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爱情心理学》[PPT课件]
《爱情心理学》[PPT课件]
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
The Psychology of Love (by Sigmund Freud)
两个英文版本的封面
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
本书是弗洛伊德泛性论的代表著作之一。 共包括三篇文章: 1. 《男人对象选择的一个特殊类型》(1910),
主要分析了男人的性倒错(或性变态)问题;
智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学习失能、爱与恨。 提出了智力三元论、成功智力理论、爱情三角 形理论等。主要代表作有《超越IQ:智力的三 元理论》、《成功智力》、《爱的三角形》、 《爱情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新论》、《爱 情是一个故事》、《丘比特之箭》等。
斯腾伯格与现任妻子凯林·韦斯(Karin Weis)
主讲人李朝旭博士(学术职务)
现任心理学副教授,专攻社会心理学的硕士生 导师,研究兴趣涉及爱情心理学、民间文化心 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等。
兼任:
–中国心理学会 社会心理学分会 第三任秘书长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第六届理事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 首届理事 兼任理论与教学专
《爱情心理学》
The Psychology of Love (公选课)
主讲人:李朝旭 博士
Folk Psychology Research Team 民间文化心理学研究小组
Dept. of Psychology, Qufu Normal University 曲阜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273165)
西元二○一○年三月十二日
主讲人李朝旭博士
1973年出生于“西狩获麟”之地 ——山东省钜野县
1991-1995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
1995-1998 广州师范学院 社会心理学研究所
2002-2005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
2005-2008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9-今天 曲阜师范大学任教
在此基础上,爱情可以分成八种类型。而且, 在基本三角形之外还有各种复杂的多重三角形, 根据它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关系的满意度和关系 质量。这一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和不成熟性, 但对在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有借鉴意义。
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爱情(love)是西方 社会心理学家的经典研究课题。心理学上探讨 的爱情要比实际生活中的含义更加宽泛,可以 是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中的爱,不仅仅指狭义 的男女两性之爱。
(University gate)
The Psychology of LOVE
问世间情为何物? 爱情心理学是一崭新学科 第一本非科学的《爱情心理学》
– (Freud, 1910-1918)
第一本科学的《爱情心理学》
– ( Sternberg, 1988)
两个学科开创者:
–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 –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 斯腾伯格
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形理论框架,分基 本三角形原理、多重三角形原理和基本评价三 个部分。
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①亲密成分②激情成 分③决定/忠守成分,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 的三个顶点,成为对爱情进行描述的维度。
斯腾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
斯腾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
我国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爱是社会人际感情的核心(沙 莲香,1987),并且指出应该开展对社会感情的研究, 使它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其应有的位置。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心理学界,探讨人际吸引的研究还 不多见,关于爱情本质的探讨就更少了。然而,现实 却提出了开展此类课题研究的需要,爱是人类幸福和 安定的心理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全社会的 风气。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争取 早日形成中国特色的人际感情或人际吸引理论体系, 而斯氏的理论和研究则对我们有借鉴意义——李朝旭
业委员会副主任
民间文化心理学研究小组
Folk Psychology Research Team
FPRT was founded at Dept. of Psychology, Qufu Normal University on June 13, 2007.
丁亥年四月 廿八,小组创 立于孔子故里 的曲阜师范大 学心理学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鼻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 23日),原名Shlomo Sigismund
Freud,奥地利男精神分析学家,犹太 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称为“维也 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以别于后来由 此演变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著作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 提出“潜意识”、“自我”、“本 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 “性冲动”(Libido)等概念,认为人 类男性天生具有弑父娶母的欲望和恋 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参见:俄 狄浦斯),女性天生具有弑母娶父的 欲望和恋父情结(又叫厄勒克特拉情 结,参见:厄勒克特拉),以及儿童 性行为等理论。其成就对哲学、心理 学、美学甚至社会学、文学等都有深 刻的影响,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 父”。但他的理论自诞生到如今,却 一直饱受争议。
2. 《论性爱领域最普遍的衰退趋势》(1912), 专门探讨了男人的“心理性阳萎”问题;
3. 《处女的禁忌》(1918),从历史与文化的 视角分析了女性的“贞洁”问题。
它提供了我们从性生理、性心理研究弗洛伊 德泛性论的重要资料。
罗伯特·J·斯腾伯格
Sternberg, Robert Jeffrey 1949 年出生 美国心理学家,国际著名 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2003)。研究领域为:
联袂主编《爱情心理学新论》(2006),中译本即将由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付梓(李朝旭等译校,2010)
斯特伯格的《爱情心理学》
1988年初版(封面) 2006年《爱情心理学新论》
斯腾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
本文发表于《广州师章,当时我是广州师院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