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工具

常见的工具

主题名称:常见的工具一、主题解析:一天,在给孩子们讲小熊嘟嘟的故事,萌发幼儿爱帮助人的情感,可当故事讲完,孩子们倒是很想帮助嘟嘟熊,可是他们能帮到的办法并不多。

然后我又为孩子们列举了几样工具,大多数孩子们还是没有能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于是针对孩子目前存在的不能较好的利用各种工具解决身边困难的问题,我们将和孩子一起进行《常见的工具》主题活动。

在《常见的工具》主题下共有“穿针引线”、“剪刀”等4个子主题,在4个子主题下共有“有趣的剪刀”、“七彩蜡笔鼠”、“小家电表演”等小点。

这些活动内容大都以收集、比较、操作、探索等为主要活动形式,让孩子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并通过尝试、探索、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及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结合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我们建议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较密切、幼儿关注较多的“剪刀”、“纸和笔”、“家用小电器”子主题作为主要内容;幼儿自己生成、有助于幼儿表现表达、增强自信的“时装秀”、“新房装修”、“边角料的妙用”等补充、丰富主题的内容。

二、阶段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了解它们不同的用途。

2、愿意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用具,体会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知道工具使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发明出来的。

三、内容选择与组织形式四、环境创设和资源利用五、活动案例综合活动: 不用笔的图画(集体)名称:不用笔的图画(集体)目标:1、大胆尝试,了解各种替代物也可以画美丽的画。

2、在寻找替代物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准备:各种各样的笔的画或线条、色块等、各种替代笔画的画、各种替代笔(菜茎、筷子、纸条、绳子等)、白纸、记录表等过程:一、经验回忆:笔的舞蹈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笔的画或线条、色块等,猜猜这是用什么笔画的?二、演示范例,引起兴趣。

出示各种替代笔画的画,让幼儿猜猜是用哪个替代笔画的?三、试用各种替代笔的材料进行作画四、交流分享:游戏——猜猜我的画1、请一位幼儿展示,大家猜。

2、请幼儿两个一组进行游戏。

五、活动延伸:出示、介绍记录表,请幼儿想想,找找教室里、家里还有哪些工具可以作画,并作记录。

建议与提示:教师可以当场示范不用笔画画,让幼儿形象地感受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综合活动: 家里的工具(集体)名称:家里的工具(集体)目标:1、了解常见的家用工具名称和用途。

2、学习简单地使用工具的方法,培养幼儿地探索欲望。

3、感知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准备:1、收集各类家用小工具。

2、丰富其使用经验。

过程:1、观察与讨论:分小组进行观察小工具。

轮流讲述自己带来的工具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2、学会运用工具:交流工具的用途。

——开汽水瓶用什么工具?——钉钉子用什么工具?——妈妈做饭时会用到什么工具?——其它的工具有些什么特殊的作用?除了这些工具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它的工具。

3、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说说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了解使用小工具应注意的安全常识。

建议与提示:可以让幼儿想一想,如果缺少自己需要的工具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寻找替代物解决目前的难题。

综合活动: 劳动者的工具(集体)名称:劳动者的工具(集体)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准备: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过程:1、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2、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它的秘密在哪里?——工具可以怎么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拓展经验。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4、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

工具任务:小刀水果拼盘、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小铲将黄豆装袋、螺丝刀组装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夹子喂娃娃吃点心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建议与提示:可以准备一个工具箱,然后像变戏法一样将工具一件一件拿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综合活动: 你知道怎么用吗?(集体)名称:你知道怎么用吗?(集体)目标:1、会观察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对工具的关注。

2、明确活动内容,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3、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准备:ppt、设置问题情境。

过程:1、观察、解决问题。

幼儿自由观察,明确情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猫需要榨果汁;——小狗需要修理玩具;——小兔需要给气球充气;——小猴需要刮菜皮;——小熊需要订图书;2、谈话,引起对工具的关注。

看看小动物们需要你去帮助它干什么?哪些工具可以帮助它?3、委托任务。

请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能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工具有哪些?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用所找的工具。

建议与提示:回家后的任务同样重要,请老师们收集一些有意思的事例,让小朋友共享。

综合活动: 亲子调查活动(集体)名称:亲子调查活动(集体)目的:1、尝试与父母合作活动,体验寻找发现的乐趣。

2、激发幼儿对各种工具的好奇心。

3、帮助幼儿学习工具分类。

准备:活动调查表:“我知道的工具”每人一张。

过程:1、激发幼儿寻找工具的兴趣。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呢?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工具,然后请爸爸妈妈帮助你记录下来,比比看谁认识的工具多。

2、亲子活动:宝宝知道的工具。

家长与幼儿一同在生活中观察收集他们认识的、不认识的工具。

——给幼儿讲解,完成调查表。

3、师幼活动:你认识它吗?教师出示不同类别的典型工具,丰富幼儿视野。

4、幼儿相互交流:我知道的工具。

5、调查小结分析。

建议与提示:有许多工具可能老师也不一定见过。

发动周围的资源,让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起参与进来吧,这样幼儿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综合活动: 参观工具生产厂(集体)名称:参观工具生产厂(集体)目的:1、通过参观、访问亲历获取经验的过程,获得更多有关工具的信息。

2、会大胆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对工具的好奇心和赞叹之情,丰富幼儿视野。

准备:1、将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到的日常工具制成信息介绍VCD。

2、与工厂及讲解人员取得参观联系,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3、“小记者”访问牌、记录表每人一份。

过程:1、参观工具厂。

请讲解员叔叔为我们介绍参观的要求和内容。

2、跟随讲解员叔叔到工厂里参观。

了解工具的名称、特点、用途。

3、播放信息介绍VCD,扩展幼儿关于特殊工具、神奇工具的知识经验。

4、“小记者”提问时间。

幼儿以谈话、访问等方式亲历经验获取的过程,了解更多关于工具的信息。

5、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去运用经验,培养幼儿敢于操作、敢于置疑,发展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创造力。

建议与提示:如果联系不到工具厂那么到小小的五金店看看,到超市去找找也会收到很不错的效果。

综合活动: 小家电表演(分组)名称:小家电表演(分组)目标:1、收集、认识各种小型日常用品,在玩玩、用用中感知、体验这些用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按用电不用电进行分类,提高观察能力。

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的打蛋器、水果刨、榨汁机、剃须刀、计算器等小型日常用品若干;洗净的水果若干、榨汁机说明书。

过程:1、经验再现。

猜猜说说:——这是什么?——有什么用?2、尝试体验。

设疑:——我想喝果汁,怎么办?——使用哪一种用具来帮忙?师生共同按说明书使用榨汁机榨水果汁(简单介绍用电知识)分享水果汁3、分类操作。

说说小尾巴(电线)的功能。

找找用电的器具,数数有几个。

(挑战:用干电池的器具)分组游戏:看谁找得快(按用电和不用电找)建议与提示:请注意幼儿使用工具的安全教育。

综合活动: 边角料的妙用(分组)名称:边角料的妙用(分组)目的:1、通过观察,把各种几何形状的边角料变成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

2、通过使用各种刮蜡画工具材料,掌握刮蜡画技巧。

准备: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纸质边角料。

各种刮蜡用具,如蜡笔、剪刀、螺丝刀、牙签、废圆珠笔芯、一次性梳子、一次性叉子、刮板、小吸管、双面胶等。

过程:1、欣赏、激趣。

说说边角料的来源。

——猜猜边角料能用来做什么?教师用边角料变魔术,激发兴趣。

——讨论:好看在什么地方?并进行总结。

2、观察、想象。

出示一边角料,进行丰富的想象。

——讨论:可以变成什么?(在想象过程中,可以转动边角料,启发幼儿想象成不同的物体。

)介绍创作方法:——“怎么样把没用的边角料变成好看的画呢?3、联想、创作:幼儿创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众不同。

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刮蜡画的各种方法、技能。

4、展示、交流。

互相交流欣赏。

——说一说我把边角料变成了什么?猜猜我使用了什么工具?建议与提示: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说说作品背后的小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综合活动: 我们身边的工具(集体)名称:我们身边的工具(集体)目标:1、萌发对工具的兴趣,乐意寻找、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2、愿意与伙伴交流,能大胆地在集体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准备:收集各类纸板箱、《工具》图画书、黑板架等过程:1、说一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帮助纸板箱“变身”。

——说说你帮助纸板箱变成了什么?——你在帮助纸板箱“变身”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工具?2、看一看:这里有一本书,看看封面。

——猜一猜书里可能介绍了什么工具?——说一说封二画了哪些工具,你认识他们吗?——书里可能还会有哪些工具?3、想一想: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翻阅图书,了解书里介绍的常见的工具。

(幼儿说说自己了解的工具的名称、用途,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介绍。

)4、找一找:我们教室里也有许多的工具,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谁发现的工具多。

5、延伸活动:幼儿分享交流,教师布置任务,找找家里的工具。

建议与提示:《工具》一书的后半部分较难,在本次活动中可酌情讲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看孩子的反映讲述后半部分。

非主题活动: 乒乓球站稳了(集体)名称:乒乓球站稳了(集体)目标:1、尝试动脑筋,寻找用纸让小球站稳的办法。

2、体验使用工具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准备:各种操作材料,乒乓球,音乐过程:1、玩乒乓球,发现问题:用各种方法玩玩手中的乒乓球。

玩好后将小球放在桌上休息,发现小球站不稳的问题。

2、实践操作,获得成功:那请你在教室里找找,哪些东西能帮助小球站稳的?幼儿实践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