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第二节 分类法举例
表13-2 13产 : 类 品 品 乙 产 项 本 发 费 月 生 用 生 费 合 产 用 计 本 完 产 总 本 月 工 品 成 月 在 品 本 末 产 成 目 月 在 品 本 初 产 成 秀 厂 品 本 算 青 工 产 成 计 单 × × 年4月 × × 直 材 接 料 10000 96000 106000 99715 6285 直 人 接 工 3000 60000 63000 60800 2200 金 单 : 额 位 元 制 费 造 用 2700 54000 56700 54800 1900 合 计 15700 210000 225700 215315 10385
第二节 分类法举例
表 13-7 产品:甲类产品
产品 名称 (分 配 率 ) 产品 产量 材料 总系数
青秀工厂产品成本计算表 ××××年 4 月
直接材料 分配金额 (2.50) 工时 总系数 直接人工 分配金额 (0.75)
金额单位:元
制造费用 分配金额 (0.55) 产成品 总成本 产成品 单位成本
第二节 分类法举例
13表 13 - 3 产品:甲类产品 产品名称 201 产品 202 产品 203 产品 204 产品 205 产品 13表 13 - 4 产品:乙类产品 产品名称 401 产品 402 产品 403 产品 404 产品 405 产品 5.75 5.50 5.00 4.90 4.75 青秀工厂产品系数计算表 ××××年度使用 材料消耗定额 3.00 2.75 2.50 2.00 1.75 系数 1.2 1.1 1.0 0.8 0.7 青秀工厂产品系数计算表 ××××年度使用 材料消耗定额 系数 1.15 1.10 1.00 0.98 0.95 工时消耗定额 0.72 0.66 0.60 0.54 0.48 工时消耗定额 0.70 0.60 0.50 0.45 0.40 编号: 01 系数 1.4 1.2 1.0 0.9 0.8 编号: 02 系数 1.2 1.1 1.0 0.9 0.8
201 202 203 204 205 合计
5000 4000 21400 5000 6000 -
6000 4400 21400 4000 4200 40000
15000 11000 53500 10000 10500 100000
7000 4800 21400 4500 4800 42500
5250 3600 16050 3375 3600 31875
第二节 分类法举例
★ 一、企业基本情况 ★ 二、成本计算程序
13表 13-1 产品:甲类产品 项 本月发生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青秀工厂产品成本计算单 ××××年4 月 直接材料 20000 100000 120000 100000 20000 直接人工 4000 30000 34000 31875 2125 金额单位:元 制造费用 3000 22000 25000 23375 1625 合计 27000 152000 179000 155250 23750
★ 应该注意的是,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产品类别的划分是 至关重要的。有些企业片面追求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任意扩大 类距,甚至将所有产品合并为一个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 产费用,这样做,使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成本平均化,其结果 是无法考核各种产品成本的节约和浪费,不利于寻找降低成本 的途径,也就失去了成本计算的意义。
按标准产量比例(即系数法)划分 按定额比例
分类法产品成本计算程序
材料费用分配表 A产品成 产品成 本 甲类产品 成本明细账 B产品成 产品成 本 C产品成 本 D产品成 本 E产品成 本
外购动力分配表
辅助生产 明细账
辅助生产 分配表
要 素 费 用
人工费用分配表
制造费用 明细账
制造费用 分配表 乙类产品 成本明细账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某产品
、 该产品售价或定额消耗量 体积等) ( = ( 、 系数 标准产品售价或定额消耗量 体积等)
某产品总系数 该产品 该产品 = × (标准产量) 实际产量 系数
应分配成本总额 费用分配率= 各种产品总系数之 和
某产品应分配费用=该产品总系数×费用分配率
►(二)定额比例法 ★ 在分类法下,某类产品的总成本也可按该类内各种产品 的定额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按定额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 通常称为定额比例法。 ★ 运用定额比例法划分类内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以及 各种产成品成本的计算程序如下: 首先,分别成本项目算出各类产品的本月定额成本或定 额耗用量总数。 其次,分别成本项目求得各类产品本月实际总成本,并 计算出各项费用分配率。 再次,将一类产品中各种产品分别成本项目计算的定额 成本或定额耗用量乘以相关的分配率,即可求得各种产 品的实际成本。
★ 按各联产品的销售价值的比 例分配联合成本 ★ 理论依据是售价高的联产品 应该成比例地负担较高的联 合成本 ★ 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 的联产品
4、可实现净值分配法
如果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 按各联产品的可 实现净值比例分 配联合成本
以产品的最终销售价值 减去其可分成本的余 额作为可实现净值
如果产品不需要进一步加工
金额单位:元
产成品 总成本 产成品 单位成本
401 402 403 404 405 合计
2000 4000 27750 2500 4000 —
2300 4400 27750 2450 3800 40700
5635 10780 67988 6002 9310 99715
2400 4400 27750 2250 3200 40000
3850 2640 11770 2475 2640 23375
24100 17240 81320 15850 16740 155250
4.82 4.31 3.80 3.17 2.79 -
表 13-8 产品:乙类产品
产品 名称 (分 配 率 ) 产品 产量
青秀工厂产品成本计算表 ××××年 4 月
材料 总系数 直接材料 分配金额 (2.45)工时 总系数 直接人工 分配金额 (1.52) 制造费用 分配金额 (1.37)
折旧费用分配表 摊提费用 明细账 其他费用分配表
摊提费用 分配表 (本图略去对期间费用的分配)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五、类内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 (一)按标准产量比例(即系数法)划分 系数法是指计算出各类产品总成本后,按照系数分配类内各种产 品成本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 确定标准产品:通常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销量大、生产正常、售价稳 确定标准产品: 定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并将其系数定为“1”。 • 计算其他产品系数:用其他各种产品的有关定额资料,与标准产品相应定 计算其他产品系数: 额资料相比即得到各其他各种产品的系数。 • 计算各产品总系数:将各产品的实际产量,与系数相乘即为总系数。也就 计算各产品总系数: 是标准产品产量。 • 计算类内各产品的成本:以总系数作为分配标准分配类内费用,计算类内 计算类内各产品的成本: 各产品的成本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第二节 分类法举例 第三节 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内容提要
★ 本章主要介绍分类法的涵义、适用范围、特点和成本计算程序。 通过实例重点说明了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类内产品成 本计算的系数分配法以及副产品等成本的计算方法。
以产品最终的销售价 格作为可实现净值
一、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 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很多,究竟应选用何种方法来分配联合成 本呢?企业应根据其特点和联产品的加工情况,选择适当的方 法,即要简便易行,又要使联合成本的分配结果尽可能准确合 理。
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 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 来的非主要产品。 来的非主要产品。 为简化计算工作,通常只要将副产品按一定标准 为简化计算工作, 作价 ,从分离点前的联合成本中扣除。 从分离点前的联合成本中扣除。 直接对外销 售副产品 需要进一步 加工的副产品
3648 6688 42180 3420 4864 60800
3288 6028 38017 3083 4384 54800
12571 23496 148185 12505 18558 215315
6.29 5.87 5.34 5.00 4.54 —
第三节 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一、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 三、分类法的特点
► (一)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 (二)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在类内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分配
运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结果是否正确,首先必须恰当地划分 产品类别 ;在类别内部选择合理的标准分配费用 。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 四、分类法成本计算程序
► (一)按产品类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出各 类产品的实际总成本 ► (二)选择合理标准分配成本,计算出类内各种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 位成本。 ► 类内产品成本的划分方法有:
1、实物量分配法
以产品在分离点处相应产出份额为 基础来分配联合成本
实物量可采用产品总 产量的重量或容积等 等
2、系数分配法
★ 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规 定的系数折算为标准产量, 定的系数折算为标准产量,然 后将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的标 准产量比例进行分配 ; ★ 必须合理确定各联产品的系数
3、销售价值分配法
(二)联合成本分配的必要性
联合生产不同的产品 发生了联合成本. 发生了联合成本. . .
联合成本无法 根据因果关系分配
因此,试图通过分配联 因此, 合成本确定各产品成本 ...
. . . 可以避免任意 性
(三)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