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国际商法》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国际商法》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职业能力核心课的地位。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有《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后续课程有《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商事立法动态的意识、掌握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和提高参与实践活动实际分析问题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商事组织法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合同法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国际货物买卖法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代理法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产品责任法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工业产权法等国际商事法律基础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掌握商事组织的设立条件、组织机构的职权、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
法律责任,商事活动开展的规则;
掌握合同的订立程序、履行、违约责任的承担;
能签订内容齐全的商事合同并正确履行、正确解决合同争议,
能正确分析案例;
能选择合适的途径解决国际商事纠纷。
3.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规范的意识;
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
(三)参考学时
36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保护期限,了解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商标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子项目4.3专利法
认知专利的种类,
掌握专利权的取
得、专利权的内容
和保护期限,了解
专利侵权行为的种
类。
2
国际产品责
任法子项目
5.1
国际产品责任法概述
了解国际产品
责任的历史沿革和
国际立法;
1
子项目
5.2
国际产品责任法归责
原则
掌握产品缺陷
的涵义和承担产品
责任的原则;
2子项目
5.3
国际产品责任法基本
内容
熟悉各国关于
产品责任的相关规
定。
2
国际商事仲裁与国际民事诉讼子项目
6.1
国际商事仲裁
了解仲裁的特
点,熟悉仲裁机构
的种类和仲裁的程
序,掌握仲裁协议
的效力和仲裁裁决
的执行。
4
子项目
6.2
国际民事诉讼
了解国际民事
诉讼的特点和外国
人的民事诉讼地
位,熟悉外国判决
在本国的效力,依
据管辖权原则正确
选择法院。
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体系。
项目教学方法。
建议本课程实行单元模块教学,根据不同的内容划分单元,每一单元分成理论和实践模块。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
点和需要,对教学内容可在标准的基础上灵活掌握,理论教学和实践
教学按适当的比例进行。
引导问法。
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读书和查阅资料,让
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2.评价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查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考勤、课堂小组研讨表现情况等。
教师主要通过到课率、作业记录、课堂参与度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要求如下:
考核内容及占比要求考核形式
课堂考勤(20%)出勤率不足2/3取消考试
资格
考勤
考核评
价(80%)学习项目1、2成果
(30%)
课堂小组讨论
书面+电子
+口头学习项目3成果
(20%)
案例分析与作业
书面+电子
+口头学习项目4、5成果
(20%)
案例分析与讨论
书面+电子
+口头学习项目6成果
(10%)
模拟仲裁实践
书面+电子
+口头
3.教学条件
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条件是具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室以及机房。
4.教材编选
本课程选用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规划教材.经济贸易类教材《国际商法》。
该教材注重挖掘法律教材的专业特色,不囿于传统国际商法的理论框架,在介绍主要国际商事组织法律地位的基础上,以合同签订、履行和纠纷处理的基本过程为主线,紧密结合业务操作环节展开,将重心放在国际商事活动的运作规律和基本法律规则上,尽可能避免与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内容重叠。
在体例安排和内容设置上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则与案例相结合,尽量运用启发、引导、讨论和模拟等方法,做到通俗易懂,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理解,从而将国际商法知识、技能与素质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