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以及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增加财政收入的意义和财政支出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财政图表、数据,简单评价财政工作报告,结合实际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入实例法、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联系地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财政支出教学,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
通过财政巨大作用的教学,教育学生明确:发挥财政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财政的支出、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新课教学]导入:(多媒体课件放出三峡工程的图片:激流、大坝、船闸……图片之后打出一则材料)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究竟要有多大的投资呢?按1993年5月末中国的物价水平测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0亿美元。
其中枢纽工程本身的投资为500亿元人民币,库区移民投资400亿元人民币。
到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时,累计动态总投资约2 000亿人民币,约合240亿美元。
这些钱从何而来?一、财政的含义: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目的是保证国家的存在、行使职能的需要。
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国家的财政是通过国家预算实施的。
二、财政收入:生: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简单地说,这些渠道是税、利、债、费。
师:不错,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请大家结合教材链接的资料,探究一下这四个组成部分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生1: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征收面最广,最为稳定,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
以2003年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为例。
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21 70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0 45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94.2%。
生2:利润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这主要是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国家的部分,还包括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股金分红收入。
生3:债务收入,即国家财政通过借贷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
包括向国外或国际金融机构的借款,还有财政部门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务,例如我们每年发行的国债券。
生4:其他收入主要指各种收费以及罚款。
此外还有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的一部分。
师:大家归纳得非常好。
税、利、债、费四大块构成了财政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水平和分配政策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财政收入,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即根本性的、决定性的。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总量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才能有持续的增长。
因此,人们常把经济发展比作根、比作源头,而把财政收入比作叶、比作水流。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这里存在着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师:你分析得非常好。
这也就是说,要想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从根本上说必须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此之谓也。
(过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钱越多越好,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政收入的多和少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多”好不好?“少”好不好?这就要看国家的分配政策怎样。
我们分两组来探究这个问题。
生1:我组认为,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不宜过多,因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是税收和利润收入。
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会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国家有意减免一些地方、一些企业的税收,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比如我国取消农业税等,目的在于刺激其发展。
这体现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生2:我组认为,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不宜太少。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生存和有效行使职能。
例如我们治理通货膨胀,缓解通货紧缩等。
如果财政收入太少,这就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所以,为了发展,有时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在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发行债券,目的也在于谋求发展。
师:两组的同学分析得非常好。
“多”与“少”实际上是有一个“度”的,合理的分配政策,应当是“两全其美”,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过渡)以上我们探究的是“财政收入”的情况,谈到的是“挣钱”的话题,现在我们再谈论一下“用钱”的话题。
三、财政支出师:国家用钱,这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现在请一位同学用标准的经济学术语给“财政支出”下一个定义。
生: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师: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很广泛,请同学们想一想,列举一下都有哪些财政支出。
(提供一段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生1:国家投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这四大工程,这是经济建设的支出。
生2: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2005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这是经济建设的支出。
生3:2004年,国家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 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533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4万个村广播电视设施建设,1410个县级疾病防治控制中心。
这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
生4:政府机关的日常开支是行政管理支出。
生5:最近,我从新闻媒体上看到,欧盟将解除对华武器禁令,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可以从欧盟购买一些武器装备。
这部分资金是国防支出。
生6: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 465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还将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再就业。
这则消息来自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这部分资金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生7:2002年4月18日,财政部门发行了200亿元的10年期国债,2012年将还本付息,这个开支是债务支出。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所举的例子也很好。
综合大家的分析,财政支出的用途大体是这样的。
(多媒体打出建构图)师:(过渡)有人形象地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比作天平的两端。
如果是这样的话,必然存在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等于支,二者相等。
哪种情况是最理想的呢?生:当然是收入与支出的相等,“钱”尽其用。
师:这种理想的状态存在吗?生: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
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生:例如一些预料之外的事,如灾害的发生。
灾害的程度,要支出多少,这不可能预算得完全准确,这就影响财政开支。
师:很好。
如果说财政收支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那是不是说我们对财政收支无法控制?生:也不是这样的,我们还能追求收支平衡。
即收支的基本相等,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我是说,做不到绝对相等,但可以大体平衡。
这就要看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如何?师:你研究得还较深刻。
在你的发言中,提到了“赤字”这个名词,什么叫财政赤字呢?生1: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意味着要借债过日子。
生2:“赤”是红色,财务工作者按国际惯例,把因支出大于收入而空缺的部分,用红颜色笔书写,所以叫“赤”字。
师:刚才那位同学谈到追求大体平衡,要看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
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
经济的不良发展无非是“过缓”或“过热”这两种情况。
对这两种情况,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呢?我们分为两组,一组探究“过缓”怎么办,二组探究“过热”怎么办,各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一组代表:我组认为,国家通过财政收支可以控制经济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消费,降低失业率,来拉动经济增长。
例如,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走低,市场疲软,国家就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经济建设的支出,如四大工程的开工上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内需等,有效地控制了经济运行。
二组代表:我组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热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或稳健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平抑物价,给经济“降温”。
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软着陆”,就是通过这种办法,使经济“过热”转变为平稳发展。
因此,国家通过财政收支可以控制经济运行。
[延伸新课]师:(小结新课)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有渠道,支出有方向,收入与支出像天平,像杠杆。
在这里,我引用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14日回答中外记者问中的一段话,小结本课。
“我们面临一系列两难问题。
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就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就会缺乏资金。
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紧张,难以为继。
摆在政府面前的第一位任务,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课外作业]1.财政就是( )A.国家的收入和支出B.国家通过各种形式集中资金C.国家拨款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D.国家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收2.我国的国家财政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它必须经过___________批准( )A.预算财政部B.预算全国人大C.决算国务院D.预算财政部3.作为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和国家财政主要环节的是( )A.预算B.决算C.财政收入D.财政支出.财政赤字意味着( )A.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B.国家财政收入计划未能完成C.国家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D.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相抵存在着差额5.财政收入表现为___________的过程( )A.组织收入、分配资金B.增加收入、筹集资金C.组织收入、筹集资金D.筹集收入、使用资金6.财政支出是实现的财力保证( )A.企业效益B.按劳分配C.国家职能D.商品价值7.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是( )A.税收收入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以及国家参股企业中得到的股金分红收入C.债务收入D.国家以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财政活动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