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检测管理与技术措施论文

桩基检测管理与技术措施论文

桩基检测的管理与技术措施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桩基检测的管理与技术措施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桩基检测的管理与技术措施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技术措施;桩基检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桩基作为目前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的深基础形式,是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桩基质量检测技术,特别是桩基动力试验,涉及到岩土力学、振动学、桩基施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知识,它既不同于常规的建筑材料试验,又不同于普通的建筑结构测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我国桩基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市场行为不规范
目前的检测市场存在着片面压价等不规范行为,使得许多单位在检测的过程中,采集数据不认真,对于数据资料的处理过程过于草率,有些单位还有出卖资质的行为,或者根本不具备检测能力,还有个人联营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技术进步和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检测单位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参差不齐
有些单位的静载装置设备以至几千吨,尤其是低应变和高应变测试都采用井口的先进设备。

而某些差的单位,连最基础的计量器都
无法定期标定。

1.3检验结果不精确
首先,由于引用资料尚不齐全,造成数据不准确,使得结论简单或含糊。

其次,关于静载试验,其内容与执行规范不相符合,原始记录不清晰且有严重涂改痕迹,或者观测时间不充足,造成许多数据误差大,基本值判断失误。

再次,低应变检测所采集的曲线一致性查,锤击性欠缺,选用参数过于简单。

二、检测分类
桩的测试方法分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测桩两大类,还有抽芯法和静力、动力触探以及埋设传感器法等辅助类方法。

目前桩的静载荷试验主要采用锚桩法、堆载平台法、地锚法、锚桩和堆载联合法以及孔底预埋顶压法等。

用低应变法检测桩的完整性,用高应变法检测桩的承载力和桩的完整性。

高应变法试桩一般用case 法、capwap 法。

低应变检测常用应力波反射法(锤击波动法)、声波透射法。

2.1 按检测部位可分为:
a.各类桩、墩、桩墙竖向或横向承载力检测,包括单桩及群桩承载力检测;
b.墩底持力层承载力及变形性状的检测;
c.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
d.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或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桩体
及土体应力- 应变的检测;
e.施工中对环境影响(如震动、噪音、土体变形)的检测;
f.特殊条件下或事故处理中的其它检测。

2.2 桩基按检测时间可分为;
a.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先期检测;
b.施工阶段的施工检测;
c.施工完毕后的验收检测;
d.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鉴定检测。

三、常用检测方法分析
3.1 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一般采用低应变或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检测。

大直径桩宜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3.2 由散体材料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碎石桩、石灰桩等),采用静载荷试验也可采用静力触探分别对桩和土进行检测,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

3.3 由高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水泥土桩、cfg桩、低标号混凝土桩等),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竖向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的检测同其它刚性桩。

3.4 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一般采用钢弦或压力盒通过静载荷试验进行测定。

也可采用特制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3.5 施工中由于震动对环境的影响,一般采用质点速度监测系统或加速度监测系统进行测试,也可用地震仪检测。

3.6 施工中由于挤土效应对环境的影响,用变形传感器(测斜仪)
进行监测,也可用沉降变形标配合水平仪,经纬仪检测。

3.7 施工中噪音的测试可以采用分贝计加以判定。

3.8 使用阶段桩体应力- 应变的测试,使用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力计或特制的传感器。

3.9 当桩长大于30m,用其它检测手段难以准确判定桩完整性时,可采用抽芯的方法,抽芯还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桩体混凝土的强度。

也可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

四、采取措施,促进检测工作发展
4.1 管理措施
1)要根据《建设工程管理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桩基检测行业情况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对桩基检测单位和桩基检测工作的管理。

2)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质量监督,特别是加强对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明确专人负责,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认真实施。

要严格执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桩基工程均必须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检测,否则不予验收;桩基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严禁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3)提高从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和政治素质。

根据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将经常进行桩基检测上岗人员技术培训,并进一步对技术负责人及上岗人员就有关的法律法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桩基管理方面的文件及行业规范、规程进
行培训,实行强化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4)加强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

积极鼓励桩基检测单位进行计量认证和iso质量体系的贯标工作,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

各项管理工作要落实到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

从人员配备、设备(硬件)更新、规章制度建立与实施、分析技术(软件)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强化;从现场检测、数据分析整理、直到出具检测报告,都应有专人负责,哪一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确保检测报告客观、真实、科学、可靠。

5)利用网络高科技成果,逐步对桩基工程进行网络化管理,使桩基检测质量、检测单位的行为处于受控状态。

一方面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桩基检测信息的发布,使检测市场更加公开,引导检测单位有序竞争。

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布桩基工程质量信息,让社会对工程质量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了解,增强社会舆论对桩基工程检测单位的监督约束,以增强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质量意识、法律责任意识。

4.2 技术措施
1)高、低应变动力试桩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当长径比大于30,或桩体有两个以上缺陷时,动力试桩均难以提供准确的桩体完整性信号,对于目前大量使用的超长桩,动力试桩必须加以改进。

提高动测信噪比,提高检测精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桩静载荷试验目前盛行堆载平台法,但目前的平台对试桩及基准桩附近形成大面积堆载,应力高达300kpa 以上,影响试桩工
作状态和基准桩的设置,甚至造成平台失稳事故,因此,必须改进平台的结构形式。

3)降低动荷载频率,增加载荷作用时间,可使桩土反应更接近静态。

压重油缸引爆软垫加载法是一种动- 静试桩法,值得借鉴。

4)深基坑支护桩的检测,目前国内尚无明确规定。

对于桩身质量可用动测法检测,对于其横向承载力没有可行的检测方法。

用动测法测定支护桩的横向承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5)研制和改进孔底沉渣测定仪,控制和检测灌注桩孔壁泥皮厚度的设备,对提高施工阶段的检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桩基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的长久性及安全性,如果出现重大责任事故,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施工企业应立足于实际,总结以上各种桩基检测技术中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开拓创新,寻求更精确的桩基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武汉市建科所.静力压桩[j].土工基础,2000,1(1).
[2]刘明贵,佘诗刚.检基检测技术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5.
[3]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