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南苏区革命历史

龙南苏区革命历史

龙南苏区革命历史及其贡献的介绍;龙南,是革命斗争持续开展的红土地之一;(一)龙南较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领导开展了;1、龙南有早的党组织;2、龙南有早的革命斗争;3、龙南有早的红军足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南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二、龙南是中共信南县委(隶属中共赣粤边特委领导);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1、东坑游击队;2、龙南苏区革命历史及其贡献的介绍龙南,是革命斗争持续开展的红土地之一。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龙南这块土地上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南与相邻的南雄、信丰等苏区县一道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发展、壮大、坚守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龙南成为赣粤边游击区核心县份和主要区域之一。

(一)龙南较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领导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活动。

1、龙南有早的党组织。

1926年下半年,受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工农群众运动迅速发展的影响,龙南一些有志之士,外出寻求革命真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革命思想从此在龙南悄然传播,并出现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11月,进步青年廖光泮、杨桂曦、廖瑞祥、赖玉衡、徐世和等参加了由中共赣州特别支部创办的赣南农工运动训练班。

在学习期间,廖光泮、赖玉衡经陈赞贤、朱由铿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龙南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7年初,他们学习结业回到龙南,先后成立了龙南县总工会、龙南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和工人纠察队,并开展了工农革命运动。

在工人、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工会、农会组织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工人、农民积极分子,其中张运义、利集祥、朱宗腾等人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1927年4月,中共赣州地委派鄢日新以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身份来龙南,秘密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龙南县地方组织,廖光泮任龙南中共组织负责人。

中共龙南地方组织的诞生,是龙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始揭开了龙南人民革命史新的一页。

2、龙南有早的革命斗争。

1927年5月,廖光泮主持召开了有中共秘密党员参加的国民党县党部紧急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龙南县党部反对南京非法组织政府宣言》,揭露了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的所作所为,号召龙南革命群众机警地进行战斗。

龙南的工农革命运动,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极端恐惧和镇压,龙南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右派摧残,廖光泮被迫离开龙南前往南昌,与中共江西省委取得了联系。

1929年底,廖光泮受党的派遣回到龙南,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广泛接触工人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社会情况,秘密宣传革命思想。

1932年4月,廖光泮因身份暴露不幸被捕而壮烈牺牲。

3、龙南有早的红军足迹。

中央苏区红军曾先后4次来到龙南县开展革命活动。

第一次是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挺进途中,于1月27日由信丰县崇仙羊枯坝进入龙南县东坑,红军利用在东坑圩休息时间,张贴了毛泽东起草的四方体《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和刷写了标语口号,向广大民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革命理论,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打倒列强,打倒新军阀,夺取革命政权,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次是1929年2月中旬,从井冈山突围来到赣南游击的红五军,在大余县新城战斗后与军部失去联系的一部分部队共700多人,由南雄县界址圩经信丰县进入龙南县东坑乡。

第三次是1932年6月27日,由福建返回赣南的红一军团,由安、定、龙边的定南上寨,经龙南县东坑乡的芳洞、望半天、长坑尾等地进入东坑圩,前往广东南雄参加水口战役。

第四次是1932年7月中旬水口战役结束后,红一军团回师赣南信丰、龙南等地休整,红四军第十一师进驻龙南县城、水西、渡江、程龙、临江、南亨、里仁、杨坊等周边地区近10天。

这期间,红军打开县城监狱,释放被关押的革命人士和进步青年24人,广泛向群众宣传《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十大罪行》等革命口号,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开义仓,分财物等革命斗争。

10天中,红军分兵追击龙南各地主武装等,击毙民团23人,红军足迹遍及龙南约三分之二面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南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自1927年4月至1937年冬,境内先后成立过1个区委(中共程龙区委)、7个乡村党支部和1个县城支部,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为巩固发展苏区、扩大红军、支援革命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龙南是中共信南县委(隶属中共赣粤边特委领导)和“三南”红军游击队活动的基本根据地和核心县,为中央苏区后期革命斗争的坚守延续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战略性大转移。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于1935年4月初突围转移到赣粤边油山地区,与中共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会合。

项英、陈毅在大余长岭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和布臵了今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政策。

会议决定在信丰和“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地区建立信南游击区。

会后至1935年冬,由黄成则、张日清率领的三南游击队和由肖国稠率领的信南工作团、由徐赤民率领的东坑游击队等游击队,先后进入龙南县境活动,并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1、东坑游击队。

1935年冬,为巩固和扩大“三南”游击斗争成果,中共赣粤边特委派出原特委警卫班长吴少华到“三南”游击队担任侦察班长。

1936年中共信南县委又派他带领侦察班到龙、定、虔、信、安五县边界山区独立开展游击活动。

以东坑为据点,又与徐赤民的东坑游击队及信南工作团部分成员结合在一起,整合后仍称东坑游击队,吴少华任队长,刘风元、徐赤民任副队长,肖国稠任政委,共有队员26人,编为步枪、短枪两个班。

游击队起初在望半天、凉伞迳、下山一带活动,之后扩展到芳洞、李子坑、梅子石、老鸦山、寨子、钧窑等地,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据点,有群众基础,发展了队员,先后有陈维添、陈观桥、陈观福、何贵生等十多个人参加游击队,游击队队员发展到30多人,这一时期,东坑游击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2、中共信南县委。

1936年2月,中共赣粤边特委为加强对信南地区的领导,调派原中共南雄县委书记罗世珍到信南地区工作,于同年2月正式成立中共信南县委(代号刘文明)。

中共信南县委分工为书记罗世珍,组织部长肖国稠,宣传部长刘邦华,少共书记杨联邦,委员曹水清。

中共信南县委隶属中共赣粤边特委领导。

“两广事变”发生后,信南县委领导机关迁驻龙南县哀溪山(今为安基山)上中坪。

从1936年2月至1937年5月,中共信南县委在龙南县组建成立了中共程龙区委,并相继建立了早禾坪、程龙、上中坪、大瑞山、下左坑、县城、东坑、里仁等8个党支部(其中东坑、里仁两个党支部隶属中共月子岗分区委),全县有党员40多人。

1936年6月,中共信南县委遵照赣粤边特委指示,趁“两广事变”发生后的有利时机,大力扩展新区(龙南境内开辟渡江、程龙、洒源等新区),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并将游击队相对集中活动,打击地方反动势力,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秘密组织成立贫农团,开展打土豪斗争。

中共信南县委和三南游击队的积极活动,震惊了敌人。

国民党赣南第六绥靖区公署采用经济封锁、严密保甲制度、政治欺骗和组织军事“清剿”相结合的手段,对中共信南县委驻地和红军游击队活动区域进行了多次包围“清剿”。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中共信南县委和三南游击队不跟敌人硬拼,采取分散活动,化整为零,避实就虚,与敌人绕圈子的迂回战术,与敌周旋。

龙南游击区群众冒着杀头、坐牢危险为红军游击队递送情报、购买物资。

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中共信南县委和游击队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清剿”,保存了革命力量。

3、三南游击支队。

1937年1月,根据中共赣粤边特委指示,中共信南县委将活动在信南地区的三南游击队、南雄游击队、南山游击队、东坑游击队、崇仙游击队合编为“三南游击支队”。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信南游击区域扩大到东至安(远)定(南)边界,西至广东南雄,南至龙南程龙,北至信丰大阿的广大地区,并与油山中心游击区连成一片。

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共信南县委及其领导下的游击队,英勇顽强,艰苦卓绝,依靠群众,机动灵活,同敌人进行了传奇般的殊死斗争,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在政治上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三年中,红军游击队镇压了廖振翼、廖彩亮、钟光晨、廖老三等龙南土豪恶霸,先后在金盆山、早禾坪、丰山、上中坪、下山等地发动反“围剿”战斗,歼灭国民党军、政、警50多人。

二是在军事上牵制了敌人的力量。

中共信南县委在项英、陈毅和粤赣边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带领游击队与国民党正规军、保安团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的大量兵力。

三是在经济上打破了敌人的全面封锁。

中共信南县委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和经济封锁,紧密依靠群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的进攻,同时;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重;三、龙南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发展、坚守,为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南人民为建立、巩固、发展、;一是踊跃参红;兵追击龙南各地主武装等,击毙民团23人,红军足迹;二是积极支前;三是奋勇歼敌;三南游击队击毙敌人7人,俘虏14余人,缴获枪支2;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密依靠群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的进攻,同时,通过打土豪等活动,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的经费,另一方面支持了赣粤边特委。

四是在信南地区广大贫苦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

信南县委成立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扩大了游击区,党组织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党和游击队的威望日益提高,影响日益扩大,新四军北上抗日时,龙南7名青年农民参加了新四军。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不仅打击、消耗了进犯各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八省的战略支点,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而且掩护和保证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箝制和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并与主力红军长征形成相互策应的两大战场,为主力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龙南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发展、坚守,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和牺牲。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南人民为建立、巩固、发展、壮大中央苏区、扩大红军队伍、支援革命战争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和牺牲。

一是踊跃参红。

红军来龙南,所到之处,利用召开群众大会、书写大标语、散发传单等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革命道理,以唤醒人民群众,提高劳苦大众的觉悟。

1932年7月16日,红军进驻龙南休整十天,在县城、乡村,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教育活动,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打土豪、开义仓、解救进步人士的革命活动。

10天中,红军分兵追击龙南各地主武装等,击毙民团23人,红军足迹遍及龙南约三分之二面积。

在红军的宣传组织下,龙南人民自觉地支援、配合红军。

相关主题