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绝密考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 C )
A.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B.各国的经济实力
C.世界经济体系
D.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比例的原则
B.按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多少决定的原则
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
D.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4,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 )
A.马歇尔计划 B.印巴分治
C.“第四点计划” D.洛美协定
5,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于( C )
A.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 B.肯尼迪政府时期
C.尼克松政府时期 D. 克林顿政府时期
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 C )
A.欧洲自由贸易区 B.世界银行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9,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C )
A.1960 年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B.1968 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 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D.1973 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10,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 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相互对立的
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C.无矛盾,完全一致
D.无联系,平行发展
1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 D )
A.战后初期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1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C )
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新干涉主义
13,20世纪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D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16,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新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巨大影响
B.作为两极格局基础的雅尔塔体制不得人心
C.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发展成为国际主要潮流
D.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力量对比的改变
17,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B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18,“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 )
A.杜勒斯 B.肯尼迪 c.尼克松 D.杜鲁门
20,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 )
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B.加强同日本的经济合作关系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 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1,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 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 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22,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C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23,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
A.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近
B.政治经济制度基本相同
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D.经济相互依赖
24,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最基本的特点是( )
A.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B.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和控制能力在日益下降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
27,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B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D.所有国家一律平等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 D )
A.欧洲 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亚非拉地区
3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
A.各国平等裁军
B.不干涉内政
C.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D.保持强大的国防实力
34,美国最先提出遏制战略理论的是( )
A.亨利·基辛格 B.兹·布热津斯基
C.乔治·凯南 D.卡尔·多伊奇
35,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 D )
A.杜鲁门政府 B.尼克松政府
C.里根政府D.卡特政府
36,西方国家中提出并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是 ( D )
A.美国肯尼迪政府 B.日本田中角荣政府
C.法国戴高乐政府 D.西德勃兰特政府
38,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C )
A.布鲁塞尔条约 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阿姆斯特丹条约
39,突出表明西欧对南北问题采取较为开明立场的是()
A.福田主义 B.洛美协定
C.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D.第四点计划
40,1989年美国布什政府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其核心内容是()
A.放弃对苏联的军事遏制,停止核军备竞赛
B.扩大自由国家大家庭,把苏联势力推回本土
C.以实力为后盾,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
D.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纳入西方社会体系
41,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战略是()
A.超越遏制战略 B.世界新秩序战略
C.接触战略 D.参与和扩展战略
42,1982年中曾根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明确提出()
A.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
C.世界秩序战略 D.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4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C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4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D )
A.1990 年 12 月 B.1991 年 8 月
C.1991 年 12 月 D.1992 年 2 月
48,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 )
A.1960 年 15 届联合国大会 B.1965 年 20 届联合国大会
C.1971 年 26 届联合国大会 D.1974 年 29 届联合国大会
51,中苏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在( B )
A.斯大林时期B.戈尔巴乔夫时期
C.赫鲁晓夫时期 D.普京时期
52,80年代中期,中国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改变了( D )
A.“一边倒”方针 B.反对帝、修、反的方针
C.“另起炉灶”方针 D.“一条线”方针
53,最终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是:()
A. 战后初期日本外交战略确立的总体目标
B.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外交的出发点
C.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外交战略确定的目标
D. 冷战后日本明确提出的国家战略目标
54,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再次进行了重大调整,赋予了独立自主以新的内容。
即:()
A. 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B.努力推动国际合作
C. 积极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
D.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56,20世纪70年代,针对当时的国际局势变化,中国在对外战略中,积极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建立,将反霸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 A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苏联的霸权主义
C.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
D.一切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
57,战后至今,在美国全球战略历史演进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
A.苏联是美国主要的战略对手
B.充当世界霸主的战略目标
C.美国的实力地位
D.以进攻为主的策略手段
58,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普遍推行的政策是:( D )
A.结盟政策
B.集团政策
C.与大国建立合作的政策
D.不结盟政策
59,冷战后,在欧洲地区出现了两种东扩,即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
二者无论存在多大的差异,事实上毕竟有利于:()
A. 扩大西方国家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
B. 该地区局势的稳定
C.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D. 扩大俄罗斯的战略活动空间
60,美国计划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直接违反了( D )
A.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
B.“零点方案”
C.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D.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C 4.C 5.C 6.A 7.D 8.D 9.D 10.B
11.C 12.C 13.C 14.D 15.D 16.D 17.B 18.A 19.B 20.A 21.A 22.B 23.C 24.B 25.D 26.A 27.B 28.B 29.C 30.D 31.B 32.C 33.C 34.C 35.D 36.D 37.C 38.C 39.B 40.D 41.D 42.A 43.B 44.C 45.C 46.D 47.C 48.C 49.B 50.C 51.B 52.D 53,C 54,D 55,C 56,B 57,B 58,D 59,A 6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