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归零心态——归零心态什么是心态?什么是心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是一个人内存和外在的东西和谐统一。

空杯心态的来源……空杯心态的来源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

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空杯心态即归零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清空。

因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

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和放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与辉煌。

这是每一个想发展的单位和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

相传在很远的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

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

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

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

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

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

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

自满使我们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懈怠使我们固步自封,坐失良机。

什么是空心态?什么是空心态?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总是最新;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保持新的活力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沉醉,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自己的潜能得到了拓展——还有比这更有诱惑的吗?空杯心态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不见得可行。

生活中还流行着一句充满智慧的哲言:“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很重要,认识自己很困难,否定自己则难上加难。

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空杯心态是忘却过去,特别忘却成功受到批评要警惕、警醒,得到赞扬更要警惕、警醒。

在鲜花和掌声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这便是成熟和进步,这便是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从前有个人叫商汤,他的洗澡盆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先外去身上污垢,内去内心的渣滓,所以他洗完澡身心都很舒畅。

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

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不洗也罢。

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空杯心态是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企业花钱培训员工,有的员工学到了东西,而有的员工则抱怨没的学,其实,有的学没的学,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学,有否“空杯心态”。

连起码的学习心态都没有,能学到真正的学问吗?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

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说几句话,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

最有趣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四个小时后,老板把他叫来,跟他结帐。

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却觉着以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郡变得新鲜有趣起来。

工作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

这三个月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

新鲜而有趣。

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种原始状态以后,就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一切都那么有趣,也不自觉地清理了原来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学会尝试归零的感受不停地倒掉大脑中的浑水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

保持空杯心态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杯子里原来的水给倒掉。

人的大脑就如同电脑一样,你只有不断删除那些过时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东西。

否则,你的大脑和心灵就会被一些无用的垃圾塞满而死机。

成功是失败之母!成功是失败之母!一匹骏马在森林运动会上获得了“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但从此也就失去了他以往平静自在的生活,它的应酬之多,绝不少于奥运会冠军,大家给予它最好的礼遇和赞美。

猴子大款给他送来了黄金马掌,又大又厚,每一个有一斤多重,它穿上以后,每一步都能发出动人的音乐;狐狸省长把他的马鞍换成了用珍珠金线编织成的华丽的马鞍,披在背上闪闪发光。

它自己也觉得他不再是一匹平常的马了,它找铁匠打制了一个圆圆的铁盒子把奖牌装着,用五彩的锦绳挂在脖子上!它就是这样的风光的出入在各种隆重的场合。

很快,一年过去,森林运动会又开始了。

雄心赴赴的它再次进入了比赛,但是没有多久,它气喘吁吁了,身上的马鞍、脚上的金马掌和脖子上的铁盒子让它跑不动了,身边只有呼啸而过骏马。

许多失利者,并不是被对手挤垮的,而是被自己的成功冲昏头脑,以致败下阵来的。

此语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人生没有永久辉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成功者首要做到的是头脑清醒,眼光明亮,像孔子一样不断“三省吾身”,从非理性的高处逼降;像唐太宗一样不断“三镜自照”,不断地矫正人生的航标,从新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做事和做人;象计算器一样不断“键盘归零”,展开新的程序,去设计、运算最新最美的图画。

甩掉成功的包袱,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不断地挑战自我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

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

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

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

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挑战自我,是对已经存在的某种状况的不满,是对某种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步步向完美的靠近。

有位作家说过: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长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能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有天晚上,一群游牧民族正想扎营休息时,忽然被一束强光所笼罩。

他们知道神要出现了。

带着热切的期待,他们等待着来自上天的重要讯息。

最后,神的声音说话了:“尽力收集鹅卵石。

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鞍袋里。

再旅行一天,明晚你们会感到快乐,同时也会感到愧悔。

”他离开后,这些游牧民族都感到失望与愤怒。

他们期待的是伟大宇宙真理的揭秘,使他们足以因此创造财富、健康或其他世俗的目的。

但相反的他们却被吩咐去做这件卑微而无意义的事。

但无论如何,来访的亮光仍使他们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鞍袋里,虽然他们并不怎么高兴。

他们又走了一天路,当夜晚来临,开始扎营时,他们发现鞍袋里的每一颗鹅卵石都变成了钻石。

他们因得到钻石而空高兴极了,却也因没有收集更多的鹅卵石而愧悔。

所以我想对你说,尽量收集准备你成功的知识、技能鹅卵石,你就可以期待一个充满钻石的未来。

创造充满钻石的未来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总是活在过去,在回忆中生活的人面对现状只能选择无休止的报怨与牢骚。

一个人若要学不会忘记过去,那么他也不可能创造将来。

我们只有一个最佳选择—将过去全部释放,以一种空杯心态面对现实挑战与机遇。

忘却昨天,留给自己一个空杯的明天谢谢!归零心态“任何停止学习的人都已经进入老年,无论在20岁还是80岁;坚持学习则永葆青春。

”----亨利.福特什么是心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是一个人内存和外在的东西和谐统一。

归零心态即空杯心态,是重新开始。

相传在很远的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

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

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

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

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

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

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

自满使我们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懈怠使我们固步自封,坐失良机。

空杯心态的来源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

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空杯心态意义: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

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什么是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

“寻觅更高的山峰”-----红塔集团山高人为峰的企业理念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总是最新;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保持心的活力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沉醉,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自己的潜能得到了拓展——还有比这更有诱惑的吗?空杯心态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不见得可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