)碳酸盐岩岩性(碳酸盐岩成分、岩石结构)(2)气候(气温、降水量、降水性质、降水的季节分配、蒸发量的大小和变化)(3)地形地貌(4)地质构造(断裂、褶皱、岩层组合特征)(5)新构造运动
37、滑坡活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1)蠕滑阶段(即变形阶段)(2)滑动阶段(3)剧滑阶段(4)稳定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