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机械制图教案第 1 页
学科机械
制图
课题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课次
授课时间2010 年9月3日课的类型新授课授课方法讲授法、启发、指导授课时数 1 教具多媒体、模型、三角板、圆规授课班级11数控6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三面投影体系的名称与关系;
掌握的三视图的形成方法
掌握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能力目标: 掌握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情感目标:通过课堂学习练习,使学生加强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三面投影体系
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教学设计附记
一、诗句导入―――导入任务
二、新课讲授―――学习新知
三、课堂小结―――激发想象
四、课堂练习―――引导探究
五、拓展延升―――拓展升华
机械制图教案第2 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
上节课所学内容:
1.投影法的分类
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导入新课〗
读诗并思考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成岭
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任务分析〗
让学生看书回答?
1.为什么要建立三面投影体系?
2.三面投影体系有哪三个面?
3.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知识学习〗
一、三面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物体是有长、宽、高三个尺度的立体,只通过物体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我们并不能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形状。

因此,我们要认识它,就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去观察它,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选到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三个投影面的名称和代号是:
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代号用字母“V”表示;右边侧立的投影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代号用字线“W”表示;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代号用字母“H”表示。

新课导入
时间约5分钟
情境式教学,启
发引导学生思
考:
学生观察思考,
作出猜想并交
流。

教师引出学习
目的及重点、难

新课内容
多媒体演示
启发学生思考:
哪些知识已学
过?哪些是新
知识点?
归纳:
三个投影面是
哪三个?
启发引导:
三个相互垂直
的投影面就好
似室内的一角,
像相互垂直的
两堵墙和地板
那样,构成一个
三投影面体系。

准备工具静
心上课
结合生活实
际,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
同学间互相
交流讨论,共
同分析其形
状及画法
交流讨论,各
抒己见
机械制图教案第3 页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这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就好像室内一角,即像相互垂直的两堵墙和地板那样,构成一个三投影面体系。

由于三投影面彼此垂直相交,故形成三根投影轴,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V 面和 H 面相交的交线,称OX 轴,简称X 轴;
H 面和 W 面相交的交线,称OY 轴,简称Y 轴;
V 面和 W 面相交的交线,称OZ 轴,倚称Z 轴;
X、Y、Z三轴的交点称为原点,用字母O表示。

二、三面投影的形成
将物体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由前向后投射在V面上得到的投影叫正面投影,反映形体的X坐标和Z坐标;由上向下投射在H面上得到的投影叫水平投影,反映形体的X坐标和Y坐标;由左向右投射在W面上得到的投影叫侧面投影,反映形体的Z坐标和Y坐标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原则画出物体的图形,称之为视图。

把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

这三个视图我们称为物体的三面视图,简称为三视图。

为了把空间的三个视图画在一个平面上,就必须把三个投影面展开摊平。

展开的方法是:正面(V)保持不动,水平面(H)绕OX轴向下旋转90°,侧平面(W)绕OZ轴向右旋转90°,使它们和正面(V)摊成一个平面。

由于投影面的边框是设想的,所以不必画出。

多媒体演示
启发教学:
三投影面分别
有哪几根轴?
让学生看书回

问:
三根轴的交点
称为什么?用
哪个字母表
示?
安排学生回答
讲评并归纳同
学们的答案,多
媒体展示正确
答案
多媒体展示
启发引导:
三面投影体系
中三个面是怎
么变化在一个
平面内的?
让学生看图思
考?
思考基本特性
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
识发挥空间
想象
其他同学思
考讨论补充
分组讨论,互
相探讨,集思
广义,由组长
归纳总结
小组交流可
以充分发挥
每个同学的
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

机械制图教案第4页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1、位置关系
由图可知,物体的三个视图按规定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以后,具有明确的位置关系,即: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多媒体演示
总结约5分钟
拓展学习:
思考:1.让互相
合作,用三本书
作为三个面,先
是互相垂直放,
再按所讲的方
法,旋转为一个
平面,同时认出
三个面的名称。

2.自制纸质可
展开的三投影
面体系模型。

培养学生养
成善于观察
分析物体形
状的习惯
机械制图教案第5页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投影关系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在物体的三视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由于三个视图反映的是同一物体,其长、宽、高是一致的,所以每两个视图之间必有一个相同的度量。

因此,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关系可以归纳为:
主、俯视图长对正(等长)。

主、左视图高平齐(等高)。

俯、左视图宽相等(等宽)。

上面所归纳的“三等”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对于任何一个物体,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这个投影对应关系都保持不变。

“三等”关系反映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我们看图、画图和检查图样的依据。

3、方位关系
三面视图中不仅反映了物体的长、宽、高,同时也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应该注意,对于俯视图和左视图来说,凡是靠近主视图的一边(里面)是表示物体的后面;凡是远离主视图的一边(外面),是物体的前面。

多媒体演示
通过课件上的
图帮助学生理

培养学生养
成善于观察
分析物体形
状的习惯
机械制图教案第5页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观看课件上的视频,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
1、课前的这首诗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2、通过对三视图的了解,想象几何体空间和投影反复转化的过程
五、拓展延伸
布置任务: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物进行形体结
构分析并绘制三视图,然后探究、归
纳三视图的尺寸“三等关系”及其与
实物之间的六向“方位关系”。

为下次课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三面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的投影面体系
正面V、水平面H、侧面W
二、三面投影的形成
V面:从前向后,正面投影
H面:从上向下,水平投影
W面:从左向右,侧面投影
三、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四、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上下左右围主视,
俯视左视分前后,
靠近主视是后面,
远离主视是前面。

多媒体演示
培养学生养
成善于观察
分析物体形
状的习惯
机械制图教案第6页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
一、教学法:
本次课互动教学法、演示法、问题教学法、小
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二、学生存在问题:
1、对三视图旋转成平面理解比较难。

2、分析形体思路不开阔
3、对后面的重点内容正投影的几个基本特性掌
握的不够好,课后要学生加强复习。

二、教学改进:
加强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