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东问题论文

中东问题论文

当代中东问题
------浅析1991年海湾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
影响
姓名:卓晓寒学号:08006129
学院:通达学院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字 (2)
三、正文 (2)
●原因 (2)
●经过 (5)
●影响 (6)
四、结束语 (8)
一、摘要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1990年8 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二、关键字
海湾战争伊拉克科威特
三、正文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

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

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以下将从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海湾战争。

原因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

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下几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

8
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

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

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
股份。

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美苏关系缓和
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
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

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

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

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

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

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

苏联一改战后40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并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
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

从8月2日至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2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

其中的第678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38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

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经过
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派坦克和步兵开入科威特,占领了所有战略要地,包括埃米尔的王宫。

科威特陆军很快就被击败。

一开始伊拉克还建立了一个傀儡“被解放”的科威特政府。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

海湾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空中战役阶段(1991.1.17~2.23)
空中战役包括战略性空袭、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和为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

地面战役阶段(1991.2.24~28)
地面战役发起前,多国部队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

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战争的结束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在参战的43个师中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 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

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9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此外战后的状态造成更多伊拉克人死亡。

比如在炸弹中含有共300吨贫铀,铀是一种可能可以致癌的重金属(不过这一点也有争议)。

战后伊拉克儿童的癌症率提高了四倍。

战后对伊拉克的制裁可能也导致了约200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是儿童。

从海湾战争结束到美伊战争开始美军和英军空军几乎每个月都对伊拉
克境内禁飞地带及其附近进行攻击。

影响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

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
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

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打击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

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缴获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

海湾战
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另外,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大量贫铀弹,炸毁了大批炼油厂和化工厂。

给当地带来的长期生态环境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束语
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本次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

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打下了伏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