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厌学现象及对策

厌学现象及对策

主观: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并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在生活中明显表现出来具体特征认为读书无用、消极对待学习、逃避学习活动等特征轻度厌学特征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但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去学校。

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常常烦躁、多思多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围一切都不顺眼,对自己和别人都厌烦重度厌学特征感觉无论如何再也无法投入学习,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从内心厌恶上学及学习的一切事宜,甚至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造成厌学的五大根源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学习目标。

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

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迫于老师、家长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颇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赚钱养家,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

而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态度就很消极,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

现有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不少学校只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很难针对厌学学生特点进行教育。

随着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等因素,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师生关系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不同教育价值观。

客观上造成孩子学习机会不均。

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其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和文化对孩子也产生一定影响。

如“一切向钱看”的扭曲思想,不健康电影录像等也对青春期孩子产生极坏影响。

再或结交社会不良青年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应对孩子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

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

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厌学心理形成原因1、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

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反映他们的厌学心理,有次是这样写的:很久以来,生活令我沮丧不已,我把我高三前前后后想了想,觉得我整个是个失败者。

中考时分数差七分上线,我是用爸妈的辛苦钱上的高中。

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背着这个包袱。

为了对得起爸妈,我拼命的学习,然而,事与愿违,我的成绩越来越差。

现在离高考还有四个月,考试频率很高。

考一次,我就被打击一次,我有时会被老师听似平常的话语羞得无地自容。

就这样,我的心情越来越槽。

在学校,我经常孤孤单单一个人,听到别的同学讨论问题,我想问、想说,可是我觉得自已成绩太差,感到没有资格和他们在一起。

尽管我知道同学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可是我怕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眼神。

每次当我满怀信心和希望坐在教室里,但最终给我的是失望与羞愧。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3、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4、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

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应对方法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

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学生,他们一无特长,二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如常上游戏厅玩游戏。

(提高科学性和趣味性)2、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

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

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

老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还嫌不够,家长在家也要孩子开夜车,甚至恐吓学生,考不上大学,你就会完蛋,就别来见我。

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有的干脆离家出走。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富教于乐,劳逸结合。

4、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

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函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

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

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5、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

中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

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厌学怎么办?厌学一般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和畏惧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当孩子厌学情绪严重或受到一定诱因影响时,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

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教育的失误: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是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频繁的考试,“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强迫学习,滥用惩罚,束缚了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难度与孩子的能力不相吻合,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对孩子学习的自发性和积极性未予以应有的尊重,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对孩子缺少关心和爱抚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

2、教养方式的不当: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看分数,不重实际潜能的开发,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就给以责骂或惩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有些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给孩子报这个提优班,那个补差班;学习上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却偏偏忽视了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有些家长有意无意的向孩子灌输重钱轻学的思想,对孩子的厌学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3、学习评价的偏颇:老师和家长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微小进步不能及时的给与激励和鼓励。

使学生感到父母老师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学习好,从而将自己与学习对立起来,逃避厌倦。

4、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枯燥:在对中学语文学习的一项调查中表明:62%的人由于对所选课文内容无兴趣或难懂,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5、教育者:教育方式不当或不尊重受教育者,因厌其师而倦其道,由于老师在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支配下,对学生说了些过头的话,做出某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引起学生反感,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

6、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在人际交往方面较差,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又不能很好处理,导致同学们不喜欢与他交往,缺乏同龄伙伴的关心,从而感到学校没意思,产生厌学心理,再者有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受到大同学威胁,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从而逃避,或者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形成了一个消极团体,团体成员对学习的态度相互感染,也是形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7、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给学生增加许多阻力,不断地挫折感降低学生的自信心,造成精神苦闷,比如:学习中经常遇到挫折,如考试失利,排名落后,努力难以取得成就,从而感到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

产生厌烦心理。

8、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很多学生将学习看成是完成父母老师交给的任务,缺乏内在动力和兴趣,同时父母不经意地表达,如: “这回我儿子给我考了个90分,不错”“你怎么才给我考这个几分”等等,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意识上的偏差,感到学习作业都是大人给的负担,而不是自己的事,所以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没责任心,没有内在动力,不愿学习。

如何对待孩子的厌学,教师父母应该注意的地方:1、减轻学习压力:就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努力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使学生愿学、乐学。

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要与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期望值过高,或要求过严,就会使孩子把学习视为一种痛苦的差事和负担,以致丧失学习兴趣。

2、正确处理学与玩:不少教师和家长认为,玩和学是对立的,成绩差的孩子更没有资格去玩,其实,在玩中仍然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的,而且,这种学习是在“玩中学”,积极、主动、愉快、轻松,不感到厌倦。

保护好孩子在游戏中的求知欲,实现游戏中的玩心向学习中的玩心转化,(即:兴趣迁移)是一项高明的教育艺术。

3、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要让孩子在学习本身中感受到乐趣,而不要给孩子强加过多的责任:家长的面子(美国:这是安妮中国:这是某某的女儿安妮)教师的光荣,集体和学校的名誉,甚至社会的未来。

不要把这些都强加给学生,有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失败后妈妈教训他:“你考出这样的成绩怎么好意思,我都没法和别人说”孩子也不断自责:“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学生,我没脸回学校”孩子差点因精神崩溃而导致休学。

4、科学评价学习:第一:重视过程评价:家长老师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测验,考试成绩,而要更关心孩子是怎么样思考的,活动是怎样安排、采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等。

总之要关注孩子是如何发展而不是发展的怎么样,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热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

第二:不要做终结性评价,给孩子以努力的机会。

在竞争性游戏中,总是有输有赢,但谁也不会阻止输者去争取赢得胜利,相反,赢者会鼓励输者继续参与竞争,所以游戏中的输者总是抱有能赢得希望,也就“百折不挠”了。

电子游戏正是以这样的特点调动起人的潜能,向磁石般牢牢地吸引住几乎每一个游戏者。

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要如此,不断给孩子以希望,不断给孩子以计划,让孩子找到发展的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