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医常用放血脉穴

蒙医常用放血脉穴

蒙医常用放血脉穴
一、头部脉穴
【额脉】前额发际正中线直下0.5寸处。

主治:春秋两季,胆元病头痛、额顶痛,日晒、火烤、过劳、饮酒等头痛加重者。

多用于神经血管性头痛。

【金柱、银柱】瞳孔直上,发际下0.5寸,右为金柱、左为银柱。

主治:正、偏头痛,尤其对血、胆病引发的头脑胀痛、目赤肿痛、眼角糜烂等有效。

多用于眼压增高,眼底出血等。

【枕脉】枕后发际正中线直上2寸,旁开1寸处,左右两穴。

主治:颈项强痛,瘟热犯脑,血、胆病头痛,头晕,视力减退等。

多用于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头痛等。

【舌脉】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主治:舌强失语,口干消渴,舌肿或缩,心热疾病。

多用于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失语症。

【齿脉】在下颌角斜前上方1寸处。

主治:牙龈肿痛,瘰疬痄腮,口眼歪斜等。

【颞脉】耳前斜上1寸处。

主治:胆血牙痛,耳鸣流脓,脸颊肿痛等。

【鬓脉】平齐前额中点,左右两鬓发际处。

主治:癫痫,晕厥,神志不清,肢体不利,头脑胀痛,牙痛等。

二、上肢脉穴
【通肺脉】沿前臂和上臂桡侧上行之脉,距肘窝外3寸处(曲池)。

主治:胸肋刺痛,肺热咳嗽,喑哑,
气短等。

【脏腑总脉】自肘窝内侧略斜向上
外行之脉,肘窝正中偏外点。

主治:五脏六腑热病。

心肺、胁肋
刺痛,肝胃、肠腹郁热,胸闷气喘等。

【肝脉】位于肘弯内侧向手背拇指
斜行而后折向小指之脉,取肘横纹下3
寸处。

主治:肝脾、胁肋刺痛,瘀血
痞块,血毒目赤,血热昏迷,肝脾
肿大,胃肠热痢,颈项强痛等。

【六合脉】手背,腕横纹正中
直上3寸处。

主治:肝胃血热,胸肋胀满,
瘀血刺痛等。

【痰脉】从肘窝尺侧出发之脉
分二条,腕上正中向尺侧循行之脉,
肘横纹到腕横纹连线的中点。

主治:食欲不振,肢体倦怠,胃腹挛痛等。

【手背六细脉】手背,指掌关节上1寸处。

食指与中指间,右手为肺、大肠脉;左手为心、小肠脉。

中指与无名指间,右手为肝胆脉;左手为脾胃脉。

无名指与小指间,右手为右肾、膀胱脉;左手为左肾、命宫脉穴。

主治:对应脏腑的血、胆性热病。

三、下肢脉穴
【腿大脉】膝关节内侧向上3寸处(大隐静脉分支)。

主治:肠腹外伤、震荡,下肢沉重,睾丸肿痛,痔疮,子宫疾患等。

【踝脉】足内踝斜前上方约1寸处。

主治:胃肠痉挛,二便不通,子宫出血,二便不利等。

【腘脉】腘窝正中偏外点。

主治:颈项痛,腰脊痛,下肢痛,子宫出血等。

【肾脉】足跟骨向上2.5寸处肌腱旁。

主治:肾损伤,腰扭伤,下肢不利,肌肉肿痛,子宫出血,尿血。

【蹬脉】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正中直上1寸处。

主治:足背肿痛,脚气溃烂等。

四、躯干脉穴
【胃角脉】剑突下1寸,旁开3寸处,左右两穴。

主治:胃热病。

主治:外阴热病。

【尾尖脉】尾骶尖上静脉。

主治:下肢热病,痔疮等。

五、简要放血法
首先,常规消毒放血脉穴术野,用止血带或驱血带在近心端距离脉穴约10cm处进行结扎,然后,用高压灭菌的放血刀具准确对准脉穴,穿刺出血适量约5--10ml,或更多些,最后,松解止血带,擦拭术区,敷料块稍微加压包扎,术毕禁止洗浴术区数日为妥。

------根据韩学作编著《蒙医内科学》整理
2017/10/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