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魅力来自渊博的学识
读《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有感
——提升自我,打造魅力教师
土顶中心学校
武慧敏
那么,21世纪的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提升和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读了《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一文,我有了如下的认识:第一,真诚的关爱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
人们常说,爱可以融化坚冰,爱可以驱散严寒。
这种爱,应该是母亲一样无私的爱,是朋友一样坦诚的爱,是真挚的关心,是深深的同情,是不倦的耐心。
这种博大的爱,就是为人师者首先必备的人格。
真诚的关爱学生,“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第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美德感化学生。
古人强调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示范力量。
所谓无形教育,就是以身示范,就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身教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就是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不只是通过课堂教学育人,还要通过自身形象育人。
这就要求我们为人师者,要不断察其言,慎其行,哪怕自己的穿戴打扮,言谈举止,都要考虑是否对学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伟大的人格,就融会于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融会于日常生活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身教的魅力胜于言教。
第三,努力进修提高,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
当今教育改革,呼唤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学习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教师的知识功底不深厚,学问不渊博,将无法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无法适应新教材体系的需要,无法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更何况,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一体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
使知识日新月异,以爆炸之势更新。
做教师的如果不在基础性、现实性和世界性等重大理论问题上给予必要的关注和研究,如果不尽快更新知识结构,补充新鲜血液,就不能胜任现代教师的工作;如果不能广采博学,引经据典,就无法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浅薄,孤陋寡闻,教学中就会语言干涩,缺乏表现力,缺乏必要的幽默与情趣,就引不起学生兴趣,当然就达不到教学预期效果,更谈不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俗语有云: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己有一桶水。
因此,学问高深,知识渊博,见解新颖,语言幽默,成为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征服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推崇。
反观自我,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了自身知识视野的匮乏,我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来提升自己。
没有博览群书,视野势必狭窄,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匮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了。
同时我也发现,学识,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当孩子们在课堂里听你娓娓道来,当孩子们发现你知道很多很多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会立即高起来;如果你肯努力,即使很多东西你不知道,但只要你愿意学习,孩子们一样会喜欢你。
我想我应该不断地学习,提升了自己的学识就为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为了这称呼,为了孩子,我需要不断地造就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魅力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