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


颗粒投影像的某 投影圆当量径;(定方 种尺寸或某种相 当尺寸 探针针尖与样品 1nm~100μm 之间产生局域场 的电子隧道效应 向径(Feret径); 等方向等分径(Martin径) 个数平均径
扫描探针显微技
术(SPM) (包括STM、 FIM、MFM等)
3 纳米药物的检测与表征
续表
技术方法 粒度范围 检测依据的 性质或效应 颗粒投影像的某 5nm~10μm 种尺寸或某种相 当尺寸 颗粒对X光的散 射 气体分子在颗粒 表面的吸附 单一颗粒的粒度 及当量径 投影圆当量径; (Heywood径)定方向 径(Feret径);等方 个数平均径 颗粒群的粒度分布 及平均粒径*
表4 国外从事纳米药物研究的企业(不完全统计)
NDDS
脂质体
企业
Elan、ALZA、Gilead Science、Mika Pharm、Poli、 Mundipharm、INEX、Skyepharma、Liposome、Three River Pharmaceutics等公司
已上市药物
两性霉素、阿霉素Βιβλιοθήκη 柔红 霉素、肝素、聚维酮碘等高压均质法
2.1.3 乳化法和微乳化法
先将药物溶解于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制成O/W型乳剂, 乳滴内相包裹难溶性药物,制备多相系统。
再通过各种方式( 如减压蒸馏、超声破碎、匀质化微流化、对流 匀质等)将有机溶剂除去,产物经高速离心可得药物纳米粒 子。
乳化法
具体的方法有:乳化聚合法、乳液自组装成核法、乳化交联 法、膜乳化界面聚合法等 。

2.1.1 沉淀法
纳米晶体是高度分散的多 相体系,拥有巨大的比表面 积,需用稳定剂维持稳定性。 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取决于 范德华力和静电斥力叠加后 的总效应。 粒子间距离越大,带电荷 越多,稳定性越好。 稳定剂的作用:一方面使 疏水性药物的表面得到充分 润湿,另一方面利用空间位 阻避免粒子聚集。 稳定剂主要有表面活性剂 和亲水性高分子材料。
药物
纳米药物
药物剂型
1.1 纳米药物的相关概念
安全性 有效性 药物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药剂学方面的稳定性低或溶解度小; 生物药剂学方面的低吸收或生物学不稳定性(酶、pH值); 药物动力学方面的半衰期短和分布面广而缺乏特异性; 临床方面的治疗指数低和存在解剖屏障或者细胞屏障等。 药品要求 患者顺应性


药物经纳米化后,其物理化学性质、物理响应性以及生物 学特性如特定分子亲合力等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药物 (ADME)过程和药代动力学行为,最有助于增强药物疗效、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指数、增强制剂顺应性 等。
1.2 纳米药物的特点
理化性质
• • • • 饱和溶解度 溶出速率 晶型 表面亲水、疏 水性 • 光、电场、磁 场、pH、温度 响应性 • 抗原-抗体、 配体-受体相 互作用
脂等;

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
包裹,避免药物降解 和泄露。
1.3.3 纳米囊和纳米球

由各种生物相容性聚合 物制成;
粒径在10-1000 nm; 药物被包裹在载体膜内, 称纳米囊;


药物分散在载体基质中, 称纳米球。
1.3.4 聚合物胶束



主要材料: 两亲性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如聚 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球形、纳米化的两亲性, 共聚物的超分子装载体, 粒径10-100 nm。 胶团中心可包裹疏水药物, 其亲水性外壳使胶团分散于水 中。
2.2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分散法
广泛应用的方法:
超临界技术 乳液聚合法 凝聚分散法 高压均质法 熔融分散法 溶剂蒸发法 乳化/溶剂扩散法
3 类 制 备 方 法
粉碎法
化学反应法
2.2 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表2 纳米载药粒子常用制备方法
种类 纳米脂质体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囊和纳米球 聚合物胶束 主要制备方法 超声分散法; 逆相蒸发法等; 高压乳匀法; 微乳法等; 沉淀法; 乳化-溶剂挥发法等; 乳化法等。 可能主要缺陷
Novartis、Pfizer、Chong Kun Dang、Kaken Pharma、
Mitsubishi Pharma、Taisho、AlphaRx、YamanouChi等 公司
纳米悬浮液
Merk、Abbott、Elan、Wyeth、Par等公司
诺贝特、紫杉醇等
5 纳米药物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纳米药物是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药物, 引发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革命。 但是纳米医药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纳米药物 的制备工艺还很不完善; 纳米医药的安全性问题。
1沉淀 • 法 • 2乳化 法 通过剪切、碰撞或空穴效应“巩固”其晶体形态。 应用乳化法时,通常需将初乳液经高压均质制得 均匀的小乳滴 ;或在药物析出结晶后再经高压均质作 用增加最终产品的物理稳定性。
3喷雾 • 药物经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后成为微米级的药物 干燥 晶体,再将其分散在含有稳定剂的水溶液中经高压均质 或冷 后可得到纳米药物晶体。 冻干 燥 • 一 些硬度较大的药物可先经短时间的介质碾磨预 处理成粒径0.6~1.5 µm的粒子,再通过高压均质进一 4碾磨 步降低粒径和粒径分布,提高纳米晶体的长期稳定性。 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 和体内过程
生物效应
• 疗效增强 • 不良反应降 低 • 治疗指数提 高 • 制剂顺应性 增强
• 生物黏附性 • 缓释、控释特 性 • 化学稳定性 • 靶向性 • 透皮肤/粘膜 /BBB特性 • 生物利用度 • 长循环特性
1.3 纳米药物载体的主要类型
纳米脂质体
载 药 粒 子 类 型

5.1 纳米药物存在的问题

稳定性:物理聚结问题 有效性:高效、速效的必要性问题 安全性:血液循环、代谢和毒性问题 实用性:制剂加工问题



5.2 纳米药物的研究热点
纳米药物的研究热点方向:
① ②

④ ⑤

⑦ ⑧

纳米抗肿瘤药物; 纳米抗病毒药物; 多肽蛋白药物; 纳米基因药物; 纳米激素及其相关药物; 天然药物纳米制剂; 纳米诊断试剂; 纳米生物器件; 纳米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1 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
1.1 纳米药物的相关概念
• 中药与天然药 物 • 化学合成药 • 多肽蛋白类药 物 • 核苷酸类药物 • 纳米技术与药学相 结合衍生而出; • 包括纳米药物晶体 和载药粒子两类 (具有骨架或者囊 泡)。 • 剂型包括药物 和辅料; • 体现的是不同 的给药形式。 • 传统剂型和新 剂型。
1.3.5 其它载体粒子
其它载体粒子如:
树状大分子; 微乳、亚微乳;
树状大分子 SiO2介孔型纳米粒的形貌TEM
无机纳米载体(例如, 纳米硅球、碳纳米管 等);
纳米磁球等。
2 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
2.1 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方法 2.2 纳米载药粒子的制备方法 2.3 纳米粒载药和表面修饰
2.1 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胶束 固体脂质纳 米粒 微乳及纳米 乳
Bristol-Myers Squibb、Samyang Genex、TheraCour、 QBI Life Sciences等公司 SkyePharm、PharmSol、Pharmate SPA等公司 环孢素A、双氯芬酸、吲哚 美辛、氟比洛芬、醋酸地 塞米松、地西泮、前列腺 素E1 雷帕霉素、阿瑞吡坦、非
包封率低; 易破裂; 药物易渗漏; 重复性差; 体内不稳定; 释药快等;
2.3 纳米粒载药和表面修饰

载药方法: 包括 吸附、包合、复合、溶解、分散、包裹、偶联 等手段。 表面修饰材料: PEG、PEO、poloxamer; 多糖包括壳聚糖、环糊精等; 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等。

以改善载药量、提高靶向性和治疗效果。
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1 2 3 4 • 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 • 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
• 纳米药物的检测与表征
•纳米药物的应用进展 •纳米药物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5
1 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



1.1 纳米药物的相关概念 包括 药物、药物剂型、纳米药物、纳米 载药粒子等。 1.2 纳米药物的特点 主要从药物理化性质、体内过程、生物 效应等角度考虑。 1.3 纳米药物载体的主要类型
可靠性
1.1 纳米药物的相关概念

纳米药物的定义: 指运用纳米技术、特别是纳米化制备技术研 究开发的一类新的药物制剂。 微粒尺寸: 1nm~1000nm;


纳米制剂技术的核心: 其核心是药物的纳米化技术,包括药物的直 接纳米化和纳米载药系统。
1.1 纳米药物的相关概念

纳米药物晶体 研究开始于20年代 末,药物仅借助少量的表 面活性剂或高分子材料的 作用就可达到稳定分散的 纳米状态,含药量可接近 100%; 可进一步制成适于口 服、注射或其它给药途径 的制剂。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囊和纳米球 聚合物胶束 微乳、亚微乳 树状大分子 无机纳米载体
1.3.1 纳米脂质体

具有同生物膜性质类 似的磷脂双分子层结 构载体,形成的微型 泡囊; 具有保护药物免受降 解、提高靶向性、减 少毒副作用等特点。

1.3.2 固体脂质纳米粒

主要类脂材料: 脂肪酸、脂肪醇、磷

微流控反应技术
2.1.2 分散法
分散法 (disperion technology) 克服了 沉淀法中药物必须溶于一种溶剂的限制, 适用于在水相、有机相中均难溶的药物。 分散法主要包括介质碾磨法和高压均 质法两种。

2.1.2 分散法
介质碾磨法
2.1.2 分散法
高压均质机 主要有高压 泵和均质阀组成; 高压泵将一定粘度的药 物混悬液吸入泵体并加压, 根据混悬液粘度和均质压 力调节阀芯和阀座之间的 间隙; 药物粒子高速流动中经 过剪切、撞击、和空穴效 应实现超细粉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