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1]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1]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子曰:“当xx,不让xx。

”1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4、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9、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1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1、子曰:“人能xx道,非道xx人。

”2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3、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5、子曰:“岁寒,然后知xx之后彫也。

”26、子在xx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12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9、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0、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31、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3、xx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7、子曰:“若臧仲武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38、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39、君子xx: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0、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是吾忧也。

4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4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5、学而不思则而无义为盗。

罔,思而不学则殆。

46、《诗》xx:“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7、君子xx,小人xx。

48、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9、子曰:“xx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5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59、君子坦荡荡,小人xxxx。

60、三军可夺帅也,xx不可夺志也。

6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6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6、xx,行必果。

6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6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1、既来之,则安之。

72、小不忍,则乱大谋。

73、道不同,不相为谋。

7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xx》名句默写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6、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7、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9、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0、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xx也。

民之xx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12、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3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24、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孰乐?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1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1、《诗》xx: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xx。

22、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2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慊于心,则馁也。

2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9、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30、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43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3、xx:“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34、不以规距,无以xx。

3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xx》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知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2、君子道其常,小人xx。

3、诗云:“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4、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5、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6、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与制天命而用之!《老子》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将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xx》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5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后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6、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7、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殆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与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1、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