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治工具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
1.目的:
规范治工具设计、制造(或外购)、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检修和报废等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治工具质量,从而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范围:
适用产品开发及生产中所涉及的所有在工装治工具。
3.职责:
3.1工业化部:负责治工具图面及尺寸规定的制定并发行,治工具导入使用前作尺寸检定,并记录于《治工具检验台帐》。
3.2动力设备科:负责生产过程中定位治具的设计检查。
3.3设备开发组:负责自治治工具设计及制作。
对于较复杂的(设备开发组设施条件及技术能力无法满足的)治工具,设备开发组可填报“治工具设备申请单”委托外加工制作.
3.4物控部:负责外包、外加工治工具的采购。
3.5生产部:负责治工具使用时正常的检查及维护。
3.6治工具仓库:负责将治工具按编号规则编号、建立治工具台账、治工具保养。
4.定义:
4.1 治工具:指产品在检验、生产过程中所用到有各类工装夹具。
4.2 外包治工具:指设计外包、制造外包。
4.3 外加工治工具:指内部设计,外部制造。
4.4 自制治工具:内部设计,内部制造。
5.流程图:
6.内容:
6.1由治工具需求部门填写《治工具设备申请单》,经需求部门主管审核后交工业化部。
6.2设计:
6.2.1工业化部依据《治工具设备申请单》制定治工具开发计划。
设计人员在考虑成本、使用寿命、防误性、制造工艺、治工具体积、治工具标准化等因素后对其进行设计。
设计输出参数包括总装图、零件图,对于影响产品的特殊特性应在设计图中被体现,图纸中需注明治工具的编号及刻印位置。
设计完成经部门主管审核后交设备开发组。
6.2.2生产过程中的定位治工具,由设备开发组设计制作。
对于较复杂的(设备开发组设施条件及技术能力无法满足的)治工具,设备开发组可填报“治工具设备申请单”委托外加工制作.
6.2.3对于自身资源不足的任务,可以申请治工具外包。
6.3制造
6.3.1 外加工治工具由物控部负责采购,工业化部提供“治工具图纸”。
6.3.2自制治工具由需求部门下达任务给设备开发组,由设备开发组设计出图纸给NPI组确认,NPI组根据治工具图纸进行审核,如图纸参数、尺寸出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到设备开发组,由设备开发组重新审核。
6.3.3治工具完成后须在治工具上作永久性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治工具编号、“GP”等。
6.3.4已有治工具须要增加时,填写《治工具设备申请单》经部门主管审核后交设备开发组制作。
如自身能力资源不足的任务,可以申请治工具外加工。
6.4检查:
6.4.1工业化部收到物控部送交的治工具后对治工具进行全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图纸上规定尺寸、材料、同心度等内容外,还须检查治工具的标识。
如果图纸规定精度较高,自身检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实际装配来判定。
6.4.2 设备开发组设计的自制治工具完成后由制作人送交工业化部进行检查。
6.4.3 治工具检查须填写《治工具检验台账》,并记录重要的尺寸。
6.4.4 不合格治工具须在实物及图纸中注明不合格项目,如是自制治工具及时反馈到设备开发组,外加工的治工具由物控部负责联络外加工,并核对《治工具设备申请单》中的不合格数与实物是否相符。
6.4.5自身检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由动力设备科联络治工具提出部门进行实际装配测试,通过认可后方可入库。
6.5入库:
6.5.1治工具管理员根据物控部提交的《治工具设备申请单》入库,并核对《治工具设备申请单》中合格数与治工具实际数量是否相同。
6.5.2 治工具入库后,《治工具设备申请单》由资产管理组存档,保存期限为四年。
6.6使用:
6.6.1治工具保管、保养由治工具管理员负责,治工具管理员应每天按《工装治工具点检表》内容对治工具进行点检工作,确认治工具保持清洁状态。
铁类的治工具要用防锈油半年一次进行防锈处理,防止治工具生锈。
使用部门需要使用时,到仓库填写《治工具借用台帐》,生产部由各线使用填写,其它部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