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C
(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30)甲午战争后的 “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 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 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材料二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 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 能对英、法报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 支持.”……顾维钧果断地抛开一切中日密约,阐述了中 国对山东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 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感谢日本驱逐 德国在山东的势力,但中国不能以“割让中国人民天赋 之权利为报酬”,德国也没有将山东“转交他国之权”。 • (3)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 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顾维钧从哪些方 面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6分)
A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 战争,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 有一九一五年五月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 九月二十四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 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和义务之条款. 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1)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产 生和发展的?(4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 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 说明了什么?(4分) (1)19世纪末,德国强占山东青岛;巴黎和会上列强将 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2)态度:不支持中国政府的主张.说明:弱国无外交。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背景:内____、____、____ 外____、_____、____ 2、过程:爆发、两个阶段、结果 3、意义:_____、_____、______
一、背景 国际
1、“一战”期间,帝国主义侵 略 反帝情绪高涨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指明方向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2009年四川文综16)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 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 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 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B
(2011· 北京文综· 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 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 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 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 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 新民主主 义的开始 国民大革命 基础的奠定 兴起 发展 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新文化运动 (背景、兴起、内容、影响) 2、五四运动 (背景、过程、意义) 3、中共成立和二大 (成立条件、一大内容、 意义、二大纲领内容、 意义) 为中国革命准备了指导思想、 前途 为中国革命转变准备了 指导思想、领导阶级 为中国革命转变准备了新的 纲领、新的领导核心
(3)理由: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心态:对美国抱有幻想。 方面:山东的历史和文化上。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新评价: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么 呢?它是一个时代的概念。“五四”绝不仅仅是指1919年一批 学生上街游行这么简单,它实际上代表了近代中国一次重大的变 迁,其起止日期大致从1914年、1915年开始,到1924年、1925 年落幕,前后大约十年。这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情,不仅仅 局限于政治层面,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层面。这也是近代中国第 一次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时期,持续了大约六七年的时间,“民 营企业”、“民营银行”都是在这个时代蹿升起来的。因而“五 四”不仅是政治的“五四”,也是经济的“五四”。 “五四” 还是社会的“五四”。那时,“个性解放”、“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等话题在公开的报刊上都有广泛的讨论。“五四” 完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思潮、不同的主义、不同 的主张、不同的理想,都获得了空前的同等表达的机会,无论是 独立的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还是国 家主义等等,真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这个意义上, “五四”更主要的不是反传统,而是引入新思潮,引入各种各样 的思想资源。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 性 质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特 主力:工人阶级 点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功绩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意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促进 准备了思想基础
属于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义 标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中共成立和二大
1、中共成立的条件:
2、成立的概况:时、地、人、标志
3、意义:_____、_____、_____
4、中共二大召开
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反
1、中共“二大”召开的背景
帝 国际方面 反 国内方面 军阀割据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封 2、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民主革命纲领 建
A
(河南省洛阳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二次统考) 中共“二大”召开期间,陈独秀等人认为:中 国的民主革命胜利后,“革命的参加者无产阶 级仅能得自由与民主权利,尚不能完全解放。”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 A.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对中国民主革命领导权和发展前途缺乏正确 认识 C.尚未认清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D.已受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再度被列强宰割
①依据 中国国情: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
革命的敌人
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内容:最高纲领
3、意义:
革命的动力
最低纲领
明确纲领,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标志
(2009年广东历史8)1929年5月4日国民 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 《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 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 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1·浙江文综·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 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 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 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 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 本试卷所加) •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 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 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9分)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国内
民族工业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
思想基础
2、过程
中心: 参加者: 主力: 方式:
第一阶段
北京 学生等 学生 罢课示威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等 学生被抓
第二阶段
上海
工、商、学
工人 三罢斗争
口号:
结果:
初步胜利
6月3日
3、历史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