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底

把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底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对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今年五月份,我非常有幸的和咱们市教研室的主任以及咱们市里的一部分校长、主任、骨干教师,一起到泰安参加了咱们省综合实践活动“十一五”课题中期总结会议。

在会议上省综合实践教研员王秀玲老师曾说过,她在给张志勇厅长汇报工作的时候说:“综合实践是一门小课,是一门弱课。

”但是张志勇厅长却不让王秀玲老师说这是小课、是弱课。

从这一点上,我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已经越来越被领导重视,但是这门课在实际开设起来的时候,却面临着种种困难。

1为什么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是时代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那种“纸上谈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所谓人才”,已经不能为社会所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所培养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类型,才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2)综合实践活动是老师、学生、家长的需要我们再来看一看深入实施过综合实践活动地区的老师、学生、家长们是怎么说的。

有的老师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无比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挖掘孩子潜能的广阔天地”;“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你会发现,在更多的方面,学生其实是我们的老师”;……有的学生说:“上综合实践活动课非常有趣,能让同学们变得更加聪明”。

“综合实践让我明白了除了上课以外,还可以到网上、图书馆、生活中搜集资料来学习”。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发现要解决问题,不能盯着一种办法,应该多渠道的进行”……有的家长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看到我的孩子长大了”。

大量事实研究表明,综合实践不仅学生喜欢,也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说综合实践是新课改的亮点,是名副其实。

2、为什么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既然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为什么又成了新课改的一大难点呢?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三无产品”,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考试。

即使现在小学、高中有一定意义上的考试,但由于综合实践没有教材,对与考试内容老师没有办法来掌握,因此,上与不上,和考试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对于长期习惯依靠教参、教材来教学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再看看我们现在综合实践活动开设以来的现状:自2001年启动课改以来,综合实践变成了一门讲起来重要、听起来激动、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的课程,很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也只是局限在部分年级、部分班级,停留在公开课、观摩课的层面上,综合实践并没有真正实施起来。

是不是搞综合实践活动真的和考试无关呢?咱们山东省有一个教研员张春芳老师,她曾经详细分析了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得出一个结论,近年的高考不是不考综合实践活动,而是把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考察渗透到各个科目当中,目前的考试非常注重考察学生系统分析、主动探究等能力,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再比如说,很多学生都比较害怕写作文,最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生活积累。

而在很多学校,学生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们会写作文了,爱写作文了。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基本学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仅仅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个角度来理解,这样看待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显得过于狭隘了。

”面对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什么?怎么上?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上什么)1、正确认识四大指定领域。

一提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我们便想到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部分,对这四个领域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认识。

以前我总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搞研究,劳动与技术教育就是以前的劳动课,综合实践就是把以前的这几类课归到一起,变成了门类繁多的一门综合课。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研读,我逐渐明白了,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是对综合实践四领域的错误解读。

我们来看郭元祥教授是如何解读综合实践活动四个要素的吧: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领域,这实际上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要素。

有的学校就把这四个要素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拿出去开成一门课,信息技术教育也拿出去开设了一门课程,只剩下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也有想法开成一门课。

要明确的是,按分科的方式对待综合课程是明显的错误。

这四个领域不是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

2、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

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

四个领域不是学生独立的学习内容,而是活动中四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实践过程,使各领域得到有效整合。

省教研室的王秀玲老师也说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四个领域的有机融合。

比方说:有的可以两两结合。

以“高粱种植活动”为例,将劳动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两个指定领域进行整合。

从劳动技术领域看,学生可通过进行农作物种植活动,了解农作物的一般生长过程,掌握了种植技术,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从研究性学习领域看,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植活动,而是活动中伴随着信息收集、观察研究等研究活动,将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也可以四个领域全面整合贯通。

如《臭豆腐之迷》主题活动中,第一个环节主要通过访问、资料查询的方法探究臭豆腐的历史、了解臭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是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试制臭豆腐,经历试制卤水、制作豆干、油炸等流程,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环节;宣传臭豆腐的活动,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观学习活动、请教专家活动作为以信息收集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其中,是典型的跨领域的综合主题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如何确立活动主题?既然综合实践的四个领域只是活动的四个要素,那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内容是什么呢?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应该是我们常说的活动主题。

那活动主题如何确立呢?我认为应该本着以下几条原则。

(1)、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郭元祥教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活动主题。

①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联系当地实际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必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和震动。

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教育中来,为教育出谋划策。

改变了以往教师是教育人员的单一局面,形成教育的“统一战线”。

例如的石榴、刘村的梨,界河的土豆、微山的红荷湿地,滕州市区的汉画像石馆、墨子文化、龙泉塔、滕州的历史名人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研究对象。

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

有心的老师总是善于从身边去发现。

看到过这么一个案例:《废纸与费纸》胶州市向阳小学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吕馥珍老师,有一段时间发现放学后教室地面上纸花遍地。

细心地她展开一团团纸花,原来大多数纸并没有用完,就被学生白白浪费掉了。

学生资源意识、节约习惯的缺失让吕老师心痛不已。

思忖良久,她决定把这个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班级课题。

吕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一张纸的来历”的大讨论,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实践中,讨论中、交流中,学生明白了一张纸不仅凝聚着许多劳动者的汗水,更消耗了宝贵的森林资源,来之不易。

他们对自己先前的浪费行为深感自责。

接着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节约用纸的方法,“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绿”成为他们响亮的行动口号,新的活动主题自然生成。

一学期下来,教室里的纸花已完全绝迹,不仅如此,学生在其它方面也养成了良好的节约习惯。

正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课题引领学生养成了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形成了现代社会应有的资源意识、团队意识。

这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3)、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巧妙与学科课程相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的课程、体验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的课程。

我们不要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割裂开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基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正是利用了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反过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学生从中获得的基本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春联》的基础上,生成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联》。

基于学生对课文《春联》的了解和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全方位地了解春联的内容、对韵、历史、民俗等。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春联的能力,知道春联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祝愿,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的春联文化的热爱。

三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初探了解了综合实践的活动内容,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实施这门课程。

下面我向老师们汇报的是一种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流程,谈不上经验,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我总结了如下教学流程,供老师们参考。

确立主题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实施活动成果展示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拓展延伸下面我结合着我的一个具体案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实施这门课程的。

我们心灵的窗口——眼睛一主题确立背景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我们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

眼睛对于学生们来说,既熟悉而又感到很陌生。

随着家中的电视和电脑的普及,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家中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并且部分学生写字、读书的姿势不正确,甚至有一少部分学生在家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这样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视力越来越下降。

与此同时,平日里,我发现学生眼保健操不自觉,往往只能在老师监督下勉强地完成。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规范小学生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我们确定开展以“我们心灵的窗口——眼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掌握保护视力的一般方法。

了解不良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害。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统计分析,知道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培养其良好的用眼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