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06)44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姚金和1 吴建中2 王受荣3 张卫清4 郭早兄5 孙万纯6(1盐城市亭湖区伍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41;2盐城市盐都区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3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干部学校;4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6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摘 要:采用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种植水稻,分别对其生育期、生育进程、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成本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的优缺点,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1)06-044-003选用盐城市亭湖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品种宁粳3号,分别采用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种植,现将不同种植方式结果报告如下。

1 不同种植方式比较分析1.1 生育期详见表1。

由表1可知,直播与机条播的分蘖期、齐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基本一致,两者的分蘖期比其他3种种植方式推迟约7~8d,齐穗期推迟约10d,成熟期延长约5d,全生育期减少约13d。

1.2 生育进程详见图1。

由图1可知,由于直播、机条播播种迟,生育进程始终比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秧慢,两者生长前期(7月13日)叶龄最大相差3.1叶,后随时间推移,直播与机条播生长发育进程加快,生长后期(8月16日)两者叶龄仅相差1叶。

由于直播与机条播生育期缩短,最终叶龄比其他种植方式减少1叶。

1.3 茎蘖动态详见图2。

由图2可知,直播与机条播由于没有受到移栽植伤,没有缓苗期,早发分蘖优势强,群体总苗数始终比其他3种方式多,且高峰苗出现迟,无效分蘖消亡速度慢。

旱育移栽、抛秧、机插的高峰苗出现在7月27日左右,直播与机条播的高峰苗出现时间在8月3日左右,推迟7d。

从高峰苗出现时间开始至8月16日,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无效分蘖消亡速率分别为21.1%、19.5%、28%、33%、33.2%,可见直播与机条播无效分蘖消亡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水稻个体生长发育。

1.4 产量及构成因素详见表2。

由表2可知,5种种植方式中,直播稻产量最低,为550.7kg/667m 2;机条播产量比直播稻略高,为560.5kg/667m 2;产量最高的是旱育移栽,为665.4kg/667m 2。

作者简介:姚金和(1964-),男,大专,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11-02-09第17卷06期45旱育移栽、机插秧、抛秧单产分别比直播高20.8%、18.3%、11.3%。

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直播稻有效穗数最多,为23.1 万/667m2;其次是机条播,为22.5万/667m2;抛秧与旱育移栽的有效穗数较少。

抛秧有效穗数较少可能是由于抛秧时秧苗田间分布不匀,而抛秧分蘖性又较强,从而影响了成穗率。

成穗率最高的是机插,为55.9%;其次是旱育移栽,为54.7%;最低的是直播,为49.6%。

旱育移栽穗数少,可能与基本苗不足有关。

穗粒数,旱育移栽、机插秧均在120粒以上,抛秧为119.2粒,直播最少,为104.7粒,机条播与直播的穗粒数相差不大,为107.5粒。

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的千粒重均在27g以上,高于直播与机条播,究其原因是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的灌浆结实时间相对较长,且灌浆结实所处的时间段要好于直播、机条播。

同时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的稻穗一次枝粳数与二次枝粳数均基本上高于直播与机条播,说明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的水稻增产潜力要高于直播与机条播。

1.5 成本及效益分析详见表3。

由表3可知,5种种植方式中,产值最高的是旱育移栽,为1 730元/667m2,产值最低的是直播,为1 431.8元/667m2,旱育移栽的产值比直播的多20.8%。

成本总量最高的是旱育移栽,为736.4元/667m2,比较低的是直播与机条播,两者成本基本持平,为571元/667m2。

纯效益最低的是直播,为861.3元/667m2,机条播纯效益比直播略高,多24.2元/667m2,增2.8%;纯效益最高的是机插,为1 099.6元/667m2。

旱育移栽、机插秧、抛秧纯效益分别比直播增15.4%、27.7%、13.9%。

2 小结与讨论2.1 直播水稻直播是在上茬腾茬后直接整地撒种的一种种植方式,其优点是省去了育秧移栽环节,节省成本,每667m2比旱育移栽节省160元左右;分蘖性强,易争足穗,每667m2有效穗数比旱育移栽秧多2.5~3万。

但由于直播水稻生育期比较迟,抽穗期比旱育移栽秧推迟10d左右,扬花期如遇低温将导致穗粒数减少,灌浆期如遇低温将导致灌浆不足,空瘪粒多,甚至形成“翘穗头”,穗型小、粒数少、粒重低,每穗结实粒数比旱育移栽秧减少20粒以上,无效分蘖较多,茎蘖成穗率低。

水稻生长中期通风透光性能较差,纹枯病发生较重,导致粒重下降,千粒重比旱育移栽秧减少1.5g左右,且出米率低,米质差,增产潜力有限,产量与效益均不高,每667m2产量比旱育移栽秧减少100kg以上,减产20%左右,每667m2纯效益比旱育移栽秧减少130元左右,存在着一定的生产风险,成熟期比旱育移栽秧迟5~7d,影响下茬小麦的适期播种,成为影响稻麦双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力以中老年人居多,因而省工节本的直播稻生产发展迅猛,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5%以上,这是水稻产量徘徊在较低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控减直播稻将是提高水稻产量和促进下茬小麦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

2.2 机条播机条播是利用条播机进行水稻播种的一种种植方式,它是水稻直播生产的进一步改进,有利于水稻通风透光,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同时也有利于病虫草害防除等一些农事操作。

生育期与直播基本一样,产量、效益与直播相差不大,具有穗型小、穗粒数少、成穗率低、出米率低、米质差等一些弱点,生产风险同直播,但机条播增产增效潜力要强于直播。

此种种植方式对作业机手要求较高,土壤湿度较大时更不易操作,时常形成缺苗断垄现象。

在直播面积大、控减难度大的地区,宜提倡运用机条播。

2.3 抛秧抛秧是利用塑盘育秧,再用人工将所育秧苗抛撒到田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对于肥床旱育移栽节省了大面积的秧池,抛秧省去了繁重的人工栽插,产量较高。

由于生育期早于直播稻,根系分布虽然浅但不大像直播稻后期生长遇姚金和等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06) 46低温易引起青枯死苗。

此种种植方式的弱点是田间秧苗分布不匀,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纹枯病发生较重,田间农事操作不易。

另外前期生长过于旺盛,群体过大,引起成穗率下降,后期易脱肥不利于形成大穗。

2.4 旱育移栽旱育移栽是利用肥床旱育秧苗,再进行人工栽插秧苗的一种种植方式。

此种种植方式产量高、效益好,水稻穗型大,熟相好,米质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秧苗比机插秧要求弹性大,可控能力强。

缺点是育苗技术要求较高,相对其他种植方式用工量多,且用工强度大,随着时间推移,农村劳动力将会进一步减少,此种种植方式推广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2.5 机插秧机插秧是通过塑盘育秧,再用插秧机进行机插的一种种植方式。

机插秧适合水稻生长的生物性要求,具有穗型大、熟相好、米质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性,能够达到高产、稳产之目的。

缺点是机插秧效率低、插秧成本高、插秧时大田平整要求度高。

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将成为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改善水稻品质的有效措施。

(张宏民编、校)(上接12页)乡镇规划要正确处理乡镇现状、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订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方案,使乡镇建设的规模、速度、标准同乡镇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相适应。

合理利用土地、水等各类自然资源,特别要注重保护耕地。

重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尊重自然环境,构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村庄。

推广节地、节能、节材技术,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优化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乡镇规划的对策建议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乡镇规划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起点的规划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和体现地方特色,严格依照《城乡规划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应体现出对镇域资源、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统筹、整合,形成合理的产业和居民点布局,并与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落实生态建设、环境、防灾和文物保护等工作,特别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通过规划,最终实现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乡镇和村庄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创造条件,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之目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乡镇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城镇集中。

城镇规划中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本地的实际情情况制定乡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目标,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成或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构建联系镇乡、镇村一体的公路网络,保障道路畅通,促进乡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治污保洁、亮化美化、住宅开发等方面工程,以提供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服务,提供较为优质的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改善城镇的建设环境和投资环境。

3.3 提高乡镇规划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对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对乡镇规划管理人员实行上岗证制度;组织规划管理人员参加规划编制工作,使他们从中学到知识,以利于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普及乡镇规划基础知识,为乡镇规划编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严把规划质量关。

乡镇规划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以城乡规划为依据,严把规划许可关,使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镇实施规划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4 在“三性”上下功夫乡镇规划的“三性”即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乡镇规划的可操作性是指规划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将规划的成果用于乡镇建设,可操作性是乡镇建设的实际需要,为规划能够正常实施提供保障;实用性是指乡镇规划的功效性和功能性,其要求规划的成果能为乡镇建设实践所用,符合乡镇的客观实际;指导性是指规划不仅要起到指导当下乡镇建设的需要,更要符合乡镇长远发展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