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赤峰市松山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培养学生品德
【答案】B
【解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出自《老子》,意思是与其给人几条鱼,不如把打鱼的本领教给他。
对于学习知识这件事来说,即为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这里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故选B。
2、某学校的墙壁上贴着“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充分体现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A
【解析】“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正是陶冶教育法的具体体现。
故选A。
3、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答案】C
【解析】学习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就是掌握做事的规则,即解决问题的方法。
故选C。
4、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某班开展了“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通过评价一周内每一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选择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作为当周小明星,并将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
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B
【解析】品德评价法又称奖励与惩罚法,是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或痛苦的体验,进而强化或纠正学生某些行为的方法。
题干的做法是通过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愉快体验,从而能够强化学生好的日常行为,属
5、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说,归根到底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人的发展。
故选C。
6、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答案】A
【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班级组织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展开的。
故选A。
7、()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
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A、微格教学
B、角色扮演
C、介入教学
D、录音训练
【答案】A
【解析】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故选A。
8、下列不属于我国学者关于学习的分类的是()。
A、知识的学习
B、道德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答案】B
【解析】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故选B。
9、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答案】A
【解析】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故选A。
10、在学生已有“两栖动物”的观念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学习“青蛙”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C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青蛙”是“两栖动物”的下位概念,学会“两栖动物”后对“青蛙”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故选C。
1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特点,构建了新型的课程结构。
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采用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故选B。
12、“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答案】A
【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广不陵节而施”指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时进行(教育)。
这两句话指的就是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故选A。
13、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属于()。
A、独白言语
B、对话言语
C、内部言语
D、书面言语
【答案】C
【解析】内部言语是指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内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故选C。
14、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是()。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答案】A
【解析】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A和阶段B。
阶段A是惩罚和服从定向。
阶段B是工具性的享乐
主义定向。
故选A。
15、初一学生李某未能完整背诵课文,老师罚他抄课文50遍。
老师的做法()。
A、属于正常的教育方法
B、属于教育方法不当,不违法
C、属于个人认识问题,不违法
D、属于对学生变相体罚,违法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
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师要求李某抄写课文五十遍属于变相体罚,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故选D。
16、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理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制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答案】D
【解析】A、B、C项属于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故选D。
1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选C。
18、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交流功能
B、创新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答案】B
【解析】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人们把已有的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文化得以发展。
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功能。
故选B。
19、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交流功能
B、创新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