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序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2011——2012学年度胡香玉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
其中大多数作文是写人的作文,所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尝试。
一、研究活动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我们从写和改两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现在,教材中所需要写的一般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过去的做法是当堂布置,当堂指导,当堂完成。
学生没有充分准备,急个团团转,写了又勾,勾了又写,一节课下来,连个作文开头还没写出来。
我们全组同志坐下来展开讨论,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既感到轻松,又言之有物。
大家一致认为,要给学生充分地观察、走访、查阅的机会,并且交稿时间延长到一周。
稿子交上来就万事大吉了吗?不,改这一环节不可忽视。
怎么改?大家各抒己见。
一致认为首先是自批自改,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初稿进行加工,修改;然后组织互批互改,小组内几名同学轮流交换,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最后全班交流,每组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在全班宣读,学生发表评论,指出优、缺点,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实现共享。
当然,在修改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文题的确认,主题的确认,题材的确认,文章层次的安排等,同时包括对字、词、标点的修改。
二、研究策略中学生最熟悉的写作体裁莫过于记叙文,他们从小学起就开始写人物,有写自己的、写师长的、写父母的、写朋友的,进而扩展到写各色人等,范围广,训练勤。
但也有一些同学对作文无话可说,缺乏技巧,抓不住要领。
如何解决这一写作痼疾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第一、在行文之前,首先确定文章的主旨即中心。
文章的中心如同一个人的思想灵魂,缺乏中心的文章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是毫无生机可言的。
其次是文章的结构布局,文章的结构就像人体的骨架,好的布局会造就出气宇轩昂的外部框架来,让人思路明晰,条理清楚。
再次是选材,选材如同人体的血肉,围绕中心所选的材料,足以使文章内容充实,无空洞之感。
最后是修辞和遣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及遣词成句犹如`精心装扮。
作文也正应了“三分颜色,七分装扮”,只有对自己的文章经过反复修改、增删,才有可能成其为美文。
第二、用眼观察,用心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常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平凡的日常琐事中往往会有令我们感动不已的东西,把它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去感动别人,相信你笔下再也不会出现无话可写,文思枯竭的写作困境。
第三、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人物的外貌、气质、性格、情感各不相同,只有抓住了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确立你笔下的“这一个”,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打破“千人一面”的陈旧模式。
即使是对同一个人进行描写,也要力避雷同,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千个观众的心中定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四、要学会在对比、矛盾中表现人物。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克己谦让、宽厚仁慈和“我”大嫂、二嫂的蛮横无礼、鸡肠小肚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善美,假恶丑在此不言自明。
对比和矛盾冲突也可以体现在单个的人物身上。
人是矛盾的复杂体,所谓“人无完人”,人物性格的优缺点也可以展开对比或把其放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再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虽说武艺超群,机智勇敢,忠诚不二,有“斗战圣佛”的殊荣,但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他那猴急的秉性,为此而吃尽了苦头。
而猪八戒虽好吃懒做,搬弄是非,甚至有点好色。
但这都在情理之中,更符合人性化的特征。
试想他生就一副猪肠大肚,在取经途中,饥肠碌碌,在连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面对妖怪却毫不退缩,最后只落得了个“净坛使者”的下场,可见八戒的取经只是解决了一个温饱问题,在别无他图。
这种精神难道更不招人喜爱。
这些呼之欲出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无不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中学生用心品味,勤奋笔耕,才有可能悟出一点写作的真谛来。
三、研究成果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实践,各位老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写出了高质量的反思、叙事、论文等。
《写人作文序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2012——2013学年度胡香玉正式着手参与“写人作文教学序列”的实验与研究,至今已一年有余,从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到整体的语文素养,小到写作上创新出彩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
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
“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
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
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
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
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
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
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
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
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
《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
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
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
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四)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
总之,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与研究,学生的写作经过阅读、积累的基本功之后,各方面能力大幅度提高。
尽管如此,写好作文仍非一日之功,作文教学也不仅仅是靠一种训练来教学生掌握作文基础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学会观察、体验、思考,为更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激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与研究中不断地探索。
《写人作文序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2013——2014学年度胡香玉《写人作文序列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已开展了一段时间,主要研究初中阶段写人作文写作指导的操作程序与细则,学习最前沿的先进写作理念,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
现对这一阶段课题研究活动进行阶段总结。
一研究的现状及意义透视初中生的作文现状,主要有以下问题:①写作兴趣不浓,纯属应付;②题材平淡失真,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③表达能力差,语言大多苍白贫乏;④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
虽然许多语文教学者和专家进行了诸多尝试,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但初中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仍有待加强。
应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作文规律,优化写作教学,对初中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分步训练。
二.教学实践。
初一学生作文训练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而一篇文章是由字、词、句、段构造起来的。
为此,我做了如下工作:(一)平时注重积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生字词,我便要求学生掌握字音、字形,重要字词要求学生能正确造句,并力求生动。
为求实效,每学期举行一次语文基本功竞赛。
而那些妙句、佳段,则要求学生赏析并背一背。
赏析时指导学生从关键字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处入手来体会其妙处。
“知其所以然”才能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所运用。
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朗诵比赛。
字、词、句就是砖瓦,没有这些砖瓦又何以成大厦,何以写出佳作来呢?其次,注意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写作积累素材。
课外阅读的材料来自报刊、杂志、网络等,有时由教师推荐,复印成文,发给学生阅读。
有时侯由学生自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