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学》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人文地理学》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住棚节和五旬节为三大节日。
公元前十一世古以色列王大卫建立以色列王国,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 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公元前586年,巴比 伦人攻占耶路撒冷,圣殿付之一炬。以后重建、扩建,又于公元70年和135年毁于 罗马人之手。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地,后来,在圣殿断 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围墙,视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 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 此墙因名哭墙。
别是节日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1、基督教礼仪分崇拜礼仪和圣事礼仪,最普通的崇拜礼
仪是每星期天的主日崇拜,大规模的是“复活节”和 “圣诞 节”;圣事礼仪简称“圣事”、“圣礼”。 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七件圣事: (1)洗礼 成为基督教信徒的庄严仪式;
(2)圣餐 《圣经·新约》说: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 拿起饼和葡萄酒祝祷后分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 和血,是为众人免罪而流出的”。天主教和东正教认 为领“圣餐”就是领受耶稣的圣体和圣血,也就分享 了救世主的生命;
1、伊斯兰教主要经典《古兰经》有许多清规戒律, 其中有不吃不洁之物、自死的禽兽牲畜血液等条 文,与西亚天气炎热,食物易变质腐烂有关。
2、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禁食牛肉,与南亚地区气候
条件和人口激增有关。公元前2000年,印度人是吃 牛肉的,后来人口多了,连续干旱使大量人畜死亡, 灾后恢复和维持正常农业生产,保持一定量的役畜 是必要的,于是佛教和耆那教先提出禁食牛肉,印 度教为争取教徒也在教义中增加这一条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1)分支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 (2)兴起与衰落 (3)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教义上的区别
无我
佛 教 的 世 界 观
无常
缘起论
因果 相续
无造 物主
释迦牟尼佛传
1、乘象入胎
2园 、蓝毗尼花园分娩
3、释尊诞生
4、仙人占相
5、释尊成婚
6、出游四门
9、菩提树下成佛
7、夜半出城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二、宗教与文化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地域性的环境差异对宗教信仰以及宗教风俗有很 大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原始宗教与 民间崇拜中尤其突出,通常在处于部族阶段的人们中, 宗教几乎完全表现为一种生态仪式,成为人与大自然 之间的媒介。 如在低纬湿热地区,绝大多数定居或半定居从 事农业的民族,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有细致的 仪式,通过各种象征性的仪式表达人们对农业的需 求,对丰收的祈望。
(1)天主教 欧洲主要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 牙等中南欧国家和南美洲地区。 (2)新教 欧洲的北部国家如丹麦、瑞典、挪威、冰 岛和芬兰、英国以及德国和荷兰的部分地区。
(3)东正教 在欧洲主要有俄罗斯、罗马尼亚、保 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马其顿。 3、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如缅甸、柬埔寨、 老挝、斯里兰卡、泰国、朝鲜、日本、越南、中国。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 四、世界三大宗教
一、宗教的定义及其在文化中的作用
1、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最大的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超自 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个力量主宰着自然 和社会。 2、一些人对宗教的认识 (1)詹•乔•弗雷泽认为宗教是人们向一种高于人的 权力的妥协。 (2)赫•斯宾塞认为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力量的信 仰。 (3)布雷德雷强调宗教是人生对善的追求。 (4)迈克塔格特宣称宗教是人追求与宇宙和谐的一 种感情。
四、影响世界性宗教传播的因素
1、 与宗教教义的关系 2、与宗教组织的关系
3、与政治的关系
五、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1、伊斯兰教 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中非、北非、 中亚、西亚、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等。
2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 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地。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 奉者又最多。
(3)坚振礼 教徒经过洗礼后,到一定时期举行 坚定信念的礼仪;
(4)告解 包括表示忏悔、告罪、补赎三部分; (5)授圣职礼:为神职人员晋升举行的仪式; (6)婚配礼:教徒在教堂按教会规定的仪式, 在神父主持下进行的结婚仪式; (7)终傅:教徒生命垂危时,由神父用经过 “祝圣”含有香液的橄榄油,敷擦身体一些器 官,并朗诵祈祷经文,帮助其忍受临终痛苦, 赦免罪过,安心见上帝。
(5)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 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 3、宗教既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作用
有组织的宗教对于人类社会既有极大的反面作用 也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宗教在改革社会弊病、解除 贫困、团结人民,在促进艺术、教育和医疗的进步上 具有巨大的力量。但宗教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怂恿 迫害异见者,支持殖民主义和剥削以及反对妇女解放。
印度教堂
(4)儒教
以孔子为崇拜对象。现在的三孔指孔府、
孔庙和孔林。
(5)神道教
是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最初以 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后吸收儒教的伦 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逐步形成完 整的体系。
拓展: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 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的11月15日所谓三五七节 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时 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教和尚主 持。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 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 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 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须脱鞋。因日本大学升学 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 祷.
(2)道教
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鬼
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可求论诱使人们用方术修持追
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为主体内容,以道家、阴阳五
行家、儒家学说为神学理论,带有浓厚万物有灵论和 泛神论性质的宗教。
(3)印度教
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
宗教。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婆罗贺摩(梵天,创造之 神)、 毗瑟孥(遍入天,保护之神)、湿婆(大自在 天,毁灭之神)。
(三)领土竞争
当宗教势力与政治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 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
(四)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
1. 和平共处 2. 竞争 3. 排斥
基督教传播
世界上主要宗教发源地及传播路线图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政治组织和政治势力是影响文化现象空间变化 的一个重要因素,政治势力的扩张与衰退往往决定 着文化地理界限的进退,在各类文化现象之中,宗 教对于政治的依附程度更高,受政治影响造成的空 间变化特征也更明显。
3、伊斯兰教
(1)分支 逊尼派和什叶派
(2)产生和发展 穆罕默德的使命是“传警报”、 “报喜信”和“慈惠众生”,不断凭借政治和军事力 量扩大影响范围。 (3)传播 通过商业和政治逐渐向外传播。
麦加城中心的 这座大清真寺 (又称禁寺)是 穆斯林最神圣的 地方,总面积1 6万平方米,可 容30万穆斯林 同时做礼拜。
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
1、分类
(1)按照起源与演化阶段 原始宗教、古代宗 教、历史宗教和近现代宗教;
(2)按照流传范围 界宗教;
民族宗教、国家宗教和世 一神教、二神教
(3)崇拜神灵的数量和变化 和多神教。
2、三大民族宗教
(1)犹太教 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信奉《圣 经》(旧约),以部落神雅赫威(Yahven)为 惟一的神。《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 书》和《圣录》三部分,节日众多,以逾越节
麦加大清真寺夜景
第2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一、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的主要传播方式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三、宗教组织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一、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的传播方式
(一)移民
当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 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
(二)传播
分为交流和转教、有组织的传教两种形式。
《人文地理学》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班级:2013级旅游管理班 学号:201376020129 制作: 孟 佩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一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二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三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四 宗教景观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一、宗教的定义及其在文化中的作用
二、宗教与文化
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觉、 听觉上可以感受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与特定崇拜 物也会造成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胜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宗教仪式是规范化、程式化、制度化和戒律化的
宗教行为,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宗教
礼仪、宗教节日等。在一些宗教中,各类礼仪、特
8、六年苦行
2、基督教
(1)分支 天主教(罗马公教)、新教(耶稣教)和 东正教。 (2)产生与发展 耶酥的诞生、传教及遇害;社会背景; (3)罗马帝国之后基督教的分裂
教义
原罪说:
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都吃了禁果,犯了原罪,人一生 下来就得续罪,通过信仰求得上迪恩典而解脱。
天堂地狱说:
耶稣训导:1上帝是天父,人们是兄弟;2金科玉律:欲 施诸己者,必施诸人;3宽恕并爱自己的仇敌;4以善报恶; 5力戒虚伪;6反对把仪式作为宗教要素;7、世界末日即将 来临,8复活与建立天国。世界末日圣子将再次降临人世, 对世人进行审判赏罚,人之肉身在世界末日复活与灵结合, 接受审判,善者享永福,恶人受永苦。
基督教诞生不久就分为两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