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说明大纲

重庆市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说明大纲

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说明(初稿)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二零一二年九月目录第一篇报告书编制说明 (1)1、前言 (1)1.1 编制背景 (1)1.2 复垦方案摘要 (1)2、编制总则 (1)2.1编制目的 (1)2.2编制原则 (1)2.3编制依据 (2)3、项目概况 (2)3.1项目简介 (2)3.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概况 (3)3.3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4)3.4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4)4、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4)4.1 项目生产/施工工艺流程 (4)4.2 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 (5)4.3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 (6)4.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4.5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7)4.6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7)4.7复垦目标任务 (8)5、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 (9)5.1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9)5.2 预防控制措施 (9)5.3 复垦措施 (9)5.4 管护措施 (10)6、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10)6.1 工程设计 (10)6.2 工程量测算 (11)7、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12)7.1 估算说明 (12)7.2 估算成果 (13)8、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与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13)8.1 土地复垦服务年限 (13)8.2 土地复垦方案实施计划 (13)8.3第一阶段复垦方案实施计划 (13)8.4第一年度复垦方案实施计划 (14)8.5土地复垦费用安排 (14)9、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14)10、保障措施 (14)10.1 组织保障措施 (14)10.2 费用保障措施 (14)10.3 监管保障措施 (14)10.4 技术保障措施 (14)10.5 公众参与 (14)10.6 权属调整 (15)11、成果资料 (15)第二篇图件制作说明 (17)1、项目平面位置分布图 (17)2、复垦区损毁预测图 (17)3、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17)4、复垦区土地复垦规划图 (17)5、复垦典型工程设计图 (18)6、图集装订顺序 (18)第三篇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19)第四篇附表 (25)第一篇报告书编制说明1、前言1.1 编制背景论述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任务由来和依据。

1.2 复垦方案摘要1、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生产服务年限(生产类项目以审批通过的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年限为依据计算;建设项目以建设工期为依据);2、土地复垦方案总服务年限及阶段划分(以5年为一个阶段);3、说明矿区范围、永久性建设面积、项目区面积、复垦区面积、复垦责任范围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必须要有征地手续或产权证明材料,不纳入复垦的需当地政府出具留续使用证明)4、损毁面积包括已损毁和拟损毁面积,损毁类型包括挖损、压占、塌陷、污染;5、介绍已复垦和拟复垦土地面积和复垦率。

6、复垦投资情况,含静态、动态投资及单位面积投资。

2、编制总则2.1编制目的2.2编制原则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便于指导土地复垦工作实施等要求,确定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1原则。

2.3编制依据根据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现场实际五个部分进行说明。

3、项目概况3.1项目简介3.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XXXXXXX土地复垦方案;项目单位:XXXXXX;企业性质:XXXXXX;项目位置:XXXXXX;项目类型:XXXXXX;开采方式:XXXXXX;(生产类项目提供)生产规模与能力:可采储量XX千吨,生产能力XXkt/年;(生产类项目提供)生产服务剩余年限或建设年限:XXXX年。

3.1.2项目位置介绍项目方位、隶属管辖、地理坐标等内容,提供项目位置图。

项目位置图为示意图,可在行政区划、交通图等图件上体现。

3.1.3项目范围(生产类项目提供)新建项目、已投产项目和改扩建项目需要介绍目前矿区范围的由2来,矿区开采标高、开采的矿层、矿区的面积等情况加以介绍,并附矿区拐点坐标。

对于资源整合项目而言,在介绍目前矿区范围的由来时需要介绍资源整合以前各矿井的基本情况,包括开采标高、开采的矿层、矿区的面积等情况,分别附各整合矿井的拐点坐标。

本节需提供相邻矿井分布图。

3.1.4项目组成及平面分布生产类项目包括工业场地、排矸场、风井、生活区、生产区等;建设类项目包括弃土场、取土场、道路、临时生活区、主体工程等地面设施。

每个地面设施应分别介绍其位置、功能、用地类型及地类(附表1),并附现场相关照片。

本节必须提供项目平面位置分布图。

3.1.5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列表说明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情况。

3.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概况3.2.1 地形地貌提供本项目所在地地形地貌情况,附上相关照片。

3.2.2 气象3.2.3 土壤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说明各种土壤类型情况。

包括各种土壤所在区域、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等情况,并提供表土剥离区(含取土区)土壤剖面图及现场照片。

33.2.4 植被提供本项目所在地植被情况,附上相关照片。

3.2.5 水文说明项目区地表水、地下水情况。

3.2.6 地质构造提供项目区地质条件和构造情况,附上地层柱状图。

3.3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本节应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农业人口、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近年来的农业生产条件、劳动力状况、主要经济收入、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等情况。

3.4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范围包括项目范围及永久性工业占地面积构成。

本节介绍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质量、权属。

结合土壤剖面图说明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土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质。

提供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附表2)。

4、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4.1 项目生产/施工工艺流程4.1.1矿层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简要介绍矿层的分布特征、矿产资源质地特征和资源储量。

4.1.2开拓与开采方式简要介绍开拓方式、开采顺序及采掘部署、水平采区划分、工作4面接替情况,必须提供采掘进度计划图或开发利用方案图。

4.1.3地面生产工艺流程简要介绍地面生产系统的构成,附生产工艺流程图4.1.4矸石(尾矿)堆放及处理介绍矸石(尾矿)堆放情况;矸石(尾矿)的最终处理。

4.1.5建设类项目详细介绍建设项目各施工环节,并提供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图。

4.2 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4.2.1 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生产项目:按照基建期和生产期两个时段进行土地损毁环节和时序分析,分别对每一个阶段内的压占、挖损、沉陷(地表错动)损毁形式进行分析描述。

建设项目:可以分为准备期和施工期进行土地损毁形式、环节和时序分析,附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表,应显示出损毁的阶段、损毁的类型、持续的时间等要素。

4.2.2 沉陷预测方法及参数(生产类项目提供)本节应将本项目采用的沉陷预测方法及相关公式列出,并说明选取的相关参数及依据。

4.2.3 已损毁土地现状本节内容须分类描述不同土地损毁类型的现状、损毁面积、损毁的原地类、损毁的程度(附表3、4)。

对于资源整合矿和异地接替矿,原损毁范围必须纳入。

5制定损毁等级评价标准、评价土地损毁特点及程度,说明损毁土地被重构的可能性,明确损毁土地复垦限制性因素。

对采动影响区现场实地调查后,确定沉陷区损毁类型、损毁位置、损毁程度,通过现场调查情况与沉陷预测分析结果对比,确定预测分析结果划分影响程度标准,为拟损毁预测程度分析提供依据。

附土地损毁现状照片。

4.2.3 拟损毁土地预测本节内容根据项目或工程类型、生产建设方式、工艺流程或项目工程安排等,测算不同时段或区段土地损毁类型面积、地类、程度(附表3、4)。

对于生产服务年限较长的生产项目需按阶段进行损毁预测,结合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土地损毁程度分级。

对于新建矿山可依据临近相似矿山损毁现状,采用类比法进行损毁土地预测。

4.2.4 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根据已损毁和拟损毁分析预测结果,合理确定复垦区(损毁土地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和复垦责任范围(损毁土地面积+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

需说明复垦责任范围的西安80系拐点坐标。

4.3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列表说明复垦区及复垦责任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权属、比例。

集体所有土地权属应该具体到行政村(附表5)。

64.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分析项目对复垦区内土壤资源、水资源(含矿坑水)、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污染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4.5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应提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因素、方法及其依据。

根据预测结果划分单元,列表汇总各评价单元复垦方向、面积和措施等(附表6)。

4.6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4.6.1土源平衡分析本节应结合各评价单元现有土壤现状、复垦方向,进行土源供求平衡分析。

对于需要外部客土项目,须说明外购土源的数量、来源、土源位置、可采量和相关证明材料。

本节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写作。

1、需土分析根据评价单元的复垦方向确定土层厚度,计算需土量。

需提供需土土源分析表,体现覆土单元、面积、复垦方向、覆土厚度、覆土方量等参数。

2、供土分析需要对不同供土源的位置、土壤厚度、取土地类进行说明,并列7表说明。

损毁区域可进行表土剥离的,必须进行表土剥离用于覆土。

针对客土源,必须提供客土源详细的介绍,并附土壤剖面图及照片,提供客土证明材料。

3、供需平衡分析对供土方量和需土方量进行综合说明,得出土壤是否平衡。

需提供供需土量平衡分析表,体现覆土单元、需土量及其相对应的供土单元、供土量、运距等参数。

4.6.2水源平衡分析复垦工程中涉及了灌溉工程的,应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明确水源、水质和供需情况(含矿坑水)。

4.7复垦目标任务说明:包括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

附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7)。

85、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5.1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本节应根据不同复垦单元、不同复垦方向制定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土地复垦质量制不宜低于原(或周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和生产能力。

复垦为耕地部分应符合重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其他方向的建设标准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5.2 预防控制措施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与工艺等,阐明生产建设过程中为减少土地损毁拟采取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5.3 复垦措施本节分为工程技术措施、生物和化学措施、监测措施和管护措施四部分来写作,每类复垦措施需明确针对哪些复垦单元。

所有的复垦措施要与损毁预测分析和复垦利用方向相对应。

5.3.1工程技术措施介绍不同复垦单元拟采取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具体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介绍需要分项介绍裂缝充填工程、表土剥覆工程、平整工程、坡面工程、排灌工程、疏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等。

5.3.2生物与化学措施说明不同复垦单元为达到土地复垦质量要求拟采取的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生物化学措施。

介绍生物措施应明确种植的立地条件,所9选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