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职业教育

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职业教育

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职业教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充当传递社会生活经验专门工具的角色。

A.人类B.教育C.职业教育D.教育者
2.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教育投资间接实现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管理,控制职业教育发展的(D)。

A.规模B.速度C.方向D.规模和速度
3.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是职业教育成为国家“人才强国”基本战略之一的(D)事件。

A.重大B.重要C.决定性D.标志性
4.职业教育的人民性、大众性特点决定了其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具的(A)。

A.公平性B.公正性C.公开性D.普及性
5.广义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C)的关键环节。

A.国家建设B.城市建设C.新农村建设D.城乡建设
6.(C)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存在的前提,也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A.社会B.国家C.社会经济D.经济
7.我国职业教育在其发展的萌芽阶段,主要以(A)形式存在着。

A.师傅带徒弟制B.自学制C.私塾制D.家庭制
8.从横向比较来看,当今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发达国家,都有着发达的(B)。

A.学历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普通教育
9.(A)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A.社会经济发展B.国家发展C.人民素质D.职业教育
10.职业教育各类专业的设置,应该与(C)社会经济结构相吻合,符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方向。

A.全局B.整体C.区域D.部分
11.职业教育(D)对新兴产业等发展应该具有前瞻的适应性。

A.课程设置B.专业C.课程D.专业设置
12.经济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D)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A.方式B.方法C.结构D.内容
13.经济发展水平为职业教育(A)提供了条件。

A.信息化B.现代化C.水平D.发展空间
14.职业教育不仅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还有职业选择和(B)配置的功能。

A.资源B.人力资源C.就业D.劳动保障
15.职业教育通过为劳动者提供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正面影响他们的(C),从而间接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A.劳动能力B.价值观C.劳动态度D.人生观
16.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职业教育(C)的不断改善。

A.教学方法B.教学设备C.教学手段D.教学设施
17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文化以其特有的约束力,以一种(A)方式影响着职业教育。

A.潜在的B.显著的C.独特的D.明显的
18.没有文化的更新和(C),就没有文化的真正发展。

A.繁荣B.昌盛C.创造D.发展
19.职业教育应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企业文化的精髓,应复制一定企业的优秀文化。

这是(A)的含义。

A.聚合企业文化B.传播企业文化C.选择企业文化D.创新企业文化
20.企业文化有物质文化、(C)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有时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适合学校教育。

A.科技文化B.技术文化C.制度文化D.创新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ABC)等类型。

A.中等专业学习B.职业高中C.技工学校D.职业中专
2.我国实行(AC)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A.先培训,后就业B.先就业,再培训C.劳动预备D.边就业,边培训3.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ABC)。

A.技巧B.方法C.能力D.素质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旧中国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整顿和调整,兴办了(ABCD)。

A.中等专业学校B.技工学校C.农业中学D.半工半读中学
5.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BCD)的能力。

A.学习能力B.职业道德C.职业技能D.就业创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体的先天性素质:指个体在出生前机体所具有的一切与生俱来的特质。

2、遗传:就是亲代的性状通过遗传物质,即通过以细胞染色体为载体的基因传给后代的一种生物现象。

3、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4、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民族文化。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区机构、家庭亲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关场所、民俗习惯、社会风气和思潮等,)而其本质是文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促进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加速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有效手段、职业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职业教育促进了现代教育体系的构件与完善,加快了教育的现代步伐、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要策略。

2、简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明确了通过职业教育,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规定了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方向、规定与内涵,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标准。

3、简述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
根本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现实依据: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基本依据: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制、学历、参考依据: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客观依据: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

来源:网络转载
4、简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终身教育理论、社会人才结构理论、职业分析理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9分,共9分)
论述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职业教育对政治具有维护和促进作用。

(1)职业教育维护现实的政治关系。

职业教育由于在政治上的方向性、教育上的有效性,使未来社会成员认同、服从并适应现实的政治关系格局,使这种现实的政治关系在受教
育者的头脑中成为一种当然之物。

职业教育还通过培养一定的政治人才,使统治阶级的理论得到补充,使现存的政治关系格局得到巩固。

(2)职业教育影响社会政治生活质量。

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国民的政治素质是影响社会政治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民政治素质的提高,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各类教育。

(3)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一定政治目标的实现。

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地将一定的政治目标和意图通过职业培训传播到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改善一定的社会成员分布结构,调节一定的社会阶层利益关系,从而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二)职业教育促进社会阶层合理、稳定流动。

社会稳定与发展是政治的最高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就是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职业教育不但给了社会成员以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机会,也给了其职业职业方向选择的机会。

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社会成员的流动通过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类型得以合理有序,从而使社会稳定和谐。

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农村问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职业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三)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决定职业教育的地位
(2)政治决定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权利
(3)政治决定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