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发展及数字化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发展及数字化


索和查找,他让人将翻译后的译经编成目录。目录 上的繁荣景象。语言、文学、历史、佛经注疏应有尽
编辑工作一直持续进行,至吐蕃赤热巴巾时期,藏 有,促成了藏文古籍目录学发展的新阶段。
文板《旁塘目录》、《登噶目录》、《钦朴目录》三大目
这一阶段目录学著作主要围绕藏文 《大藏经》
录编辑完成,标志着藏文典籍目录学的初步呈现。 编辑形成。由于《钦朴目录》和《庞塘目录》的失传,
逐步发展起来的。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为 等人将译经书目进行分类编目后,藏于桑莺寺的登
了加强统治,积极学习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 噶宫殿得名。这部目录原写本据说也于 13 世纪后
化,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派大臣土 失传,但其内容被目录学家布敦抄录于《丹珠尔目
弥·桑布扎等人到印度留学,他们返藏后仿照古印 录》杂部中而得以流传,约有六、七百种,分为 27 个
藏族目录学家布敦·仁钦珠(1290—1364),对藏 文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先后编订 了 4 部藏文善本目录,有《大藏目录》、《布敦目录》、 《善释教法史经录》和《西藏所译出的佛经和论典目 录》。这四部目录学著作被收集在《布敦全集》之中, 在藏文目录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18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大藏经》在藏区的抄 录刊刻,里塘、卓尼、拉加、德格、雪域等《大藏经》目 录版产生。
摘 要: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是在吐蕃文字创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数字化 目录学是目前藏文文献目录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藏文文献;目录学;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6-0109-03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是在吐蕃文字创制后 时,由噶瓦·拜则和昆·鲁益旺布等完成,噶瓦·拜则
《甘珠尔目录》是《大藏经》目录的分支,分里塘 版《甘珠尔目录》、卓尼版《甘珠尔目录》、拉加《甘珠 尔目录》、德格版《甘珠尔》、雪域版大藏经《甘珠尔 目录》等多种。
里塘版《甘珠尔目录》,藏历饶迥土鸡年(1609), 云南丽江第六世活佛却吉旺秋编刊。却吉旺秋根据 琼结秦瓦达孜宫存放的《甘珠尔》为蓝本,刊刻了 《甘珠尔》,并于 1614 年编订了此《甘珠尔目录》;卓 尼《甘珠尔目录》,由甘肃卓尼第 11 世土司玛索贡 布主持刊刻,该版选用里塘版、西藏抄本《甘珠尔》 等版本为蓝本刊成,全书由卓尼寺高僧杰尊扎巴校 勘,并编订了目录,该版共 7 部,其目次分为(: 1)秘
第 33 卷 第 6 期 2012 年 6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6 Jun. 2012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发展及数字化
杨莉
(西北民族大学 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30)
- 109 -
律、般若、华严、宝积、经集、涅槃、密乘等。《丹珠尔》 称“副藏”,是噶举派僧人布敦仁钦珠大师主持编集 的。
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非常珍贵的文物和 文化成果,不但是一部佛学丛书,而且也是一部汇 集各科知识的百科全书。包括了 4500 多种藏文书 籍。它的典籍大部分译自梵文,另一部分译自汉文, 其中保存了很多印度已经失传的重要论著,是极为 宝贵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
《大藏经》 整理与编纂完成后,明永乐九年 (1411 年)在南京刊印了藏文《甘珠尔》部,明万历 二十二年(1594 年)在北京又补刻了《丹珠尔》部, 并颁发到藏区,藏区僧人学者才纷纷抄录,从而出 现《大藏经》的不同版本。围绕《大藏经》的抄录,《大 藏经》在这一时期也相继出现各类目录版本。如《大 藏经目录论典广说》,藏历饶迥水鼠年(1312),由译 师索南俄色、江若·绎曲本等人把全藏区所有能找 到的《大藏经》原本收集起来,经过校订、编纂而成[1]。 《蔡巴甘珠尔目录》 由噶举派僧人蔡巴·贡噶多杰 (1309 一 1364)编订完成,他把拉萨蔡贡塘寺院的全 部佛典收集起来,在布敦大师的帮助下编订完成。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教的朗达玛王继位,镇压佛教,禁止译经,焚毁多数
赤松德赞时期,是藏文文献发展的兴盛期。赤 佛典,破坏寺院,令僧侣还俗。此时僧徒多避难国
松德赞是吐蕃赞普之一,大约于唐天宝十四年(755 外,佛教一时衰微,史称“达玛灭佛”,使佛教及僧人
年)嗣位,在他在位时期,吐蕃社会臻于全盛,不仅 译经事业在吐蕃地区暂处于停滞状态。目录学也一
其中,《钦朴目录》是在赤松德赞在位时由大译师完 故《登噶目录》是编纂藏文《大藏经》的主要依据。
德贝则热支达奉命完成,他把钦朴宫中所有藏书加 《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甘珠
以整理后分类编目,因藏于钦朴宫而得名,可惜此 尔》主要是佛祖之教典,又称“正藏”,是噶举派僧人
目录到后来失传了。《登噶目录》也是赤松德赞在位 贡噶多杰编订的一部佛教丛书,包括显密经律、戒
花经》、《密乘仪轨经》等佛教典籍译成藏文版,这是 录编排详尽,因藏王达玛灭佛,此目录也遭散失,其
比较早的藏文版典籍。此外,桑布扎还编著了《文法 具体内容不详。
根本三十颂》和《文法添性用法》等佛教经典。桑布
藏文目录学的发展主要是随着藏族佛教事业
扎之后,藏文著述和翻译事业的继续发展,为以后 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赤热巴巾之后,信奉苯
度梵文、结合西藏实际创制了藏文,创制了吐蕃文 类目。这是流传迄今最早的一部藏文目录,对以后
字,即现在的藏文。藏文创制成功后,桑布扎等人将 的目录产生பைடு நூலகம்很大的影响。《庞塘目录》是译师们把
梵文的 《十善经》、《宝星陀罗尼经》、《月灯经》、《莲 藏于庞塘噶美宫的所有藏书进行分类登录,按八个
藏经》、《十一面观音经》、《十一面陀罗尼》、《最胜莲 音节为一颂,三百颂为一卷的规则编目。据说该目
表现在武力强大,还表现在他对吐蕃王朝内政建设 度荒废。
和不断引进、学习、吸收外族文化,振兴吐蕃佛教文
自 11 世纪时期起至 1949 年前,佛教复兴并继
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赤松德赞组织人员编辑存放 续发展,西藏各教派应运而生,竞相发展,僧人、学
在旁塘、登噶、钦朴三座宫殿内的译经,为了便于检 者们著书立说,各种著作纷纷问世,出现了藏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