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十策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十策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7753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十策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十策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在当前推行公司化经营的形式下,如何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确保运输畅通,是摆在管理部门和企业面前的主要课题。

借鉴相关单位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提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十策。

一、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源泉,提高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安全生产也就会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为提高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法律制约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法》、《重大责任事故追究制》等一系列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责任者的追究也越来越严。

法律法规要求企业管理这的安全生产意识必须不断提高,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2、安全意识评价企业企业决策者的安全意识决定了改企业的安全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组织结构网络是否齐全、硬件设施是否完备、安全监管措施是否到位、组织学习教育是否充分等一系列环节上。

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企业家决不会没有安全意识。

3、转变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部室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企业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座右铭。

企业安全生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

一个企业很可能由于发生安全事故导致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是负债破产。

4、稳定和谐角度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提高。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将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企业内部矛盾,涣散职工凝聚力,企业生产者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最大发挥。

5、将心比心提高安全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承包经营者都是安全生产者,他们的一切安全工作都牵动着社会的每一个家庭。

如果把危及别人家庭的事情当作违纪自己家庭的工作来做,安全生产意识肯定会深扎在每个生产者的头脑中,贯穿于每个工作环节。

二、落实安全责任安全责任重点在与落实。

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应从组织机构、岗位职责、责任书签订等三个方面着手:1、建立组织机构。

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有企业一把手负总则,亲自抓。

安去那领导小组成员应具备的条件是掌握法律法规知识、业务能力高、整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刻苦实干等条件的人员,这样从组织上有力保障安全。

2、明确岗位职责。

企业安全管理分管领导、安全部门职工、班组成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岗位和职责,岗位和职责的设置应涵盖所有运输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要求,做到安全工作落实有渠道、执行有部门、监督有力度、职责到个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

3、签订责任书。

安全责任落实形式上是签订责任书,实质上是监督管理考核的量化指标。

交通运输企业在签订责任书时,企业、分公司、承包者、企业各部门、班组、管理人员及司乘人员之间,应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三、完善硬件设施道路运输企业的硬件设施包括车辆、场地、检测设备、电子控制系统等,是安全运输生产的基础。

企业应落实安全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1、实施科技创安。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的安装,可以对安全运输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大大加强了对营运车辆的动态管理力度,使行车安全系数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把好车辆源头关。

为保持良好的车况,交通运输企业必须严格实施保养计划,进行安全例检,把好车况安全关,坚决禁止客车“带病”运行。

3、加大车改投入,及时更新车辆。

尽管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车辆更新步伐,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群众对乘车的舒适度,安全性的要求也提高了。

加大更新投入,及时报废性能差、隐患多的老旧车辆,投入宽敞舒适、性能良好、安全设备齐全的车辆,是确保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车辆乘坐率的重要手段。

4、适应企改形势推进场站建设。

近几年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事故中,有多起是在场站内发生的。

交通运输企业推行集约化经营后,发车班次密度和同一时间站内车辆拥有量必然增加。

推进场站建设,提供良好、宽敞、设施齐全的集散站场,是站场安全有序管理的基本前提。

四、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健全、完善和落实。

根据安全管理规范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制度管人、制度管车的良好工作机制。

1、制度管人。

建立制度管人,明确岗位责任,执行奖励措施。

在执行《安全生产法》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和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经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并成里专门的督察班组,实行有效地监督,并有监督记录。

2、制定管车。

制定《定时发班制度》、《双门检制度、四不出站制度》、《汽车行驶记录仪、GPS 使用管理办法》、《车辆维护保养规定》、《行车安全管理办法》等车辆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车辆管理制度执行,并由监督机构对执行者进行监督,记录在案。

五、抓好监督管理立足现场,实施源头管理,严格监督检查,以及整改安全隐患,是交通运输企业做好安全管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1、内部检查。

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各个科室均负有各自相应的安全责任,要定期不定期开展自查、互查、量化倒查,发动干部职工认真查找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做到环环相扣,不断完善,促进安检工作的落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场站检查。

站场源头管理是交通行业安全运输的前提。

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深入安全生产第一线,做到“严、勤、细、快、实”,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分管领导随时都要掌握每个车辆安全状况、消防措施、制度执行情况,认真把好门检关、车辆技术状况关、驾驶员适岗关、检测维修关、隐患整改关,切实做到维护站场秩序,督促遵守场站规则,确保源头管理到位。

3、站外监督。

管理监督要有延续性,安全管理不能留下空白时段。

交通运输企业要配备安全管理车,购置有关设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途中安全检查站。

强化重点路段的监督管理,实行现场跟踪检查等,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车速、禁止超载营运、纺织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

4、注重分析,把握动态。

企业在开展全方位安全监督管理的同时,必须注重台帐的建立、资料的完善、卷宗的存档。

对重点隐患必须迅速制订工作方案、研究对策,及时整改落实。

做到总结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掌握安全动态。

六、抓好驾驶员管理驾驶员是决定交通运输安全最主要的直接因素。

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决定事故是否发生或能否避免事故的发生。

1、严把准入关。

交通运输企业聘用驾驶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好驾驶员素质关。

对拟聘驾驶员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实习和实践操作及跟车考核,层层把关,择优录用。

对聘用的驾驶员档案,实行户籍化管理,并对其行车情况实行全面记录,强化动态管理。

企业建立违章肇事驾驶员名单,及时解聘不良安全记录的驾驶员,确保一支有高素质的驾驶员队伍。

2、稳定驾驶员队伍。

交通运输行业实行人性化管理。

应充分考虑到驾驶员的后顾之忧,为其保险,增加福利,并肩里驾驶员家属联系卡,及时了解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作息情况等。

同时发挥优秀驾驶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行驾驶员帮教制度,保持各班组、线路、车辆驾驶员相对稳定,做到以情管人、以情留人,确保企业内部的和谐。

3、挖掘潜力,努力工作。

交通运输企业要实行驾驶员奖励制度,对经评比考核先进的驾驶员给予兑现奖励,上调晋级里程系数,表彰安全驾驶员,营造人人争创安全驾驶员的良好氛围,增强班组团队的凝聚力,充分挖掘驾驶员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七、强化教育学习交通运输企业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学习活动,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构建良好的安全基础。

1、学习取经。

企业应及时选派基础好、事业心强的干部职工参加安全知识(包括注册安全主任)培训,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队伍的力量,以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开展安全管理。

同时,适时组织人员到安全管理规范的地区、企业经行学习取经,借鉴良好的安全管理办法,提升和改进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教育。

企业对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进行及时的学习和贯彻,并定期召开公司安全生产例会、组织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培训会。

集中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干警)进行授课,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知识业务水平。

3、开展宣传。

结合安全生产月、春运和黄金周的安全工作,且也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黑板报、横幅、标语、图片展、播放录像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通过发放安全宣传教育资料,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让全社会都来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4、培养自学。

交通运输行业可将各类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规范、典型事故案例集中编印成学习手册,发放给干部职工,并实行定期测验考核,对于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增强职工的学习自觉性。

八、做好应急处理一套完整全面、操作性强的应急处理系统对于交通运输企业妥善处理好安全事故,迅速恢复运输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独特的作用。

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须从制定预案、定期演习、实际操作三个方面着手:1、制定预案。

交通运输企业应结合各自的运输特点,根据国务院应急预案编制框架图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安全工作要求的应急救援预案。

如:《重大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恶劣天气应急救援预案》、《场站秩序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等。

2、定期演习。

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应急演习,使广大干部、员工掌握各类事故的报告程序、现场处置程序防范措施及控制、施救方案,对预案启动条件、各岗位分工及职责等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秩序,也通过演练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3、实战应对。

一旦发生各类重大事故(事件),企业必须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集中力量赶赴事故(事件)现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