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和模拟考的差别分析及高中各科知识记忆技巧高考和平时的模拟考试,有哪些区别?1.题目难度不一样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考察的题目一般都在大纲范围内,多数题目是以基础知识的考察为主,少数拔高题目对考生进行分层。
而平时模拟考的题目,尽管主要也是以仿造高考题型为主,但是可能会稍微增加点难度。
毕竟老师们也知道,在高考那么紧张的环境下,学生们要是一看到题目比平时做的还要难,还不得乱了阵脚吓懵一波人。
平时做的题目难一点,这样高考时看到题目,哇很简单嘛,自然就没那么紧张啦。
高考题型虽然可能要简单一些,但是却容易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考察的知识点没有变,但是出题方式却不一定完全是你熟悉的。
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不能死做题。
2.题目可能会有反押题趋势平时的模拟考,出题人一般都是学校的老师,或者是一起联考的其他学校的老师,题目可能会根据今年流行的热点趋势去进行押题。
尤其是作文、文综等大题这些题型。
但是高考的出题老师们,经常会反其道而行,你们预测的是这些题,我偏不考这些。
所以,考生们要学会合理利用高考预测题,不可过于依赖。
3.评分规则不一样相比平时的模拟考,高考的试卷评分,会严格按照评分细则进行给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可能会比平时的考试规范很多。
高考阅卷老师们,也会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给学生改试卷。
所以,高考做卷子,就得明白高考改试卷的规则,尽量给自己多得分。
4.考试性质不一样高考,目的是为了为各大高校选拔人才,将学生进行分层。
因此题目的难度需要有分层的作用,呈阶梯型分布,必考点、易考点、重点、难点都有合理的比例。
平时的模拟考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查缺补漏,因此还是有些不同。
为什么高考会比平时考得好?1.基本功扎实的人高考越有利前面也说了,高考题目一般会比平时做的题目简单一些,因此,只要你平时的复习是稳扎稳打,基础题目踏踏实实弄清楚,即使那些拔高难度的题目,你最后没有办法做出来,把能够捡到的分一分不漏,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而且拔高难度的题目,你觉得难别人也觉得难,别看到难题心态就崩了。
2.赛场型选手和训练型选手的区别这里可能需要给大家普及两个概念,赛场型选手和训练型选手。
比赛型选手:能在比赛中,发挥应有的实力,不受观众、对手的干扰而影响成绩。
练习型选手:练习时,有高水平的表现,一到比赛时,什么毛病都会冒出来,问题多多。
很多黑马,其实就是潜在的比赛型选手。
他们平时默默用功努力,稳扎稳打,基本功十分扎实。
平时的考试,他们默默无闻,因此对自己的期望没有那么高,考试时候的心态也比较好。
而高考这样一个考察基本功和心态的战场,他们就很容易取胜。
练习型选手,则相反。
他们虽然在平时有较高的实力,但是一到考试,心态或是过于焦虑,或是过于放松,这些都不是很好。
最佳的状态,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
适当的紧张状态可以让思维更敏捷,做题也会更加仔细。
因此考试中要学会自我调节。
为什么有人高考会考砸?1.心态未调整好这里要再次提到练习型选手。
有的成绩好的同学,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总觉得自己担负着太多人的期望,高考时压力很大,老担心会怎么样,这样很容易在考场中过于焦虑,影响自己的发挥。
而且,心理学里面有个说法,就是有时候越提醒自己不去犯什么错,就越容易犯这个错。
比如刚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对面一来车就紧张得不行,心想着我快靠边快靠边,结果却不自觉的往车的方向骑了,心理的影响力是非常强的。
2.忽略基础,过于浮躁很多平时成绩好的同学,高考反而没有那么好。
很大原因是很多同学在平时总喜欢把精力放在攻克那些难度大的题。
而对于比较基础的题目,反而很松懈,觉得自己难题都会还会怕简单的题吗。
而高考时考察的很多都是基础题,这类同学如果平时学的不够扎实,就很容易吃亏了。
3.模拟考未及时做好复习信息的反馈汇总平时的考试就是为了让你出错,出错出的越早越好,不然高考时才出错,那就什么都晚了。
错题、疑问、焦点、疏漏等反馈错源信息都是很宝贵的增分“矿源”。
针对错源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过多的无用功。
所以无论平时模拟考成绩怎么样,都不能有骄傲情绪,要脚踏实地把每一个基础点弄清楚,不给高考留一丝忧患。
高中各科知识记忆技巧语文:多读多背勤写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古诗文,理解后记得更牢固。
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理解之后记忆会更快。
当然,背诵后也有助于理解。
(1)抓关键词语背诵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2)按写作顺序背诵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3)采用“整分联背诵法”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
3、勤写。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
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英语最注重的就是抓语法知识和单词1、背诵单词、搭配。
单词是英语的一大基础,单词不过关,就别想学好英语了。
常常看到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背背一个单词,或者在纸上把这个单词抄10遍。
这样做即便记住了单词,也只是这一时,考试就忘了。
而且,这种做法也只能记住几十个单词,单词多的话就不管用了。
最好用的方法就是通过音标记单词,每个字母的发音其实就几种,只要熟练音标和字母在单词中常见的发音,那么当听到一个单词,基本上就能拼写下这个单词。
即便是没有学过的单词,也能根据音标写个大概的模样。
而至于要保证写对,学习哥建议,可以把每个单词做个小卡片,睡前翻一遍,连续几天就能掌握这些单词了。
至于搭配,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到句子里。
比如说动词搭配,只要造一个简单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能记住了。
英语中的一些搭配,其实就是一些不成文的规定。
简单来说,就是固定出现,固定这么用,千万别去钻牛角尖。
2、了解、记住语法。
语法算是学习英语过程中比较难的一项,但又是非常关键的一项。
具体怎么学呢?最基础就是了解主谓宾结构。
简单句中有主谓宾,复杂句中同样有,只不过就是主语或者宾语可能变成了从句,加了定语修饰或者是名词性从句作解释,当然二者也可能变成动名词doing 形式或者不定式 to do 形式。
当然,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这就需要背诵了。
至于动词的话,要掌握的是时态的问题,一共是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这也就牵扯出了虚拟语气。
所以,了解了句子成分,背诵了一些固定句型,语法其实没那么难。
3、背诵作文范例和典型句式。
找一些优秀的范文背诵,这一点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做。
但是,背诵范文,不是背诵内容,而是要了解句型和行文思路。
所以,建议对每一篇作文都画一个流程图,了解思路,然后在流程图中,标明作文中用到比较好的句型,然后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尝试用上这些句型。
但是,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句型的用法和意思,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对于纲要性很强的学科在复习前要列好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不急不躁。
有以下几点:1、抓关键。
这个关键分为“点、面、体”的关键,你了解考试的重点在哪里。
比如历史,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历史如何定性,最好有所分类来记忆,效果更佳。
2、背目录。
目录是提纲挈领的文字,概括性非常强。
跟着目录背,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清晰,记忆效果也更佳。
3、多了解题型,动手做题。
熟能生巧是一定的,了解题型多做题有助自己的记忆。
如果说背诵是把课本记在了嘴上,那么,默写主要内容就是把课本记在了心里的。
4、同学合作。
和同桌互相问问题,而且挑对方知识点薄弱的地方来考对方,这样很有趣,记忆也更牢。
理科的知识点记忆窍门理科对知识的考察灵活多变,很难在试卷上发现曾经做过的题目,背诵看似无从下手。
但根据以往经验,其实只要做好以下三点,就能取得好成绩:1、梳理知识树形图。
教材上涉及的知识点是出题的蓝本,一张好的试卷会覆盖到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考察,只要能梳理好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考点,并熟练掌握对应的方法技巧,高分自然很轻松。
同学们可以根据课上的笔记,先列出章节大标题再慢慢补全每一个知识点,最后总结每个知识点对应的方法和技巧。
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坚持总结梳理,会消化吸收得更好。
2、基础计算练习。
计算作为理科的基础,本就应当得到最大的重视。
但每次考试都会听到同学们讨论又因为哪里算错数、哪里写错符号等原因丢分……重视基础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正确率,不仅减少丢分,更能在考场上争取更多时间去思考各种压轴难题。
3、综合和模拟。
如果平时没有接触过压轴题难度,在考场上解决出来的可能就很渺茫。
建议大家考前选择一些综合练习,熟悉综合题的出题套路、难度及了解对策。
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
就是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起学,而是将各个科目相互交错安排。
一是学习内容相近,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也比较相近,长时间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脑细胞内物质的消耗大,因而产生疲劳。
二是将相近的科目和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使大脑中的神经联系也比较接近,产生重叠、交错,因而引起回忆时的混淆和差错。
在安排学习内容时,注意各个科目交替,以减少相互干扰,又可使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获得交替的休息。
例如,学完语文看物理,做完数学看政治、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