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巷道断面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步骤?一、巷道断面设计的原则巷道断面设计主要是选择断面形状和确定断面尺寸。
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生产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力求提高断面利用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㈠选择巷道断面形状、确定巷道净断面尺寸,并进行风速验算;㈡根据支架参数和道床参数计算出巷道的设计掘进断面尺寸,并按允许的超挖值求算出巷道的计算掘进断面尺寸;㈢布置水沟和管缆;㈣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工程量表、材料消耗量一览表。
2.巷道形状选择的因素?㈠作用在巷道上的地压大小和方向在选择巷道断面形状时起主要作用。
㈡巷道用途和服务年限也是选择巷道断面形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㈢矿区的支架材料和习惯使用的支护方式,也直接影响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㈣掘进方法和掘进设备对于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㈤需要风量大的矿井,选择通风阻力小的断面和支护方式,有利于安全和具有经济效益。
3.净宽、净高、拱形巷道墙高?4.水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5.管线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1.管线通常应部置在人行道一侧,也可布置在非人行道一侧。
管道架设可采用管墩架设、托架固定或锚杆悬挂等方式。
若架设在人行道上方,管道下部与道渣面或水沟盖板面保持1.8 m和1.8 m以上的距离,若架设在水沟上,应以不妨碍清理水沟为原则。
2.在架线式电机车运输巷道内,不要将管道直接置于巷道底板上(用管墩架设),以免电流腐蚀管道。
管道与运输设备之间必须留有不小于0.2 m的安全距离。
3.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不宜设在同一侧。
如受条件限制设在同一侧时,通信电缆应设在动力电缆上方0.1m以上的距离处以防电磁场作用干扰通讯信号。
4.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在巷道同侧布置时,相互之间距离应大于0.1 m 以上;同时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 mm,以便摘挂方便。
5.电缆与管道在同一侧敷设时,电缆要悬挂在管道上方并保持0.3 m 以上的距离。
6.电缆悬挂高度应保证当矿车掉道时不会撞击电缆,或者电缆发生坠落时,不会落在轨道上或运输设备上。
6.装载与转运应注意什么?7.巷道掘进通风方式有哪几种,优缺点,如何做到综合防尘?8.装岩设备有哪些,如何选择,调车方式有哪几种,如何提高装岩工作效率?岩巷掘进机的优缺点,适用条件?提高其途径:⑴积极推广和研究装岩、运输机械化作业线,不断提高装岩机工时利用率,缩短循环中的装岩时间。
⑵积极选用和研制高效能的装岩机,在现有设备中,要根据巷道断面大小选用装岩机。
对于双轨巷道尽量选用大型耙斗装岩机ZC-2型侧卸式装岩机或蟹爪式装岩机等大型装岩机。
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使用两台装岩机或大断面选用生产能力小的装岩机。
⑶做好爆破工作。
当岩石的块度均匀、适宜,堆放集中,且底板平整时,装岩机的效率较高。
如ZC-20B型铲斗式装岩机当块度小于200~500㎜时工作效率最高。
部分转载机当岩石块度大于500㎜,则无法正常工作。
第二章习题1.交岔点的施工方法有几种?施工注意事项?㈠交岔点施工方法1.在稳定和稳定性较好的岩层中,交岔点可采用用全断面一次掘进法,随掘随锚喷或先锚后喷,一次完成。
2.在中等稳定岩层中,或巷道断面较大时,可先将一条巷道掘出,并将边墙先行锚喷,余下周边喷上一层厚30~50mm的混凝土或砂浆(岩石条件差时,可加打锚杆)作临时支护,然后回过头来再刷帮挑顶,随即进行锚喷。
采用砌碹支护的交岔点,开始以全断面由主巷向支巷方向掘砌,至断面较大处,改用以小断面向两支巷掘进。
架设棚式临时支架维护顶板,掘过柱墩端面2m,先将此2 m砌好,然后再回过头来,由小断面向柱墩进行刷砌,最后在岔口封顶并做好柱墩端面(齐脸,迎险)。
3.在稳定性较差的岩层中,可采用先掘砌好柱墩再刷砌扩大断面部分的方法。
4.在稳定性差的松软岩层中掘进交岔点时,不允许一次暴露的面积过大,可采用导硐施工法如图下所示㈡施工注意事项1.交岔点一般应从主巷向岔口的方向进行刷大与砌碹,这样对砌拱与壁后充填比较容易,最后在岔口封顶。
2.柱墩是交岔点受力最大的地方,柱墩及岔口的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必须尽力保证该处围岩的完整和稳定,抓施工质量。
3.用混凝土砌筑岔口时,先将岔口两巷道口的拱、墙砌好,TN、TM处应各立一架大拱碹胎。
4.刷砌交岔点扩大部分时,若岩石条件不好,则必须采用过顶梁作临时支护5.交岔点扩大部分,拱高随宽度增大而增高,墙高却可能逐渐降低。
因此,架设碹胎时,各架碹胎基脚点必须精确测量,以便作为以后各碹胎的标准。
2.碹岔式交岔点按结构分哪几种?3.窄轨道岔有哪几部分构成?道岔按分岔类型分几种?(二)道岔的构造道岔的构造如图所示,它主要有岔尖、基本轨、辙岔、护轮轨、转辙器等部件构成。
道岔的类型按其分岔型式可分成单开道岔、对称道岔和渡线道岔三大类型。
分别以拼音字母“DK”、“DC”和“DX”表示。
巷道交岔点使用的道岔是单开道岔与对称道岔,其技术特征和适用条件见下表。
4.选择道岔类型的原则5.(四)道岔的选择原则1)与基本轨的轨距相适应。
2)与基本轨的轨型相适应。
3)与行驶车辆的类别相适应。
4)与行车速度相适应。
第三章习题1.常用的钻眼机械有哪些?2.爆轰感度?如何表示?殉爆距离及殉爆安全距离?爆轰感度是指炸药对别的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爆轰冲击的敏感程度。
殉爆:装有雷管的主动药包爆炸时,能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发生爆炸的现象。
殉爆距离:装有雷管的主动药包爆炸时,能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百分百发生爆炸的最大距离。
殉爆安全距离:装有雷管的主动药包爆炸时,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百分百不能发生爆炸的最小距离。
3.炸药按组成分几类?4. 爆破器材有哪几类?爆破连接网络有几种?6.良好的钻眼爆破应满足哪些原则?掏槽眼布置有哪几种,优缺点?7.7.周边眼,辅助眼布置有什么要求,爆破参数主要包括哪些,选择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掏槽眼,辅助眼装药结构有哪些,周边眼如何装药?第四章1、井底车场的路线组成?形式?1)储车路线2)行车路线3)井底车场的硐室1)尽头式井底车场2)折返式井底车场3)环形井底车场1)甩车场2、井底车场选择的原则?1)线路结构简单、巷道平直、转弯半径大、调车方便;2)当用罐笼作主、副井提升时,多用环形车场;3)当用箕斗提升、侧卸矿车时,多用折返式车场;4)辅助提升的罐笼井专用车场,可采用尽头式;5)罐笼——箕斗混合井提升,可以将罐笼的出车线与上述线路连成环形运输系统;6)对于斜井提升,环形车场一般适用于箕斗或胶带提升的大、中型斜井中。
3、影响井底车场选择的主要参数?1)矿井开拓方式2)矿井生产能力3)主要运输平巷、井底车场的运输方式及调车方式4)运输设备的类型和井口机械化、自动化程度5)主要硐室的位置,防水门、自动风门的布置要求6)井底车场所处位置的地质、水纹地质及涌水情况7)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的布置方式8)矿体赋存位置、通风系统及排水系统9)巷道围岩的稳定性4、井底车场设计的一般要求?1)富余20~30%的通过能力;2)车场线路包括储车、行车及通往各主要硐室的辅助线路3)储车线的长度:罐龙井前一般不小于2倍列车长,后可取1.5倍列车长;副井提升的空、重车线分别取1.0、1.5;材料井、库储车线,中小型井一般可容纳5-10辆材料车,大型矿井按实际考虑P63的3-1式4)当采用罐笼提升时,重车应走直线5)车场内的调车方式,尽量少用顶车,应优先采用拉车;6)采用平硐竖井联合提升时,平硐车场要考虑容器进出、吊装和检修7)当罐龙井的空车线采用自溜滑行时,线路坡度既要满足车辆运行,也要保证滑到储车线时车速为零P64的3.3.2.2线路坡度8)车场纵断面坡度,须注意排水沟流向和低洼处排除积水的可能性9)调车线长度通常为1列车长第五章1. 与平硐相比,斜井开挖的特点有哪些?•对围岩的扰动较同断面平巷大,一般倾角越大稳定性越低;•钻孔作业条件差,只有对钻孔方向要求高,才能确保坡度准确;•装岩条件差,装岩占用的劳动力较大;◆通风、排水因开挖方向不同也有不同特点;●为了保证准确成形与贯通,对测量的要求高;●凿岩爆破类似于平巷,但所需孔数和药量多,尤其靠底板边的炮孔所需的药量更多;●下向掘进,孔底易为水所淹没;●为了防止斜井底板偏高,底孔倾角较斜井坡度大2~50,超深10~20cm,孔距不大于30~40cm;●运岩采用提升机提升。
2.上山施工自上而下应注意哪些问题?㈠破岩与通风⑴两件事需要注意:一是底板经常掘不够,巷道上漂,若不随时测量纠正,就不能保持设计的倾斜角度;二是爆破时岩石抛掷出来,很容易打到棚式支架的顶梁,以致崩倒棚子。
为此多采用底部掏槽。
⑵轨道上山和输送机上山之间,在地质条件不复杂时,每隔20~40m开一条贯通联络巷,以满足通风的要求,同时可以利用这些联络巷作为避炮硐。
如果是单巷掘进,则必须每隔75~100m另掘一避炮硐⑶由于瓦斯比空气轻,向上掘进时易于积聚在工作面上方,所以通风问题特别重要。
除前述应采用双巷掘进外,无论工作期间和交接班时都不能停风,并随时加强瓦斯检查。
如因检修停电等原因不得不停风时,全体人员必须撤出,待恢复通风及检查瓦斯之后,才能进入工作面㈡装岩和提升运输⑴人工装岩配合人工装岩的运输方法有:链板输送机用在倾角25º以下;铁溜槽可用于25~35º;搪瓷溜槽可用于15~28º;沿巷道底板自溜,倾角大于35º。
⑵机械装岩ZMZ-17型装煤机,配合链板输送机运输用于倾角小于10º的上山。
耙斗装岩机,用在倾角小于30º的巷道,但应特别注意安设牢固,以防下滑。
移动装岩机可以用提升绞车。
如上山倾角大,可用提升绞车和耙斗装岩机绞车联合作业。
⑶使用输送机运输时,为了向工作面运送材料,通常还需要铺设矿车轨道,或者在双巷掘进时,一条巷道铺轨,一条巷道铺设输送机,也可采用单轨吊车运料。
⑷提升或下放矿车,可采用在上山与平巷接口处一侧的专用小绞车,如图1所示。
上山长度超过绞车缠绳量时,则需在上山中部增设临时绞车作分段提升,如图2所示。
3.下山施工安全中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如何预防?㈠破岩、装岩及提升⑴下山破岩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坡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⑵⑵下山掘进时没有瓦斯积聚问题,通风工作比向上掘进时容易。
⑶⑶下山掘进时装岩工作比较困难,装岩时间通常占循环时间的60%,因此它尽量采用机械装岩,而不采用人工岩⑷⑷装岩使用的主要机械是耙斗装岩机。
使用时应持别注意安设牢固,防止下滑。
除了装岩机本身带的四个卡轨器之外,还应另外加设两个大卡轨器。
装岩机距工作面不要超过15m。
下山掘进使用耙斗装岩机能起到阻挡跑车的作用,掘进工作面比较安生。
⑸⑸下山提升运输⑹链板输送机用在下山倾角小于25º的情况下;⑺矿车或箕斗可以用于30º以下;⑻30º以上只能用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