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清洗与制绒
13
硅片化学清洗
RCA Ⅱ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 RCAⅡ洗液并不能腐蚀氧化层以及硅,经RCAⅡ洗液 处理,会在硅片表面产生一层氢化氧化层。 RCAⅡ洗液 尽管可以有效去除硅片中的金属杂质离子,但是它并不 能使硅片的表面粗糙程度得到改善,相反地,由于电位 势的相互作用,硅片表面的粗糙程度将变得更差。 与RCAⅠ洗液中H2O2的分解由金属催化不同 ,在RCAⅡ洗液中的H2O2分解非常迅速,在80℃下,约 20min左右,H2O2就已全部分解。只有在硅片表面含有 金等其他贵重金属元素时,H2O2的存在才非常必需。
绒面陷光示意
20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单晶制绒流程:预清洗+制绒
预清洗目的: 通过预清洗去除硅片表面脏污,以及部分损伤层。
硅片 机械损伤层(5-7微米)
21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1、10%NaOH,78oC,50sec; 2、① 1000gNaOH,65-70oC(超声),3min;②1000g Na2SiO3+4L IPA(异丙醇),65oC,2min。 2NaOH+Si+H2O=Na2SiO3+2H2 SiO32-+3H2O=H4SiO4+2OH-
16
硅片化学清洗
新型清洗技术
H2SO4/O3或H2O/O3
氧化物的生成及有机物的去除 氧化物、金属杂质及表面微粒去除; 硅片表面氢钝化
DHF/HCl或DHF
Rinse+O3/HCl/megasonic或去掉O3
清洗氧化物形成层,或清洗亲水性硅片表面
PH控制Magragoni型烘干
硅片表面烘干
17
15
硅片化学清洗
硅片的烘干 硅片清洗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硅片的烘干。烘干的 目的主要是防止硅片再污染及在硅片表面产生印记。 仅仅在去离子水冲洗后,在空气中风干是 远远不够的。一般可以通过旋转烘干,或通过热空气或 热氮气使硅片变干。另外的方法是通过在硅片表面涂拭 易于挥发的液体,如异丙醇等,通过液体的快速挥发来 干燥硅片表面。
单晶制绒
单晶绒面:
单晶绒面显微结构(左:金相显微镜;右:扫描电镜)
绒面一般要求:制绒后,硅片表面无明显色差;绒 面小而均匀。
26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制绒原理: 简言之,即利用硅在低浓度碱液中的各向异性腐蚀, 即硅在(110)及(100)晶面的腐蚀速率远大于(111)晶面的 腐蚀速率。经一定时间腐蚀后,在(100)单晶硅片表面留 下四个由(111)面组成的金字塔,即上图所示金字塔。 根据文献报道,在较低浓度下,硅片腐蚀速率差异最 大可达V (110): V(100) : V(111) =400:200:1。 尽管NaOH(KOH),Na2SiO3,IPA(或乙醇)混合体系制 绒在工业中的应用已有近二十年,但制绒过程中各向异性 腐蚀以及绒面形成机理解释仍存争议,下面将列出部分机 理解释。
6
硅片化学清洗
IC行业硅片常规RCA清洗
H2SO4/H2O2 DI Water Rising RCA Ⅱ DI Water Rising RCA Ⅰ DI Water Rising HF/DHF DI Water Rising Dry
7
硅片化学清洗
H2SO4/H2O2
作用:硫酸、过氧化氢溶液通过氧化作用对有机薄膜进行 分解,从而完成有机物去除。清洗过程,金属杂质不能 去除,继续残留在硅片表面或进入氧化层。 溶液配比:H2SO4(98%):H2O2(30%)=2:1-4:1。 清洗方法:将溶液温度加热到100oC以上(130oC),将硅片 置于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浸泡后的硅片先用大量 去离子冲洗,随后采用HF进行清洗。
5
硅片化学清洗
(3)RCA洗液 (碱性和酸性过氧化氢溶液) RCAⅠ号(碱性过氧化氢溶液),配比如下(体积比): DI H2O:H2O2:NH4OH=5:1:1-5:2:1 RCAⅡ号(酸性过氧化氢溶液),配比如下(体积比): DI H2O:H2O2:HCl=6:1:1-8:2:1 RCA洗液使用方法:75-85oC,清洗时间10-20分钟,清 洗顺序为先Ⅰ号后Ⅱ号。
第二章 硅片的清洗与制绒
1
硅片的化学清洗
硅片表面沾污的杂质
由硅棒、硅锭或硅带所切割的硅片,表面可能沾污的杂 质可归纳为三类: ①油脂、松香、蜡、环氧树脂、聚乙二醇等有机物; ②金属、金属离子及一些无机化合物; ③尘埃及其他颗粒(硅,碳化硅)等。
2
硅片的化学清洗
超声清洗 颗粒沾污:运用物理方法,可采取机械擦洗或超声 波清洗技术来去除。 超声波清洗时,由于空洞现象,只能去除 ≥ 0.4 μm 颗粒。兆声清洗时,由于0.8Mhz的加速度作用,能 去除 ≥ 0.2 μm 颗粒,即使液温下降到40℃也能得到 与80℃超声清洗去除颗粒的效果,而且又可避免超声洗 硅片产生损伤。
28
各向异性腐蚀机理: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1990年,Seidel提出了目前最具说服力的电化学模 型,模型认为各向异性腐蚀是由硅表面的悬挂键密度和 背键结构,能级不同而引起的; 1991年,Glembocki和Palik考虑水和作用提出了水 和模型,即各向异性腐蚀由腐蚀剂中自由水和OH-同时参 与反应; 最近,Elwenspolk等人试着用晶体生长理论来解释 单晶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即不同晶向上的结位 (kinksites)数目不同; 另一种晶体学理论则认为(111)面属于光滑表面, (100)面属于粗糙表面。
14
硅片化学清洗
DI Water (De-Ionized Water Rinse)
作用: 在常规RCA清洗过程中,在室温下,利用超 净高阻的DI Water对硅片进行冲洗是十分重要的步骤。 在常规RCA清洗过程中,在前一个步骤完成 后,进行第二个步骤前都需要用去离子水对硅片进行清 洗,一个作用是冲洗硅片表面已经脱附的杂质,另外一 个作用是冲洗掉硅片表面的残余洗液,防止对接下来的 洗液产生负面影响。
24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单晶制绒工艺:
NaOH,Na2SiO3,IPA(异丙醇)混合体系进行硅片制绒。 配比要求: NaOH浓度0.8wt%-2wt%; Na2SiO3浓度0.8wt%2wt%;IPA浓度5vol%-8vol%。 制绒时间:25-35min,制绒温度75-90oC。
25
硅片清洗与制绒
预清洗原理: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பைடு நூலகம்绒
预清洗原理: 2、① 1000gNaOH,65-70oC(超声),3min;②1000g Na2SiO3+4L IPA,65oC,2min。 ① 利用NaOH腐蚀配合超声对硅片表面颗粒进行去除; ② 通过SiO32-水解生成的H4SiO4(原硅酸),以及IPA对硅 片表面有机物进行去除。
8
硅片化学清洗
HF和DHF( HF、 H2O2、 H2O的混合液) 作用: 去除硅表面氧化物,清洗后的表面形成Si-H键荷层。 配制方法: 40%HF与去离子水(DI Water)以1:10-1:1000比例 混合。当比例为1:50-1:1000时,溶液又成为DHF。 清洗方法: 室温条件下,将硅片置于酸液中浸泡1至数分钟。
27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1967年,Finne和Klein第一次提出了由OH-,H2O与 硅反应的各向异性反应过程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Si+2OH-+4H2O→Si(OH)62-+2H2; 1973年,Price提出硅的不同晶面的悬挂键密度可 能在各项异性腐蚀中起主要作用; 1975年,Kendall提出湿法腐蚀过程中,(111)较 (100)面易生长钝化层; 1985年,Palik提出硅的各向异性腐蚀与各晶面的 激活能和背键结构两种因素相关,并提出SiO2(OH)22是基本的反应产物;
3
硅片的化学清洗
常用的化学清洗剂 硅片化学清洗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硅 片表面杂质进行去除。常用的化学清洗剂有高纯水、有 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四氯化碳 等)、浓酸、强碱以及高纯中性洗涤剂等。
4
硅片的化学清洗
几种常用化学清洗剂的去污作用
(1)硫酸 热的浓硫酸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炭化作用,采用 浓硫酸能有效去除硅片表面有机物; (2)王水 王水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腐蚀性和强酸性,在清洗 中主要利用王水的强氧化性; 王水能溶解金等不活泼金属是由于王水溶液中生成 了氧化能力很强的初生态氯[Cl]和氯化亚硝酰; HNO3+HCl=NOCl+2[Cl]+2H2O
11
硅片化学清洗
RCA Ⅰ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 RCAⅠ洗液还能去除硅片表面的部分金属 杂质,如ⅠB族,ⅡB族,及Au,Cu,Ni,Cd,Co和Cr等 。金属杂质的去除是通过金属离子与NH3形成络合物的 形式去除。 经RCA Ⅰ洗液处理,硅片的表面粗糙度并不 会得到改善。降低洗液中NH4OH的含量可以在保证清洗 效果的同时,提高硅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通过超声处 理可以增强洗液对微粒的去除能力,同时,对硅片表面 粗糙度的改善也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 在洗液温度较高时更为明显。
各向异性腐蚀机理:
29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Seidel电化学模型:
各向异性腐蚀机理:
30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A、金字塔从硅片缺陷处产生; B、缺陷和表面沾污造成金字塔形成; C、化学反应产生的硅水合物不易溶解,从而导致 金字塔形成; D、异丙醇和硅酸钠是产生金字塔的原因。 硅对碱的择优腐蚀是金字塔形成的本质,缺陷、沾 污、异丙醇及硅酸钠含量会影响金字塔的连续性及金字 塔大小。
预清洗方法:
22
硅片清洗与制绒
单晶制绒 1、10%NaOH,78oC,50sec; 利用浓碱液在高温下对硅片进行快速腐蚀。损伤层存在 时,采用上述工艺,硅片腐蚀速率可达5μm/min;损伤去除 完全后,硅片腐蚀速率约为1.2μm/min。经腐蚀,硅片表面 脏污及表面颗粒脱离硅片表面进入溶液,从而完成硅片的表 面清洗。 经50sec腐蚀处理,硅片单面减薄量约3μm。采用上述配 比,不考虑损伤层影响,硅片不同晶面的腐蚀速率比为: (110): (100): (111)=25:15:1,硅片不会因各向异性产生 预出绒,从而获得理想的预清洗结果。 缺点:油污片处理困难,清洗后原片脏污残留去除困难。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