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是演讲的主体,他应具有较高的修养和能力,利用自己优势,知彼知己,扬长避短(一)演讲者要具备较高修养和能力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应该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以及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对此作的努力和培养就是演讲者的自我修养。
那么,演讲者都应具备哪些修养呢?概括地说,就是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
总之,演讲者应具备现代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下面分别谈谈第一,演讲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演讲者演讲的目的是教育人、启迪人,提高听众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
这就要求演讲者本身必须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思想,这样才能远见卓识,高瞻远瞩,识前人所未识讲前人所未讲。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演讲家如德摩斯梯尼、西寨罗、林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鲁迅等他们无一不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演讲也无时不在闪烁着真理、科学、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提倡的“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在科技高度发展时代,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更需要演讲者努力学习,迅速掌握各种新思想、新科学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听众。
第二,演讲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演讲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并受到一定社会规范的限制和协调,演讲也是如此。
作为演讲主体的演讲者,更应以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水准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带头恪守社会道德规范,并应具备以下四点。
1、政治道德。
即应当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
2、职业道德。
演讲者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必须遵守自己从事职业的道德,如医德、师德等。
3、社会公德。
演讲者在一举手一投足间都应讲究文明礼貌,彬彬有礼。
4、伦理道德。
演讲者必须具备高尚的伦理观、恋爱观、婚姻观,以此才能把正确的伦理观念传播给听众。
第三,演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演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也是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
古今中外的演讲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的,他们之所以能旁征博引,妙语惊人;之所以能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组织到演讲中,就因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宏富。
在当今科技发展时代,各种科学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演讲者如果不了解新知识,跟不上现代科学文化发展步伐,就不会使演讲充实、新鲜、生动。
有了思想、品德、学识等方面的修养,演讲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准备演讲时,有了敏锐观察力,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通过分析和判断,从中发现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社会主流;在演讲中,有了敏锐观察力,可以了解听众的表情、心理及场上的气氛变化,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在演讲后,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从周围的反映中综合分析自己演讲的成败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讲臻于成熟。
2、丰富的想象力。
在演讲中,想象力如同“点金术”,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千里”,才能使演讲内容充实、新颖而多采,才能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演讲主题巧妙地组合起来,讲起来才能文思泉涌,增强演讲的浓度、广度和感染力。
这需要演讲者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拿出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逐步增加生活经验,这是想象力的基础。
3、较强的记忆力。
演讲者在演讲前的准备阶段,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知识,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当写演讲稿时,凭着记忆力,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样,迅速、准确地组织到稿中。
在演讲中,也要靠记忆力,才能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观点、事例等牢记于心。
这样讲起来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良好的表达力。
演讲如果离开了口语表达能力是不可思议的。
演讲者道德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演讲稿写得再好,表达不出来,同样做不了演讲家。
当然,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它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训练而成。
一般通过读讲法的训练,都可以达到口语表达流利顺畅,抑扬顿挫。
所谓读,就是默读、朗读、快读;所谓讲,就是在任何场合、时间、机会都勇于去讲去练,久而久之定会提高。
以上我们讲了演讲者应当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其实,演讲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远不止这些。
比如演讲者应有企业家的头脑;应有宣传家的技巧;应有外交家的口舌、风度;应有理论家的学识及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应有文学家的记叙、描绘的能力;应有相声大师的幽默等等。
一句话,演讲者所具备的素质愈高愈深,能力愈强愈多,演讲成功的概率也就愈大。
因此说,演讲者的修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无止境的。
(二)登台演讲者重仪表做好演讲或即兴发言,主要靠好的语言功底,还要辅以美的演讲态势。
态势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诸方面,它包括立与坐、眼神、手势身体动作、步伐移动等。
讲,是有声语言,给人以听觉形象;演,是无声语言,给人以视觉形象。
俗话说:“花好还要绿叶扶”。
如果说有声语言是红花,无声语言则是绿叶。
光“讲”不“演”,或光“演”不“讲”,都不成其为演讲,只有动静相兼,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演讲形式。
唯声、色、姿、情,相得益彰,方能称作上乘的演说。
了。
演讲者的风度、仪表、神态,应给观众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理论“晕轮效应”认为: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个印象往往是人们对其作出判断的依据。
如你见到一个人衣着整齐、合体入时,表情自然,则会认为此人做事细心,有条有理,进而会想,这个人一定有责任心,你就必然会在心里产生最初的中意的感觉,并且还会联想到其人会有这样、那样的能力。
倘若一个人给你的最初形象是衣冠不整,嘴巴里骂骂咧咧,你定然会作出其缺乏道德观念的结论,甚至还会联想到此人的其他缺点。
一次,心理学家雪莱在莫萨立斯特大学挑选了六十八个自愿参加实验者,这些应试者的外貌、口才及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都挑不出毛病的,但仪表、风度却大不相同。
六十八人分别征求四位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意见,以期得到他们的支持。
结果表明,风度翩翩者较之仪态平平的对手,自然是稳操胜券了。
登台讲演时,仪容更不能不修边幅,肮脏邋塌,而要整洁、大方,有风度,但也不能过分雕饰。
服装应该同身份相称,不宜过于奇特,那种自恃高雅,油油头粉面,衣冠楚楚,似奶油小生的装束;或一味追赶时髦,仔裤港衫,长发垂肩,仿洋人港客模样,纵然口吐莲花,舌绽春蕾,也绝不会使人产生钦敬之感。
“峨冠博带话务农”必显得滑稽可笑,如果“蓬首垢面谈诗书”,那就有失风雅体统了。
要针对特定的演讲环境来决定演讲时自身的仪表、衣着和态势。
演讲者的外部表象即仪表、衣着、态势是被听众直接感受的,它对演讲的效果乃至成败会有直接影响。
据一般的社会心理分析,听众往往会将演讲者的仪表、衣着等与自己的仪表、衣着相比较,以自己的仪表、衣着、态势作为评判演说者的标准。
所以演讲者就要尽可能将自己的仪表、衣着与听众接近或一致起来。
如果是在高雅的宴会上,听众衣冠华贵,讲者衣衫不整,举止粗俗,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而在沸腾的工地,繁忙的田野,西装革履的粉面小生登台,就必定在心理上产生与听众的距离。
演讲者的仪表美主要体现在身材、容貌美和服装美两个方面。
身材、容貌美属于人的自然美。
它的端庄秀丽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是演讲者固有的生理条件所决定的,一般难改变。
伟岸的身躯、英俊的容貌、潇洒的举止是演讲者理想的仪表,但决不是身材、容貌欠佳甚至生理有缺陷的人就不适合演讲,因为身材、容貌仅仅是演讲活动的诸多要素之一而不是全部,甚至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只要在思想、知识、气质、语言等方面有过人之处同样可以成为成功的演讲者。
当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尽量弥补身材和容貌上的不足。
服装美,也称服饰美。
演讲对此的总体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服装颜色要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和演讲内容一致:如演讲内容是严肃、庄重、愤怒、哀痛的穿黑色衣服比较合适,相反就需穿浅色衣服;其次,服装要和体形、肤色相适应。
肥胖者穿深色衣服显得匀称而瘦削者穿浅色衣服显得丰满。
这里有个度,既不要过于华艳又不要过于随便。
(三)演讲者利用个人气质演讲其时境性强,演讲者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还要注意研究各种气质在演讲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感情与气质类型。
演讲离不开情感,毫无感情或感情冷淡的演讲只能是苍白无力的。
演讲者在演讲中要流露真实情感,就要使感情表达得恰如其分。
多血质的演讲者在演讲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是或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或语重心长娓娓道来,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情感表达的适度性、适量性。
胆汁质的演讲者在演讲时感情炽烈,表达迅速而猛烈,但缺乏稳定性。
持久性,有时易感情用事,因此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在前后基调一致的情况下训练自己表达情感的持久性。
粘液质的演讲者情绪不易外露,故感情表达不充分,也缺乏变化,需要在动真情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并探索情感表达的变化性和感染力。
抑郁质的演讲者情绪不易外露,在演讲时要注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符合演讲场景的真实情感,不要忸怩,不要怯场,力求以感情充沛的形象出现在听众面前。
第二,语言与气质类型。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
表达情感。
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演讲又是语言的艺术。
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语言的内容,还要研究语言的形式。
在有声语言方面,多血质者的音速、音调和音势灵活多变,给人以优美的音乐感。
但也需做到有时尖锐泼辣,有时含蓄委婉,有时激越高亢,有时平和从容。
胆汁质的演讲者在音速方面快而猛,在音调方面高而不稳定,音势重而不灵活,因此要注意使音速、音调、音势在符合内容的情况下,缓急有度,轻重得当。
粘液质者要注意使音速、音调、音势不那么单调乏味,要根据具体内容调节音速、音调、音势,使其灵活多变。
抑郁质者要注意音速不要过慢,音调适当多用上声调,音势要重些,不要压抑低沉。
作为语言另一种形式的态势语言,是演讲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对态势语言的应用原则是“台下刻意训练,台上听其自然”。
因为台上如果仔细揣摩,便会失之做作,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多血质演讲者运用态势语言应注意不要贪多,贪多则滥,给人以手舞足蹈不够庄重之感。
台下要精心设计各种情况下的手势。
眼神。
面部表情和动作。
胆汁质演讲者要注意运用态势语言的适当性,运用范围。
运用频率。
运用幅度要适当增加。
粘液质演讲者要注意增加一些符合演讲内容。
情境的态势语言来辅助有声语言,以免给人单调。
重复之感,以达到演讲的成功。
抑郁质演讲者运用态势语言时要注意适当大胆,不要畏缩,要敢于运用,善于运用,这样在台上的表现才会大方自然。
第三,控制能力与气质类型。
在演讲台上,控场能力直接决定着演讲的内容表达。
风格体现和演讲者水平的发挥。
演讲的无准备性,对演讲者的控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多血质演讲者一般具有良好的控场能力,具有引起听众注意的良好素质,能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能把握演讲的艺术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