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设计-版式设计

平面设计-版式设计


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
统一。版式设计可以说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sculpture
sculpture
sculpture
sculpture
sculpture
sculpture
sculpture
学习版式设计的目的
文字的强调
• • 变字体 变字体颜色
• •
变字体大小 加线框、底色、符号等装饰性元素

引文的强调
变字体
变字体颜色
变字体大小
加底色
行首强调:将正文的第一字或字母放大,是一种潮流,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时代的文写手抄员工。打破单调的文章 感觉,丰富和提高文字的可读性。
线框、底色、符号的强调 有意地加强某种文化元素的视觉效果,使其 在整体中显得特别出众而夺目,是为强调, 诉求重点,或引起注目,突出主题削弱其它 元素的配置量,使之产生“主与宾”的对比 关系,宾体越弱主题就越强。
黑 体
宋 体
要达到版面视觉上的丰富与变化,只需要将有限的字体加粗,变细,拉长,压扁,或调整整行行距的宽窄,或变化字 号大小。实质上,字体使用越多,整体效果越差。
在一个版面中,选用三到四种的字体为版面最佳视觉效果。多则杂乱,缺乏整感觉。
3、字距、行距 (1)字距 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距离。
字距大致可分为正常、紧凑、疏松三种类型。
雕塑技法
版式设计的概述

• • • •
1.1
1.2 1.3 1.4 1.5
版式设计概念
版式设计的功能 版式设计的三大要素 版式设计原则 版式设计的源流与发展
设计版式的概念
版式设计,也称编排设计。 是按照一定的视觉表达内容的需要和审美的规律,结合各种平面设计的具体特点运用各种视觉要素,将各种文字,图 形及其他视觉形象元素加以组合编排,进行表现的一种视觉传达的设计方法。
版面上、下、左、右中位置产生的空间层次,最佳视域为视觉中心位置,并产生视觉焦点。疏密的
位置关系产生空间层次,在前后叠压关系或版面上下左右位置关系中,做疏密、轻重、缓急的位置 编排,所产生的空间层次富于弹性,同时也产生紧张或舒适的心理感受。
3、黑、白、灰关系的空间层次 无论是有色或无色设计的版面,均为黑、白、灰的三色空间层次。黑与白为对比极色,最单纯,最强 烈,醒目,最能保持远距离视觉效果;灰色能概括一切中间色,且柔和而协调。 三色近中远空间位置,依版面具体的明暗调关系而定,版式设计强调色彩的调性,一幅优秀的作品, 色调应该非常明快,或高调、低调、灰调,或对比强烈,或对比柔和,反之则乱糊不清。
图形的形式、大小和数量影响读者注意力。
色彩
色彩较之图文对人的心理影响更为直接,具有更感性的识别性能。现代商业设计对色彩的应用更是上升至“色彩行销” 的策略,成为产品促销,品牌塑造的重要手段。
雕塑技法
版式设计原则
sculpture
1 思想性与单一性
版式设计的三大要素
版面设计本身不是目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传播客户信息的手段。一个成功的版面设计,首先必须明确客户的目的,
版式设计
所谓版式设计就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 来。它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送方式。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
版式设计对于平面设计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设计艺术,研究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和艺术风格,是现代设 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
2、变形骨骼 变形骨骼是在骨骼设计的基础上变化发展的,它是在骨骼的基础上,通过合并、取舍部分骨骼,寻求新的造型 变化,所产生的造型无穷无尽,并且富有活力与生命,富有设计的魅力,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一个版面中,常采用多种骨骼并存的手法,以增强版面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自由构成
图或文字 、点或线的构成关系都充斥着随机无序、无主次、无中心、相互矛盾、相互排斥,以及极端 的耗散编排。 这种风格带给我们更轻松、自由、活力的人性化设计,也是时尚前卫的标志。
版式设计的三大要素
文字 图形 色彩
文字
主题内容(标题,正文,注解等离不开文字,通过文字获得主要信息。) 设计者需掌握中外字体的一般常识,不同的字体给人的心理感受不一样,美的字体能使人感到愉悦,帮助阅读和理解。
图形、图像
图片在版面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视觉冲击力比文字强85%。 这并非语言或者文字表现力减弱了,而是说图片在视觉传达上能辅助文字,帮助理解,可以使得版面立体,真实。 文字版中加入图形图像立即引起视觉流程的变化。
引文的强调 在进行正文的的编排中,我们常常 会碰到提纲挈领性的文字,即引文( 亦称眉头)。它概括一个段落,一个 章节或全文大意,因此在编排上给 予特殊的位置和空间来强调。
文字的整体编排
文字的整体设计是将文字的多种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形,如方形或长方形等,其中各个段落 间还可以用线分割,使其条理清晰而富于整体感。
将平面的主要元素——文字、图像、图形及色彩,在限定的平面空间内选择符合内容的形式将其组合,以传达准确的信息。
在新时期的目的:
1 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传达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2 美的信息传达。
版式设计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核心内容是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
视觉思维的训练------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培养以视觉方式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编排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
版式设计的功能

版式设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版面元素的编排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文字的编排能够保证阅读的流畅,并且通过编排 的方法产生一定的美感,使读者阅读的过程充满轻松、美好的感觉。
• •
一个好的版式设计能更快、更准地传递信息,帮助信息交流。
版式设计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版面编排形式体现其功能性,如图21~图25,这些就是版式设计的功能性表现.它可以 调整版面的协调性,使杂乱的文字与图形具有规律,体现出版面统一,协调的视觉效果,使信息在阅读时具有明确的节 奏感并使版面具有阅读美感,同时达到了信息传达的目的。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章 文字的编排构成字号、字体、字距
1、字号 计算字体面积的大小有号数制、级数制和点数制(也称磅),常用的是号数制,简称“字号”。
点数制是世界流行的计算字体的标准制度(每点等于0.35毫米),标题用字一般大约14点以上;正文用字 一般为8点-10点。文字多的版面,字号可以减到6点-7点。
2、字体 文字根据内容来选择字体,通过字体充分表达内容所想传递传递信息。 传统字体:楷体、行书、隶书、舒同体、魏碑、仿宋 过渡字体:宋体(标宋、中宋、大宋、超宋) 现代字体:黑体及等线体(超黑、中黑、中等线、细等线)
4、动静关系,图象肌理关系产生空间层次
动使版面充满活力,获得更高的注目度,静使版面冷静,含蓄,具有稳定的因素,两者在版面的组织上,以
动为静,动为前,静为后,彼此以动静的对比关系建立空间感。
骨骼设计
1、骨骼设计 骨骼或分割设计是一种严谨、规范、理性的设计方法。骨骼的基本原理是将版面刻意按照骨骼的规则,有序地分割成大 小相等的空间单位。 常见的骨骼分割法有:横向和竖向的通栏、双栏、三栏、四栏,也有竖向与横向同时进行分割,如四栏、六栏、八栏等。
文字编排的几种形式
1、左右均齐 文字从左端到右端的长度均齐,字群显得 端整,严谨,美观,此排列方式是目前书 籍,报刊最常用的一种。
2、齐中 以中心为轴线,两端字距相等。其特点是视线更加集 中,中心更突出,整体性更强。文字的中线最好与图 片的中线对齐,以取得版面统一。
3、齐左或齐右 齐左或齐右的排列方式有紧有松,有虚有实,能够自由呼吸,飘逸又有节奏感。 左或右对齐,行首或行尾自然产生一条清晰的垂直线,在与图形的配合上容易协调和取得同一 视点。
行距过窄,上下文字相互干 扰,目光难以沿着铅字行扫

行距过窄,上下文字相互干扰,目光难以沿着铅字行扫视,因此没有一条明显的水平空白带引 导我们的目光;而行距过宽,太多的空白使字行不能有较好的延续性。 两种极端的排列法,都会使阅读长篇文字者感到疲劳。行距在常规下比例:用字10点,行距则 12点,即10:12
1.比例关系的空间层次 面积大小的比例,既近大远小,产生近、中 、远的空间层次,在编排中主题形象或标题 文字放大,次要形象缩小,来建立良好的主 次,强调的空间层次关系,以增强版面的节 奏和明快。
2.位置关系的空间层次 前后叠压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空间层次。将图像或文字做前后叠压排列,产生强节奏的三度空间层 次。
版式设计的编排构成
面的编排构成
点的放大、点的密集或线的重复构成面。另外,线的分割产生各种比例的空间,同时也形成各种比例关系的面。
面在版面中具有平衡,丰富空间层次,烘托及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维空间的编排构成
生活中的三维空间是立体空间,看得见,摸得着,能深入。 而在平面编排中的三维空间,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建立的近、中、远、立体的看见关系,可见摸不着,是假想空间,是 通过借助多方面的看见关系来表现的,即:比例、动静图象、肌理等看见因素。
整体性与协调性
通过版面图文间的整体组合与协调编排,使得版面具有秩序美,调理清晰,从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版式设计的编排构成
版式编排设计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编排构成
任何一种版式设计,在空间原理上 均归于点、线、面的分类。点、线、
面是几何概念,亦是版式设计的基
本元素和主要的视觉语言形式。
版式设计的编排构成
齐左显得自然,齐右不符合习惯心理,齐右显得新颖。
左右均齐
齐中
齐右
齐左
4、齐上
在古文或者一些竖排的文字中一 般采用齐上的对齐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