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选择题
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
A.黄帝B.禹C.舜D.启
2.君主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殷
D.禹传启,家天下
3.这件事后,商朝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的景象。

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色”的动荡岁月,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指( )
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平王东迁D.盘庚迁殷
4.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与之有关的统治者是()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5.小强淘到一本20世纪80年代的小人书,名叫《牧野之战》,小强通过它可以了解到牧野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周文王—商汤
B.周武王—商汤
C.周文王—商纣
D.周武王—商纣
6.“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 )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
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
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
D.《禹刑》极为残忍
7.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D.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9.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 )
A.形成了禅让方式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
10.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历史学习的主要能力之一。

下列属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的是( )
A.诸侯反叛
B.末代暴君的残暴统治
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打击
二非选择题
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夏王朝的建立者是禹,最后一个王是桀。

【】(2)禅让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周平王把都城迁到镐京,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王朝称为“东周”。

2.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我分析】
材料一:
材料二:图示分封制
材料三:
桀驾人车炮烙之刑周幽王烽火戏诸(1)材料一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是什么?图示说明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是历史的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此项制度的实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

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4)根据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这对后世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DDBD BDCBB
二非选择题
1.1)√
2)×改正:“禅让制”改为“分封制”。

3)×改正:“镐京”改为“洛邑”。

2.1)禅让制。

启。

禹传启,开始了“家天下”,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西周;分封制。

巩固周朝统治。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启示:暴政可以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