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模式1.导学式导学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
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又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人教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等》;河北版《细胞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等。
2.自学式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体是:收集信息--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提炼知识--组内交流(处理信息)--组间交流--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解决问题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等主题。
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自选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
例如:人教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河北版《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的珍惜动物》《我国的珍惜植物》《药品与安全》3.角色扮演式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
具体是:依据教材(生物标准)--自选专题(学生)--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等主题。
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例如:人教版《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田野动物的调查》4.自主探究式自主探究是由学生收集材料经小组加工处理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组内)--表达交流(组间)--提问质疑(组间)----得出结论(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主题。
例如:人教版《空中飞行的动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
5.实验探究式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背景由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实施方案(学生)--表达交流(组间)--得出结论(师生)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验证性的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得出结论(学生)--猜测推理(理论推理或质疑)--实验证明(现有实验材料)--表达交流(组间)--生成问题(师生)--全班展示--得出结论(生、师)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科学探究》主题。
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的萌发》;河北版《探究蚂蚁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和河北版的探究竟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操作模式。
比较经典的实验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属于第二种模式。
6.竞赛式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有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抡答、必答等专题。
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专题的剃度相当,难度相当,教师评价公正。
具体是:课程标准(熟读课标)--分析教材--确立重点--收集材料--重组加工(材料)--编写题库(基础性、能力性、趣味性、应用性)--自选专题(学生)--表达交流(组内合作)--及时评价(师、生)--评出优胜(积分制)--颁奖奖励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
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增强。
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单元复习课。
7.作品展示作品展示: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色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进行展示和研讨。
适用:生物资料展示、科技论文、设计展、优秀标本展、优秀模型展。
8.讲述式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方式突破难点,输导学生思维。
具体是: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讲述(思维过程)--适时启发--得出结论(师生合作)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
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
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
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
9.网络整合式网络整合式: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整合并在网络教室展示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资源(网上)--整理资源(课下)--小组交流(QQ,人与人)--组间交流(BBS 论坛)--互动研讨(人机交流,人人交流)--得出结论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计算机的打字基础,上网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网上的基础。
10.光蝶互动式光蝶互动式:是光蝶中的学生和教师与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有机的互动的过程。
具体是:依据课标--确定重点--设计问题(教师)--整合光蝶(整合课堂、整合问题、整合学生)--四动学习--(光蝶中的生生互动、师师相动;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课堂与光蝶中的师生互动;光蝶与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11、问题式问题式:是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师、生)--质疑问题(生、师)--生成问题(师、生)--学以致用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健康地生活》《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
以上模式因教师、学生、教材可相互转化。
例如河北版的《近视与远视》《药品和急救》《遗传和变异》这类课型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特点,学生会迫不及待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急需老师和学生解决的问题。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来提高课堂中的应变能力。
初中生物学的三类实验课教学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选择适合于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实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从初中生物学实验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形态解剖实验、分类实验和生理实验三种;从实验的类型上划分,可分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实习三种,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所占的比例最大。
根据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可将学生分组实验分为验证式实验、同步式实验和探索式实验三种类型。
1验证式实验----先教课后实验验证式实验是以验证为目的,先讲新课后的实验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的程序是:复习知识→教师示范或讲解操作→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知识。
这类实验一般编排在有关课文之后,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很多,观察操作要求较高,实验的内容比较复杂。
例如:教师用两课时讲授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两课时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并做实验。
此外,像“观察根尖的结构”、“观察叶片的结构”等实验也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在验证实验课中,实验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知的,实验课的程序和知识脉络比较容易,通过实验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知识的作用。
但是,从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来看,它的不足之处是结论和程序都是学生已知的,只是“重新体验其过程”而已,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同步式实验----边教课边实验这类实验把讲授新课和实验结合起来,讲课与实验操作同步或交替进行,即讲授内容与实验内容是同步的。
它一般编排在有关课文之中或之后,所需的基础知识较多,并且实验的内容与讲述的理论知识关系相当密切,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将观察结果上升为理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叶芽的构造”、“观察花的结构”、“观察水螅”、“观察蚯蚓”、“观察常见软体动物”、“解剖青蛙”和“解剖鲫鱼”等,均可采用同步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
在同步式实验中,教师要把教授新内容的任务和实验课的任务融合在一起,通过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其基本技能和能力。
因此,此类实验课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尤为重要,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教程,做到手段多样而不繁琐,内容丰富而不杂乱,即:将实验的观察、操作等环节穿插于讲述、理解、思考与总结之中,并力求两者衔接自然而合理,做到教学思路清晰,知识脉络一目了然,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以“观察水螅”一节课为例:本节课的知识点有5个,即:①外部形态;②内部结构;③捕食和消化生理;④神经结构与应激性;⑤生殖生理。
围绕知识点,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达标程序:教师设问:水螅有什么样的外形与体色?→学生观察实物并回答→教师展图并板书总结:水螅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设问:水螅体壁有几层细胞?体内有什么结构?→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纵切片→学生回答→教师展图、解释、补充→板书总结:双胚层与消化腔。
教师设问:水螅如何捕食和消化食物?→学生亲手释放活水蚤喂水螅,并观察其捕食行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捕食消化。
教师设问:用探刺活水螅不同部位,它有何反应?→学生操作并观察→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总结:神经网及其特点。
教师设问:水螅用什么方式生殖?→学生观察水螅的芽体→教师归纳:出芽生殖。
在以上整个达标过程中,教师的讲述与学生实验的组织条理清楚,学生眼、手、脑和耳并用,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方式。
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课探索式实验能充分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实践论在教学中的实际体现,它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实验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观察、思考和得出结论。
其教学程序是: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获得结论。
这类实验一般编排于相关课文之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多,实验材料易找,实验操作程序简单,实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就能掌握。
如:“探究种子的成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脊蛙反射实验”等均适合用这种方式教学。
这类实验课,把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三者统一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使学生直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开拓思维、求实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这类实验课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应巧妙设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完成实验。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课堂,应得到重视和加强。
生物学教师应在这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适合于这3类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真正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初探一、问题的提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